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事迹材料 >

2022年度最新黄大发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2-12-08 08: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最新黄大发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最新黄大发事迹材料

学习了“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做新时期艰苦奋斗的楷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最新黄大发事迹材料,欢迎大家来阅读。

最新黄大发事迹材料1

通过学习,参会党员们纷纷发言:表示从黄大发老支书身上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迎难而上、克难攻坚”一心为民谋福利大公无私的坚定决心。作为社区党员,要以他为镜,从他身上汲取自力更生的正能量,不能局限于“等、靠、要”的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做实事。

看完了“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做新时期艰苦奋斗的楷模。

做艰苦奋斗的楷模,首先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体现在思想上。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做艰苦奋斗的楷模,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落实在工作上。共产党员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坚持胸怀大局、立足本职、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乐于奉献。要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热情,融会贯通在具体工作和实践之中。要通过身边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要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事事处处表露先进性,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干事业。做到“平常时刻看得出、关键时刻冲得出、危机时刻豁得出”,各项工作跑在前、干在先,自觉为群众作好表率。

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新世纪伟大实践的需要。今天艰苦奋斗,明天的事业就会更美好;世世代代艰苦奋斗不断前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艰苦奋斗精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且坚持不懈的用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激励、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克服困难、振奋精神,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最新黄大发事迹材料2

在贵州遵义大山深处,共产党员黄大发用36年的时间,带领乡亲们在高山绝壁上凿出了一条清渠,养活了全村上千口人,为了这条渠,他从年轻小伙儿干到花甲老人,一生只为一清渠。

这条全长近10公里长的水渠,绕过三重高山、穿越三处险崖,将山头清澈的山泉水源源不断地引到山脚下的草王坝村。人在渠上走,肩膀擦着崖壁,脚旁10公分就是刀削般的绝壁深渊,当地人把这条渠叫作“大发渠”。

草王坝村,地处贵州遵义平正仡佬族乡,这里属于喀斯特地貌,一直干旱少雨。眼下正值春耕,方圆几里地的村民只需搬开田间路旁的水渠拦石,清水就能哗哗地流进自家水田,甚至还能养上些稻田鱼。可过去这里根本不敢想象有一天能这样奢侈地用水。

草王坝村没有水源,全村1500亩耕地,大多数都是广种薄收的旱地,年人均粮食才100多斤,缺水使得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穷窝窝”。上世纪50年代,草王坝村遭遇大干旱,刚刚当选村支书的黄大发忍不下去了。

附近山里就有稳定的水源,但草王坝村却隔着数座高山,为了吃饱饭,黄大发有了一个惊人的想法,在山上凿渠,把水引过来。说干就干,黄大发带领数百位村民,背上炸药、钢钎和铁锤就上山了。

修渠最艰险的就是测量,村里想花钱请施工队来,可谁都不敢接,黄大发就自己干。首先要在如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上标出凿渠的高低位置,黄大发让人将绳索拴在他的腰上,从山顶上放下去,凌空悬在垂直的崖壁上做标记。山顶到谷底1000多米,就靠这条绳索维系着,掉下去就是粉身碎骨。

在黄大发的带领下,草王坝村村民一干就是13年,硬是在绝壁上开凿出一条10多公里的水渠,并打通了110多米的隧洞。1978年,就在水渠即将完工时,一场洪水将所有的心血毁于一旦。

13年的努力失败了,村民们气馁了,黄大发却心有不甘,已经50多岁的他跑到水利站去学技术。

1992年,干旱再次来袭,黄大发决定重新修渠。这一次,县里划拨了6万元和38万斤玉米支持草王坝村,57岁的黄大发带领村民们再次上山了。

这一次,黄大发请来了工程师,但是修渠的过程依然充满危险。

三年后,这条全长10公里的水渠终于修成了,清澈的山泉水没日没夜地流进了草王坝村的田间地头。

1995年,草王坝村第一次有了真正旱涝保收的稻田,年产量连年翻番,从10万斤猛增到80多万斤。

最新黄大发事迹材料3

“真正实干的好干部!”

《这位当代“愚公”,在悬崖峭壁上凿出7千米水渠,现实比神话传说更震撼!》,4月19日,来自中国日报网的双语新闻,早早突破10万+的阅读量。网页的下面,好评如潮,点赞无数。

“感动!看得我眼睛都湿润了,跟他们比起来,我们每天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还能叫苦吗?”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大发凿渠。”

“感动中国就应该是这样普通而伟大的平凡人。”

4月18日起,中国的主流媒体把目光都放到了贵州遵义,聚焦到老共产党员黄大发同志身上,和他带领村民历时36年悬崖绝壁上凿出的生命水渠上。

18日,新华社发布长篇通讯《为了乡亲,他在峭壁凿出万米“天渠”》;19日,人民日报以《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为题对黄大发事迹进行报道;20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黄大发:一生只为一清渠》为题,作了长达4分50秒的新闻报道。

几天来,国家级的报纸、网站、电视台,都陆续对黄大发老支书的事迹进行各具特色的报道。

“大发渠”的新闻报道在播州区引起强烈反响。全区党员干部和80多万人民群众,自发地掀起了向老支书学习、向老支书看齐的热潮。

“党员干部必须装着人民,那才是人民的好干部,才能走到人民的心中,才能把事办到人民的心坎上。”和平(鸭溪)经济开发区的干部鲁迅雷,在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中学习后,由衷地感慨道:黄大发一生只为一道渠,几十年,坚持不懈,精神可嘉,由衷敬仰,这就是一个基层党员的信仰,宁静致远,沉默有声。

“再学习,再宣传,全区再次掀起‘大发渠’精神学习热潮。”中央级的新闻报道还在持续,学习老支书精神的高潮火热掀起,让“大发渠”精神成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坚强精神动力,也正在播州区这片热土落地生根。

最新黄大发事迹材料4

学习完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受到剧烈的震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做新时期艰苦奋斗的楷模。

_说,人民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黄大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以自己的行为给了百姓完整的答卷,没有愧对上级领导干部的期许,他.了党的宗旨、做到了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一位合格的领导干部。黄大发虽没有读过书,虽是一个农夫的儿子,可是他却做到了要把利益让给老百姓,让老百姓进展起来了,大家才有进展。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呈现了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通过对他的先进事迹的学习,我认为黄大发不愧为当代的愚公、他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的所作所肯定算得上是一个对党忠诚,对群众热心、负责,有力量、敢担当的好干部、好党员,他是新时期我们全体党员干部的楷模,是时代的丰碑。

学习黄大发,我要学习他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始终坚持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真心实意服务于党、百姓,尽其所能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立足岗位模范践行我们党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一名老师,我也要时刻心系人民,凡事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他们的孩子,自觉接受群众的批判和监督,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人民把他们的孩子交到了我们的手里,我们要让他们放心。

学习黄大发,我要学习他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黄大发同志始终怀着对党的感谢和感恩之情,严守党的纪律,传承党的优良作风,生活简朴,为人低调,作风朴实,模范践行责任心、公正心、关爱心、淡泊心,不为金钱所诱、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人情所困,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严格自律、克己奉公的优良品德。作为一老师,我们要时刻提高防腐拒变的力量,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带头弘扬清风正气,始终保持清清白白的共产党人本色做到不去收费补课,廉洁从教。

学习黄大发,我要学习他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黄大发同志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始终主动主动、忘我投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守工作岗位,视工作如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燃烧自己,81岁了他还在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作为一名老师,我更要时刻做好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预备,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在教学工作中做到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守得住生活清贫,耐得住工作艰苦,以一颗安贫乐道之心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黄大发是在“两学一做”中的一个先进典型事例,通过对他的事迹的学习,有利于在党员干部中形成“立足岗位做奉献”的深厚氛围,我要以黄大发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忠诚为民的政治品行,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优良作风,擅长学习他的那种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公道正派的克已奉公的清廉品德,自觉践行“两学一做”,践行党的群众路途,进一步坚决抱负信念,以负责的看法,昂扬的精神,饱满的.,自强不息,自加压力,精准发力,强化担当,忠实履行职责,努力在本职岗位上拼搏奉献,努力做到“信念坚决、为民服务、勤教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为我县的训练事业的进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新黄大发事迹材料5

法学院 __X级__法学 __X 学习了黄大发同志的先进事迹,切实为他身上的精神所感动。

首先,就是黄大发同志不屈不挠,敢于为群众献身的精神。黄大发同志,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半辈子坚持带领群众在悬崖绝壁上凿渠引水,面对困难不退缩,遭遇失败不气馁,主动寻求科学方法,艰苦卓绝数十载,终于引来一泓清泉,当地自然生态明显改善,农业生产得以改良,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他以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精神书写了绝地逢生的精彩传奇,展现了贫困山区党员百折不挠的独特魅力。相比于活在当下的我们,生活的优越让我们总是忘却艰苦奋斗,特别是我们党员,真正当祖国需要我们用青春来建设祖国的时候,我们能否接的起祖国的重担,能否为祖国燃烧岁月?我想黄大发同志的事迹给了我们标准,教会了我们应该怎么去做,特别是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为祖国和人民利益牺牲一切不怕牺牲的誓言必须履行。

二是艰苦奋斗,永不言败的当代愚公。20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200多名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使草王坝每年粮食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被当地群众亲切誉为“大发渠”。他带领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黄大发同志忠实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展示了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克服困难、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坚强意志。

三是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带领群众奋斗50多年,黄大发走遍了村庄周边的山山水水,但最远只到过80公里外的遵义市。不抽烟、不喝酒;
不吃鸡鸭鱼,不管家中事。这位82岁的老支书把一辈子的时间都交给了村里工作,把所有的心力和精神都放在“领着大伙儿干”上,将乡亲们带上致富路。老支书黄大发参加政府的脱贫攻坚考察,认定了辣椒和柚子产业。经过论证,当地政府决定将之作为扶贫攻坚重点产业进行推广。黄大发到村民家里做动员工作,让两大产业顺利落地。2015年,遵义有关领导了解到,这位80岁的老支书有个心愿,就是有生之年能去省城看一看,于是决定满足他这个心愿。到了贵阳,老支书既没有提出到风景名胜去逛逛,也没有要求去商场转转,而是提出去贵州省委看看。站在省委大门口,黄大发注视着飘扬的五星红旗,看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的石碑,一言不发地站立着……就这样,默默站立了10多分钟,黄大发回身对陪同人员说:心愿了了,可以回家了。陪同人员问:到别处看看吧?黄大发把头一摇:“党组织信任我,把草王坝村交给了我,现在,渠通了、电通了、路也通了,我交上答卷了。”这一切突出了黄大发同志在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挺身而出,在组织安排好处的时候向后站,淡薄名利,不看重物质享受,更注重精神修养的高尚道德情操。正是因为在当下经济社会这一点很难做到,所以更加弥足珍贵,更加值得我们反思自己,向老前辈看齐。

推荐访问:事迹材料 最新 黄大发 最新黄大发事迹材料 最新黄大发事迹材料 黄大发事迹简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