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计划 >

健康管理工作计划汇编14篇(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3-07-07 17:35:03 来源:网友投稿

健康管理工作计划第1篇20xx年枝江市中医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认真规划、深化改革,明确201X年全市中医药事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健康管理工作计划汇编14篇,供大家参考。

健康管理工作计划汇编14篇

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第1篇

20xx年枝江市中医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认真规划、深化改革,明确201X年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全面加强我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一、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1、全面深化公立中医医院改革。推进市中医医院进行管理体制、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收入分配、医疗监管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创新中医医院服务模式,探索中医综合诊疗模式;
推进中医药院校教育、临床教育、继续教育、师承教育相结合中医药教育改革。

2、做好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0—3岁儿童、老年人和慢病的健康管理,推动扩大项目覆盖面,提高项目完成质量。

3、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兴办中医专科医院、中医门诊部、诊所,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护理院。切实保障社会资本举办中医机构在医保报销、职称评定、专科建设、科研立项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院享有相同待遇。

二、着力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

1、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全市形成中西医并重的良好氛围。开展中医经典大赛,促进全市中医药工作者中医理论功底和经典运用能力提升;
市中医医院对全市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指导及培训,全市中医药服务量增长20%以上。

2、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市中医医院以“湖北省县级中医重点专科”(骨伤科),宜昌市级中医重点专科(骨伤科、消渴病专科)为重点,规划肝胆科在今年创宜昌市级重点专科。加强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中医药工作。支持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建设,推动在妇幼保健机构规范设置中医妇科及中医儿科,推广应用中医药技术。

3、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继续推进“三堂一室”建设,重点帮扶村卫生室中医诊疗设备配备率不足50%的乡镇,确保全市村卫生室配备率增长10%以上。推动各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加强针灸推拿康复科和健康管理中心的建设和投入。

三、培养人才,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1、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工作。依据《枝江市市镇医院技术指导工作实施方案》,继续实施市中医医院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对口支援一般卫生院帮扶机制,结合“西学中”培训、“双百师带徒工程”等活动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

2、申报枝江市委人才办人才工作重点创新项目,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层骨干人才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市中医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的作用,让全市医务人员掌握必备的中医药服务技能,培养出一支200名精通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队伍,使其成为全市中医药服务的主力军。

四、探索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

1、积极推进中医养生保健。结合市中医医院养生堂建设,加强“治未病”科室内涵建设。由市中医医院和各镇卫生院开展冬病夏治、膏方调理、穴位贴敷等中医药特色服务。

2、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为老年人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探索公立医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各镇卫生院的中医药资源在“医养融合”模式中的应用,扩大中医药服务在现有护理院、养老院中医疗机构服务的占比。

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第2篇

响应国家卫生部的`号召。为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更好的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的指导,减少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根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制定我乡老年人健康管理实施细则。

服务对象:

全乡行政村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

服务内容:

为全乡行政村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免费的体检,体检的时间视情况具体安排,体检项目完全依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进行,并尽可能增加一些必要的项目,具体步骤如下:

1乡镇卫生院组织各村的老年人的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体检前先由各村乡村医生通知各家需要体检的人员,可以到卫生院进行体检,也可以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去村卫生室体检。

2老年人体检可与慢病体检以及建立健康档案相结合。

3体检的内容包括健康状况的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4健康状况评估包括: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饮食、慢性疾病常见的症状、既往病史、遗传病史、现病史及临床表现、治疗和目前用药情况。

5体格检查方面含有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皮肤、淋巴结、心肺听诊、腹部是否有包块、下肢是否水肿、呼吸、体温、脉搏。辅助检查有:每年一次血糖、血脂,有条件的话还应加上血常规、尿常规、B超、心电图、X光片。

6告知老年人健康体检的结果并进行相应的干预。

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者和2型糖尿病者纳入相应的慢病管理

对存在危险因素但是尚未纳入慢病的居民定期随访

对所有的老年人进行慢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防治知识、糖尿病危害的健康教育

主要工作目标:

1掌握全乡65岁以上老年人的花名表及数据,规范管理率≥50﹪、体检率≥50%;

2健康体检表完成率≥95%。

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第3篇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当代心理学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揭示了人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每个心理发展阶段中的个体都面临着共同的或类似的心理发展任务。尤其是处在“疾风暴雨”期中的中学生,他们将面临人格的完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青春期烦恼的排除,学习过程的优化,职业意向的初步确立,人际间良好的沟通,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压力的应付等心理任务。心理发展任务数量多,普遍化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此,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必选课程体系,分别开设以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交往艺术、情绪调节、良好的性格培养、正确观念、心理压力的应付、青春期性心理、等为内容的选修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及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

(一)开展学习辅导,促进学生对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学习某门课程成绩低下,情绪低落的原因 ,一方面是他们缺少掌握该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他们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上有不合理的地方。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其核心是自信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教师掌握了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规律,就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乐学会学

实践证明,忽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忽视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仅仅靠教师单向的传授,仅靠学习方法的改善,依然只强调竞争不讲合作的学习格局,只会增加学习能力较差同学的挫败感。那么比较、防范和挫折等不良情绪与攻击、自我封闭等相应的不良行为就不会有较大幅度的改善,要达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仍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努力创造一种合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让兴趣引导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健康愉快的情绪得以保持,自主性得到发展,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三)利用教材与课堂,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教材的编写和制定都蕴含着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要充分地有意识地运用教材本身的魅力作用,有机地运用它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根据优秀文学作品的人格教化因素。在数、理、化学科中可通过背景知识,介绍科学家们的成长经历,从公式定理中引申到正确观念的树立,良好品格塑造,合作精神的培养等。可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机制,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提高教师心理咨询的意识与知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更有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个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建筑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的,“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来得大。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向于稳定。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心理健康知识。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心理学与教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教师只有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适用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方法,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再次,学校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通过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撰写心理健康论文,介绍好的心理学方面的书刊杂志让教师阅读,让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从多渠道、多方面摄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营养,使他们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里辅导者运用心理学和理论和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辅导对象一对一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帮助辅导对象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的过程。

作好个别心理咨询工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室作为个别心理咨询的专门场所,它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个别辅导的效果。好的心理咨询环境能使来访的学生降低焦虑,消除疑虑,愉悦情绪,达到更好地交流与沟通。心理咨询室建设应具备了以下条件:

1、 环境幽静,远离教学区的建筑物。在环境的布置和物体的摆放上尽量做到合谐、美观、大方,使来访者在这里可以达到心理放松,情绪趋向平静;

2、 建立心理资料库,购买了一定数量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建立了学生的心理档案。

3、 建立了心理健康email ,以最快的时间答复,以便那些不愿和辅导教师见面的学生可以通过悄悄话信箱、email寻求帮助。

(二)咨询室同时也可以作为心理放松室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调适,将会形成累加效应,最后导致心理崩溃。心理放松室就是学生宣泄不良情绪,降低焦虑,寻找心理平衡的场所。采用温馨的颜色、使人全身心处于放松状态。心理咨询教师可以在心理咨询室隐蔽处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让学生发泄不良情绪,找回平衡。

(三)个人心理咨询的内容

主要有学习辅导、情绪辅导、交往辅导和职业辅导等。正如一位心理咨询专家所说:“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处理问题才是问题”。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辅导的"内容应不同。例如: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对自己青春期的个体发育、心理状态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带来了心理上的迅速发展。

(四)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了解学生、帮助学生的有力保证

要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各种能力达到最佳状态,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各项心理特征,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心理问题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许多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但由于有思想上的顾虑,不愿让别人知道,也有不少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缺少对自己的了解,并不知自己有心理问题。怎样化被动为主动,使心理工作者不是去等问题,而是主动找问题?心理档案的建立还有助于教师、班主任、学校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更科学、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有助于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如条件允许可以每年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依次心理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存入档案。

五、针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辅导

融洽的家庭氛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许多心理咨询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家庭。大多数家庭都是父——母——子(女三人结构的核心家庭,孩子是父母眼中的明珠,“含在口里怕化了,托在掌上怕掉了”。对子女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造成了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任性、懒惰、依赖等心理和行为问题。不少家长缺乏心理学素养,关注子女的衣食住行及学习成绩大大超过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或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造成了与子女的“代沟”。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素养,父母的和睦与否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做好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家访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亲子对话、积极家庭治疗等方式加深家长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

六、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的营造,是拓展学校心理健康范围的重要途径。

人的情绪极易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若缺少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就像一个人缺了一只胳膊,是不完整的。因此创设一种氛围,影响学生心理十分重要。第一、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了解。通过校广播、电视、书刊、网络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主要内容应包括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完善自我及调节情绪的方法、案例分析、热点追踪、心理故事、学生论坛、专家论坛、心理测试等。第二、通过教师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程化和学科渗透相结合,普遍性和个别性相结合,家庭和学校相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只有从多种渠道,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塑造健康人格,适应社会,发挥潜能。

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第4篇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当代心理学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揭示了人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每个心理发展阶段中的个体都面临着共同的或类似的心理发展任务。尤其是处在“疾风暴雨”期中的中学生,他们将面临人格的完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青春期烦恼的排除,学习过程的优化,职业意向的初步确立,人际间良好的沟通,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压力的应付等心理任务。心理发展任务数量多,普遍化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此,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必选课程体系,分别开设以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交往艺术、情绪调节、良好的性格培养、正确观念、心理压力的应付、青春期性心理、等为内容的选修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及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

(一)开展学习辅导,促进学生对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学习某门课程成绩低下,情绪低落的原因 ,一方面是他们缺少掌握该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他们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上有不合理的地方。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其核心是自信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教师掌握了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规律,就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乐学会学

实践证明,忽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忽视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仅仅靠教师单向的传授,仅靠学习方法的改善,依然只强调竞争不讲合作的学习格局,只会增加学习能力较差同学的挫败感。那么比较、防范和挫折等不良情绪与攻击、自我封闭等相应的不良行为就不会有较大幅度的改善,要达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仍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努力创造一种合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让兴趣引导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健康愉快的情绪得以保持,自主性得到发展,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三)利用教材与课堂,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教材的编写和制定都蕴含着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要充分地有意识地运用教材本身的魅力作用,有机地运用它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根据优秀文学作品的人格教化因素。在数、理、化学科中可通过背景知识,介绍科学家们的成长经历,从公式定理中引申到正确观念的树立,良好品格塑造,合作精神的培养等。可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机制,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提高教师心理咨询的意识与知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更有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个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建筑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的,“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来得大。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向于稳定。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心理健康知识。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心理学与教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教师只有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适用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方法,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再次,学校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通过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撰写心理健康论文,介绍好的心理学方面的书刊杂志让教师阅读,让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从多渠道、多方面摄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营养,使他们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里辅导者运用心理学和理论和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辅导对象一对一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帮助辅导对象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的过程。

作好个别心理咨询工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室作为个别心理咨询的专门场所,它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个别辅导的效果。好的心理咨询环境能使来访的学生降低焦虑,消除疑虑,愉悦情绪,达到更好地交流与沟通。心理咨询室建设应具备了以下条件:

1、 环境幽静,远离教学区的建筑物。在环境的布置和物体的摆放上尽量做到合谐、美观、大方,使来访者在这里可以达到心理放松,情绪趋向平静;

2、 建立心理资料库,购买了一定数量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建立了学生的心理档案。

3、 建立了心理健康email ,以最快的时间答复,以便那些不愿和辅导教师见面的学生可以通过悄悄话信箱、email寻求帮助。

(二)咨询室同时也可以作为心理放松室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调适,将会形成累加效应,最后导致心理崩溃。心理放松室就是学生宣泄不良情绪,降低焦虑,寻找心理平衡的场所。采用温馨的颜色、使人全身心处于放松状态。心理咨询教师可以在心理咨询室隐蔽处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让学生发泄不良情绪,找回平衡。

(三)个人心理咨询的内容

主要有学习辅导、情绪辅导、交往辅导和职业辅导等。正如一位心理咨询专家所说:“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处理问题才是问题”。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辅导的内容应不同。例如: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对自己青春期的个体发育、心理状态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带来了心理上的迅速发展。

(四)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了解学生、帮助学生的有力保证

要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各种能力达到最佳状态,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各项心理特征,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心理问题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许多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但由于有思想上的顾虑,不愿让别人知道,也有不少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缺少对自己的了解,并不知自己有心理问题。怎样化被动为主动,使心理工作者不是去等问题,而是主动找问题?心理档案的建立还有助于教师、班主任、学校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更科学、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有助于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如条件允许可以每年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依次心理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存入档案。

五、针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辅导

融洽的家庭氛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许多心理咨询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家庭。大多数家庭都是父——母——子(女三人结构的核心家庭,孩子是父母眼中的明珠,“含在口里怕化了,托在掌上怕掉了”。对子女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造成了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任性、懒惰、依赖等心理和行为问题。不少家长缺乏心理学素养,关注子女的衣食住行及学习成绩大大超过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或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造成了与子女的“代沟”。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素养,父母的和睦与否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做好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家访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亲子对话、积极家庭治疗等方式加深家长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

六、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的营造,是拓展学校心理健康范围的重要途径。

人的情绪极易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若缺少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就像一个人缺了一只胳膊,是不完整的。因此创设一种氛围,影响学生心理十分重要。第一、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了解。通过校广播、电视、书刊、网络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主要内容应包括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完善自我及调节情绪的方法、案例分析、热点追踪、心理故事、学生论坛、专家论坛、心理测试等。第二、通过教师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程化和学科渗透相结合,普遍性和个别性相结合,家庭和学校相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只有从多种渠道,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塑造健康人格,适应社会,发挥潜能。

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力度,努力提高幼儿健康水平。

二、主要工作目标

1、杜绝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2、幼儿园卫生创建工作再创佳绩,得分99分以上。

3、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幼儿健康知识考核知晓率达100%。

4、幼儿年度健康体检率达100%。

5、及时控制园内传染病疫情,杜绝二代病例出现。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1)上好健康教育课: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全面按照“五有要求”(有专职教师、有课表、幼儿有读本、老师有教案、期末有评价)上好健康教育课。健康教师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

(2)开展好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要根据时间安排组织好,如开学第一周是“防近宣传周”,我们就大力宣传“防近”的知识和重要性,要用多种形势、板报、宣传窗、广播、电视、讲座等。3月15日至4月15日的“卫生宣传月”活动、“5?20”营养日活动、“9?20”爱牙日活动、“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专题宣传活动。

2、加强幼儿园卫生工作

(1)规范管理幼儿园卫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班、到人,制定年度及学期工作计划,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做好卫生健教工作资料的整理:对相关文件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做到建档项目齐全、内容准确无误。

3、做好常见病防治工作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六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近视、沙眼、龋齿和肠道蠕虫病防治工作,落实好监测和防治手段。

4、传染病控制工作

要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幼儿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5、幼儿年度健康体检工作

要保证幼儿体检质量,要确保幼儿参检率达100%,体检结束后,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体检情况,写出分析报告,相关资料汇入幼儿健康档案。体检工作结束后半月内将体检统计分析上报市妇保所。

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第6篇

20XX年,全市中医药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贯彻实施《中医药法》和《安徽省发展中医条例》为核心,进一步创新机制,借助医改平台,深化中医药改革,完善政策机制,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全力推动全市中医药工作健康发展。

一、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机制。

认真贯彻实施《中医药法》和《安徽省发展中医条例》,广泛开展普法宣传,举办专题培训班。落实《安徽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制定《马鞍山市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召开市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理顺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探索建立公立中医医院分类补偿政策机制。

二、持续深化中医药改革。

推动含山、和县、当涂县中医院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落实慢病分级诊疗中医药技术规范和基层中医药服务包,推进中医师签约服务。推进县中医院牵头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做好县域内其他医供体中医药服务有效供给的途径和方法。落实中医药特色专科联盟试点工作。实行中医诊所备案制管理,组织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认定上报工作。继续推进市中医院建立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分类补偿机制试点。落实中药饮片(配方颗粒)联合采购工作。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

三、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实施中医药“四名”(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工程。市中医院开展示范中医医院建设工作。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雨山区开展创建全省、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市人民医院和其他各综合医院积极争创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新增12个基层中医馆。以市中医院为先导,全面提升全市中医院治未病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治未病健康服务。

四、加强中医药质量控制工作。

建立健全中医医疗质量控制组织体系和制度建设。开展基于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专科专病质量和费用的监测评价和公示,组织开展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培训工作。支持中医各市级质控中心开展工作,实现质量控制和评价工作全覆盖。充分发挥市中医药学会作用,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和竞赛活动等,提高会员业务水平。认真落实中医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质量管理与质控指标和质控考核工作。

五、做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

强化师承教育,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加强名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基层名中医专家工作室建设。推进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支持养生保健、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中医药职业技能和健康服务专门人才的培养。认真落实以中医药适宜技术为重点内容的国家级和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

六、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

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具有专科特色的民营中医机构,引导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
开展公立中医院与养老机构的深度合作,畅通中医药医养结合发展的绿色通道。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

七、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力度。

弘扬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加大中医药社会宣传力度。规范中医馆中医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活动,实施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大力开展中医药科普活动,提高大众中医药健康素养。继续开展中医药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的“三进”工程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加大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力度,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到诊疗行为的全过程。

八、加强中医药行业作风建设。

大力弘扬以“大医精诚”为核心的中医药职业精神,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全面落实医疗卫生行业建设“九不准”,坚决打击抵制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认真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强化医疗便民惠民服务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专项行动方案》,推出中医药便民惠民新举措,使人民群众共享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第7篇

为进一步落实好中医治末病,根据国家新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中《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内容,制定20xx年度辖区内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服务工作计划:

一 、完善制度,细化管理:完善中医药健康管理制度建设,规范中心各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组织领导,由巫才鹏付主任任中医药健康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步海峰同志任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责任人,各卫生室医生为具体工作执行人,负责中医药服务日常工作的落实。

二 落实好中医药健康管理管理工作:今年10月份开始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重点做好65岁以上老年人档案中增加中医辨识内容,同时逐步开展儿童中医药保健服务内容,具体完成发下工作指标:

1、掌握辖区内65以上老年人口现状,根据规范要求,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管理率暂定40%以上。

2、中医体质辨识。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到年底完成中医药辨识500人的计划,并将结果录入电子档案系统。

3、中医药保健指导。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计划完成500多人次。

4、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2)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
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
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5、所有中医药服务,均做好资料收集与录入告知服务人等工作,对查出的疾病进行分析与治疗指导。

三、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的考核

中心将根据绩效考核方案,不定期对中心以及下辖3个村卫生室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要求序时完成全年任务,实施季度考核,结果与年度经费挂钩。

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第8篇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工作计划,结合我卫生院工作实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加强儿童保健工作管理,特制订如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免费向0—36个月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降低7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定期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卫生室进行培训指导。

二、主要任务

1、新生儿健康管理:由乡村医生负责在新生儿出院后3—7天内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家庭访视工作。

2、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在卫生院公共卫生办公室进行。随访时间分别为在28—30天、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36个月,共9次。随访服务内容包括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儿童喂养、患病等情况,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在儿童6—8个月、18个月、30个月时分别免费进行一次血常规监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3、为满足生长发育监测的需要,定时进行体重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儿童保健卡上。

4、根据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增加随访次数。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及时治疗,对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及时上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

5、对6个月以上的儿童发放儿童营养包,并对其父母进行中医药服务指导。

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第9篇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当代心理学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揭示了人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每个心理发展阶段中的个体都面临着共同的或类似的心理发展任务。尤其是处在“疾风暴雨”期中的中学生,他们将面临人格的完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青春期烦恼的排除,学习过程的优化,职业意向的初步确立,人际间良好的沟通,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压力的应付等心理任务。心理发展任务数量多,普遍化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此,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必选课程体系,分别开设以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交往艺术、情绪调节、良好的性格培养、正确观念、心理压力的应付、青春期性心理、等为内容的选修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及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

(一)开展学习辅导,促进学生对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学习某门课程成绩低下,情绪低落的原因 ,一方面是他们缺少掌握该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他们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上有不合理的地方。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其核心是自信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教师掌握了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规律,就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乐学会学

实践证明,忽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忽视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仅仅靠教师单向的传授,仅靠学习方法的改善,依然只强调竞争不讲合作的学习格局,只会增加学习能力较差同学的挫败感。那么比较、防范和挫折等不良情绪与攻击、自我封闭等相应的不良行为就不会有较大幅度的改善,要达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仍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努力创造一种合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让兴趣引导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健康愉快的情绪得以保持,自主性得到发展,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三)利用教材与课堂,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教材的编写和制定都蕴含着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要充分地有意识地运用教材本身的魅力作用,有机地运用它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根据优秀文学作品的人格教化因素。在数、理、化学科中可通过背景知识,介绍科学家们的成长经历,从公式定理中引申到正确观念的树立,良好品格塑造,合作精神的培养等。可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机制,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提高教师心理咨询的意识与知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更有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个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建筑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的,“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来得大。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向于稳定。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心理健康知识。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心理学与教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教师只有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适用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方法,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再次,学校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通过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撰写心理健康论文,介绍好的心理学方面的书刊杂志让教师阅读,让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从多渠道、多方面摄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营养,使他们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里辅导者运用心理学和理论和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辅导对象一对一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帮助辅导对象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的过程。

作好个别心理咨询工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室作为个别心理咨询的专门场所,它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个别辅导的效果。好的心理咨询环境能使来访的学生降低焦虑,消除疑虑,愉悦情绪,达到更好地交流与沟通。心理咨询室建设应具备了以下条件:

1、 环境幽静,远离教学区的建筑物。在环境的布置和物体的摆放上尽量做到合谐、美观、大方,使来访者在这里可以达到心理放松,情绪趋向平静;

2、 建立心理资料库,购买了一定数量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建立了学生的心理档案。

3、 建立了心理健康email ,以最快的时间答复,以便那些不愿和辅导教师见面的学生可以通过悄悄话信箱、email寻求帮助。

(二)咨询室同时也可以作为心理放松室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调适,将会形成累加效应,最后导致心理崩溃。心理放松室就是学生宣泄不良情绪,降低焦虑,寻找心理平衡的场所。采用温馨的颜色、使人全身心处于放松状态。心理咨询教师可以在心理咨询室隐蔽处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让学生发泄不良情绪,找回平衡。

(三)个人心理咨询的内容

主要有学习辅导、情绪辅导、交往辅导和职业辅导等。正如一位心理咨询专家所说:“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处理问题才是问题”。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辅导的内容应不同。例如: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对自己青春期的个体发育、心理状态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带来了心理上的迅速发展。

(四)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了解学生、帮助学生的有力保证

要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各种能力达到最佳状态,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各项心理特征,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心理问题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许多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但由于有思想上的顾虑,不愿让别人知道,也有不少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缺少对自己的了解,并不知自己有心理问题。怎样化被动为主动,使心理工作者不是去等问题,而是主动找问题?心理档案的建立还有助于教师、班主任、学校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更科学、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有助于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如条件允许可以每年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依次心理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存入档案。

五、针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辅导

融洽的家庭氛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许多心理咨询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家庭。大多数家庭都是父——母——子(女三人结构的核心家庭,孩子是父母眼中的明珠,“含在口里怕化了,托在掌上怕掉了”。对子女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造成了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任性、懒惰、依赖等心理和行为问题。不少家长缺乏心理学素养,关注子女的衣食住行及学习成绩大大超过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或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造成了与子女的“代沟”。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素养,父母的和睦与否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做好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家访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亲子对话、积极家庭治疗等方式加深家长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

六、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的营造,是拓展学校心理健康范围的重要途径。

人的情绪极易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若缺少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就像一个人缺了一只胳膊,是不完整的。因此创设一种氛围,影响学生心理十分重要。第一、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了解。通过校广播、电视、书刊、网络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主要内容应包括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完善自我及调节情绪的方法、案例分析、热点追踪、心理故事、学生论坛、专家论坛、心理测试等。第二、通过教师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程化和学科渗透相结合,普遍性和个别性相结合,家庭和学校相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只有从多种渠道,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塑造健康人格,适应社会,发挥潜能。

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第10篇

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是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我市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0—36个月儿童不同月龄段进行穴位按摩及饮食喂养指导。

中医体质辨识。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0—36个月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在不同月龄进行采集信息,现场保健指导、播放视频。

中医药保健指导。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一、取得成绩:

20xx年,我市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职工的`认真工作下共完成51033个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并认真录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
覆盖率33、0%。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5257个;
覆盖率36、1%。基本完成中医药管理服务。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老年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认识不足,依从性较低。个别乡镇覆盖率不足、儿童现场指导欠缺、各月龄段覆盖面欠到位。

三、今后

我市将中医药健康管理作为今后的重要工作之一。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健康管理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中的独特优势,以健康教育、义诊、入户随访等多种形式,加强老年人养生保健行为干预和健康指导,0—36个月儿童不同月龄段将中医药健康教育活动持续开展下去贡献一份力量,做好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加强对各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合理安排时间抓进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沟通。

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第11篇

为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更好地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的指导,减少健康危害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根据《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的工作要求,根据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如下:

一、服务内容及要求

按要求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老年人建档率≥80%,老年人健康检查管理率≥80%;

二、工作安排

(一)体检要求

对各村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检查服务,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身高、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检查以及口腔、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以及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的初筛检查;
女性增加乳腺、妇科检查。辅助检查包括:血尿常规、大便潜血、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胸透。

(二)相关科室工作分工

1、体检科:布置体检场地,组织各科室体检工作人员下乡并做好人员分工和体检现场工作分流,在一周内将合格的体检表、体检结果(电子版)等有效资料反馈防保所专职人员。

2、防保所:制定体检方案,与各村委沟通,安排体检时间,并做好体检前的宣传告知工作。及时收集整理体检资料,一个月内反馈给各村,建立健康档案并录入电子系统。

3、预防保健部:牵头及协调人员参加体检。负责配合体检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工作。

(三)具体做法

1、体检前与村委、乡医做好沟通、前期准备工作,主要为宣传发动和通知村民参加体检工作。

2、公示体检项目,严格按照广州市要求的项目开展。

3、对参加体检的老年人、慢性病病人发放健康小礼包,体检同时进行义诊咨询或健康教育讲座,对所有的老年人进行慢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防治知识、糖尿病危害的健康教育。

4、体检应根据各村范围大小实行分片区体检方便村民,提高村民参加体检的意愿。

5、告知老年人健康体检的结果并进行相应的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者纳入相应的慢病管理;
对存在危险因素但是尚未纳入慢病的`居民定期随访。

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第12篇

一、工作目标

积极开展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工作,使新生儿访视率达到95%以上,儿童健康管理率达到96%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0%以上。

二、具体措施

1、组织领导:成立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从新生儿家庭访视到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健康管理、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等工作的策划、协调及执行。

2、具体内容:

(1)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由妇产科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月后,结合新生儿到医院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由儿检专员于儿检室对其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并做好相关记录。

(3)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在我院儿检室进行,由儿检专员负责,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均在各幼儿园及小学进行。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并做好相关体检记录。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5)健康问题处理: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等情况的儿童应当分析其原因,给出指导或转诊的建议。对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高鄂弓、诞生牙)、龋齿、视力低常或听力异常儿童应及时转诊。

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第13篇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当代心理学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揭示了人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每个心理发展阶段中的个体都面临着共同的或类似的心理发展任务。尤其是处在“疾风暴雨”期中的中学生,他们将面临人格的完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青春期烦恼的排除,学习过程的优化,职业意向的初步确立,人际间良好的沟通,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压力的应付等心理任务。心理发展任务数量多,普遍化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此,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必选课程体系,分别开设以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交往艺术、情绪调节、良好的性格培养、正确观念、心理压力的应付、青春期性心理、等为内容的选修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及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

(一)开展学习辅导,促进学生对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学习某门课程成绩低下,情绪低落的原因 ,一方面是他们缺少掌握该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他们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上有不合理的地方。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其核心是自信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教师掌握了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规律,就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乐学会学

实践证明,忽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忽视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仅仅靠教师单向的传授,仅靠学习方法的改善,依然只强调竞争不讲合作的学习格局,只会增加学习能力较差同学的挫败感。那么比较、防范和挫折等不良情绪与攻击、自我封闭等相应的不良行为就不会有较大幅度的改善,要达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仍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努力创造一种合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让兴趣引导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健康愉快的情绪得以保持,自主性得到发展,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三)利用教材与课堂,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教材的编写和制定都蕴含着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要充分地有意识地运用教材本身的魅力作用,有机地运用它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根据优秀文学作品的人格教化因素。在数、理、化学科中可通过背景知识,介绍科学家们的成长经历,从公式定理中引申到正确观念的树立,良好品格塑造,合作精神的培养等。可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机制,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提高教师心理咨询的意识与知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更有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个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建筑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的,“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来得大。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向于稳定。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心理健康知识。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心理学与教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教师只有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适用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方法,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再次,学校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通过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撰写心理健康论文,介绍好的心理学方面的书刊杂志让教师阅读,让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从多渠道、多方面摄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营养,使他们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里辅导者运用心理学和理论和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辅导对象一对一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帮助辅导对象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的过程。

作好个别心理咨询工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室作为个别心理咨询的专门场所,它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个别辅导的效果。好的心理咨询环境能使来访的学生降低焦虑,消除疑虑,愉悦情绪,达到更好地交流与沟通。心理咨询室建设应具备了以下条件:

1、 环境幽静,远离教学区的建筑物。在环境的布置和物体的摆放上尽量做到合谐、美观、大方,使来访者在这里可以达到心理放松,情绪趋向平静;

2、 建立心理资料库,购买了一定数量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建立了学生的心理档案。

3、 建立了心理健康email ,以最快的时间答复,以便那些不愿和辅导教师见面的学生可以通过悄悄话信箱、email寻求帮助。

(二)咨询室同时也可以作为心理放松室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调适,将会形成累加效应,最后导致心理崩溃。心理放松室就是学生宣泄不良情绪,降低焦虑,寻找心理平衡的场所。采用温馨的颜色、使人全身心处于放松状态。心理咨询教师可以在心理咨询室隐蔽处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让学生发泄不良情绪,找回平衡。

(三)个人心理咨询的内容

主要有学习辅导、情绪辅导、交往辅导和职业辅导等。正如一位心理咨询专家所说:“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处理问题才是问题”。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辅导的内容应不同。例如: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对自己青春期的个体发育、心理状态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带来了心理上的迅速发展。

(四)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了解学生、帮助学生的有力保证

要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各种能力达到最佳状态,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各项心理特征,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心理问题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许多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但由于有思想上的顾虑,不愿让别人知道,也有不少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缺少对自己的了解,并不知自己有心理问题。怎样化被动为主动,使心理工作者不是去等问题,而是主动找问题?心理档案的建立还有助于教师、班主任、学校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更科学、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有助于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如条件允许可以每年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依次心理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存入档案。

五、针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辅导

融洽的家庭氛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许多心理咨询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家庭。大多数家庭都是父——母——子(女三人结构的核心家庭,孩子是父母眼中的明珠,“含在口里怕化了,托在掌上怕掉了”。对子女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造成了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任性、懒惰、依赖等心理和行为问题。不少家长缺乏心理学素养,关注子女的衣食住行及学习成绩大大超过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或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造成了与子女的“代沟”。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素养,父母的和睦与否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做好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家访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亲子对话、积极家庭治疗等方式加深家长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

六、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的营造,是拓展学校心理健康范围的重要途径。

人的情绪极易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若缺少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就像一个人缺了一只胳膊,是不完整的。因此创设一种氛围,影响学生心理十分重要。第一、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了解。通过校广播、电视、书刊、网络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主要内容应包括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完善自我及调节情绪的方法、案例分析、热点追踪、心理故事、学生论坛、专家论坛、心理测试等。第二、通过教师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程化和学科渗透相结合,普遍性和个别性相结合,家庭和学校相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只有从多种渠道,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塑造健康人格,适应社会,发挥潜能。

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第14篇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和基层,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加强辖区精神卫生工作,对辖区内重型精神病进行登记管理,对居家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每季度对患者随访一次,20xx年城镇和农村重型精神病患者纳入管理的总数占总人数的60%和30%。特制定辖区精神卫生管理工作计划。

1.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社区人群精神健康水平。在辖区人群中开展精神疾病的防治康复工作,对精神疾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2.准确掌握本地区总户数、人口、精神病人总数、发病率、患病率、重点病人数、疾病分类及精神病人的动态变化,包括疾病分期、治疗情况和去向,实行精神病人微机管理。

3.识别不良精神和心理行为问题,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上报或转诊到本地区负责社区精神卫生的管理机构。

4.开展社区情感障碍的危机干预、精神疾病康复、心理卫生咨询、家庭病床及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工作,方便患者就医。

5.指导全科医生、居委会和监护人开展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向精神病患者或其监护人、近亲属传授康复方法,普及康复知识。

6.与公安、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做好重大节日和会议期间重点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7.为加强精神疾病管理,实行精神卫生工作统计报表工作制度

8.登记填写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及时上报各种报表,如季度、年度报表及重点病人管理报表等。

9.本辖区精神病人出现动态变化时,及时在病人档案及随访表上做好记录,按病人档案管理制度规定及时上报。

10.统计资料与报表均以病人档案及随访表数据为准,做到登记表、档案资料与病人数相符,数字准确,不空项。

11.各村卫生室医生,要定期走访居委会,至少每1个月入户走访一次辖区登记在卡的精神病人,按要求填写“精神病患者随访记录”,及时掌握病人变化情况,见面率达到90%以上。

12.对新出院患者的第一次随访,确定疾病的分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治疗指导,完整填写随访记录。

13.对疾病期、波动期、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的精神病人及时随访,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并填写随访记录。

14.指导监护人督促患者按时服药、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患者参加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

15.随访期间发现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要填写免费药物治疗申报登记表,并与有关部门协商,使患者能够享受免费药物治疗。

16.入户随访前应了解患者家庭的基本情况,提前与所在地区的居村委会干部联系,并通知患者家属,尤其对病情不稳定患者的随访要注意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17.各类精神疾病分类明确,统计数字准确、清楚。患者档案以居委会为单位分类保管、使用。

18.为新发现、新发病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时建立档案立卡,并将有关情况上报区(县)精神卫生保健所(或主管当地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机关单位)。

推荐访问:工作计划 汇编 健康 健康管理工作计划汇编14篇 健康管理工作计划(汇编14篇) 健康管理工作规划怎么写范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