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18篇)党建研究文稿汇编

发布时间:2024-02-13 12:39: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8篇)党建研究文稿汇编,供大家参考。

(18篇)党建研究文稿汇编

扎实做好新时代国有企业D建工作奋力开创高质量D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崭新局面着力提升年轻干部的政治定力、实干能力、担当魄力奋力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赶考之路安保亮探索D建引领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互融共进”新路子杜焕来有效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章建伟坚定理想信念应把握三个维度陈 立全域提升“一统领三融合”质量 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于 玉全链条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李 刚健全完善“四项机制” 全方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郑一明多措并举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赵月霞以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干部建功立业冯忠华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 汇聚起新时代新征程磅礴力量汪一光加强人才自主培养 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侯建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王 宁激励干部精神抖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

扎实做好新时代国有企业D建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工作,***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推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加强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全局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开创新时代国有企业D建工作新局面,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基础研究,创新D建工作模式,推进D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高质量D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中铁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建立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把坚持党的领导有机融入公司治理,以高质量D建引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成功打造了“中国高铁”“中国大桥”“中国隧道”“中国装备”等一系列亮丽的国家名片。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国有企业D建工作总要求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总书记强调,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抓住了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开。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我们政治制度的优势。国有经济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功能定位,国有企业是我国稳增长、调结构的主力军,在防范经济领域重大风险、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保障国民经济行稳致远中发挥主体作用。

加强党的建设是办好国企的关键。***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在深化改革中,要坚持和落实党的建设和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D建工作同步开展,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和工作对接,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体现和加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不断加强党的领导,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把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国企治理效能。***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不断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化建设,是提升国企党组织领导力、增强国企内部凝聚力、激发国企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国企做强做优做大的重要法宝。

二、中国中铁加强D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全面建强组织体系,压实企业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中国中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在推进组织建设贯通各个层级、覆盖各个领域、抓实各个环节过程中,坚持“四同步、四对接”原则,从基建行业点多线长、人员分散等实际出发,科学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贯穿四个层级的组织体系,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全面覆盖、高效落地。对于参股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主动适应股权结构多元化、价值取向差异化特征,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以及派驻党员建立党组织等方式,确保新兴领域做到“四同步”。对于境外D建工作分类施策,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和独立工作能力,充分激发党组织肌体的“神经末梢”畅通起来。对于国家重大保障任务,坚持“党组织建到现场一线”,确保施工战线延伸到哪里,党组织活动就开展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全面推进D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夯实企业发展经济责任。***总书记强调,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中国中铁率先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制度化,是中国第一家在境内外上市企业中将D建内容纳入公司章程的央企。坚持把D建工作载体融入业务工作中。以完善各层级治理机制融合到提高经理管理能力中,以创新D建载体融合到提升生产经营效益中,推动D建工作上桥头、进洞口、下班组、入人心,形成常态化管理、跟踪、反馈、通报工作机制。坚持把D建工作实施融入经理层工作中。基层单位党委重点是解决好各治理主体在执行层面形成工作合力的问题,进入经理层的党委成员和党员要体现党组织的意见,进入董事会的党委成员和党员要按党组织意图在董事会发表意见,切实保证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坚持把D建工作成效体现到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大局中。胸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基建“国家队”优势,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基础设施补短板,做永远的开路先锋。

全面打造D建品牌,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总书记强调,D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作为***总书记作出“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的首倡地和“中国品牌日”的发源地,中国中铁在国资委党委领导下连续多年举办品牌活动,积极打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先锋阵地,以高质量D建引领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以特色D建品牌丰富企业品牌建设。坚持守正创新,在全面构建“党旗红”项目品牌、“D建联盟”区域品牌、“党群工作协理员”农民工品牌、“六安工作法”境外品牌、机关D建、网络D建、廉洁D建和党群共建“八位一体”基层D建工作格局的基础上,不断推进D建品牌“百花齐放”。坚持红色传承,以文化品牌强根筑魂,重塑“开路先锋”企业文化理念系统,构筑中铁人的精神谱系。坚持知行合一,争当D建品牌建设的排头兵。其中,工业制造板块探索创新出“蜂巢式”D建,成为入选中组部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的D建品牌代表。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国有企业D建工作的思考与启示

坚持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D建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国有企业要不断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工作途径和方法,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必须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引领企业的D建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职工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实践,为实现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提供保障。必须把满足职工群众需求放在重要位置,重视保障职工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引领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稳定器”作用。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实践,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不断探索拓展宣传方式方法,主动利用新媒体,全方位展示国企改革发展的新气象、新举措、新成效,使广大干部职工自觉把企业发展任务转化为共同的努力目标。

坚持把企业高质量发展成效作为D建工作的着力点。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必须始终聚焦主业、做强实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在夯实大国经济根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担当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必须坚持高质量D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制约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主动蹚深水、啃硬骨头,着力把党的政治建设优势转化为把关定向能力,着力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科学决策能力,着力把基层D建优势转化为凝心聚力能力,着力把内部监督优势转化为防控风险能力,着力把全面从严治党优势转化为规范用权能力,持续推动D建工作优势向企业发展能力转化,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把抓好企业文化建设作为D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国有企业D建承载企业文化的灵魂。D建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底色,企业文化是企业前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必须把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作为D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以企业文化建设支撑D建工作,传承好红色基因,不断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干劲。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作优势,既要建设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匹配的企业文化,也要在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上下功夫,汇集职工的智慧和力量;
既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深入挖掘企业历史与文化资源,提炼企业价值理念,增强企业文化号召力和影响力,也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贡献。

奋力开创高质量D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崭新局面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全面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上走在前、作表率,在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中办大事、解难题,在大战大考、一线前沿筑堡垒、当先锋,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航天防务集团公司,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和航天强国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一、***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为国有企业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实现了对国有企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跃升,指明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新图景,开辟了管党治党、治企兴企的新境界,必须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不断深化贯彻落实。

必须深刻领悟、准确把握***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等重要论述,从政治上、战略上认识国有企业对巩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坚决扛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责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安全基石、提供坚强保障。

必须深刻领悟、准确把握***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五个坚持”总要求等重要论述,从“根”上加强党对航天事业的全面领导,从“魂”上树牢抓D建、强D建的坚定决心,永葆姓党报国为民的政治本色。

必须深刻领悟、准确把握***总书记关于“两个一以贯之”、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重要论述,推动党的领导贯彻到科研生产经营各方面、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必须深刻领悟、准确把握***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二十字要求”、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造就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等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世界一流航天防务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来。

必须深刻领悟、准确把握***总书记关于把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严起,推进D建工作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等重要论述,坚持聚焦基层抓D建、抓好D建强发展,锻造强国强军的堡垒先锋,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顶得上、打得赢、靠得住。

必须深刻领悟、准确把握***总书记关于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把抓好D建作为最大政绩,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等重要论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勇于自我革命,坚持不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航天科工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实践

旗帜鲜明讲政治,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立航天科工“一个目标三步走”战略规划,深入实施“1+4”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军品基业和支柱产业,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供了重要战略支撑。圆满完成航天特色精准扶贫各项任务,接续实施助力乡村振兴“六个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提质增效强治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持续健全完善。全面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认真落实中央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意见,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各级次单位全面建立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清单,100%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党组(党委)、董事会、经理层的权责边界更加清晰、运行衔接更加顺畅。

广聚英才而用之,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不断充实壮大。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严格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二十字要求”,突出政治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领导人员队伍。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打造航天人才高地。将跨地区跨领域交流作为培养复合型干部的重要手段,大力实施“人才帮扶”专项工程。突出战略科技人才培育,2021年增选两院院士3名。充分用好国家和国防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平台,发现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综合运用股权、分红、项目跟投、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手段,让人才共享发展成果。

强基固本促发展,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持续强化提升。系统构建实施党的建设工作体系,按照一年一主题、三年一台阶、五年一规划,推动基层D建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构建“五力”党支部建设体系,实施新时代基层党支部书记综合素养和履职能力提升行动。将党组织建在重大工程和试验队一线,部署推进党员突击队“十百千工程”,党员干部在科研生产主战场、科技竞争最前沿、脱贫抗疫第一线,冲锋在前、创新在前、吃苦在前,取得国际先进、国内领先重大成果240余项,形成千万级产业化项目200余个。构建“五位一体”D建责任落实机制,以明责问责推动履职尽责。

守正创新担使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力量愈发充沛饱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深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力有效开展理论研究、战略宣贯、政策解读、品牌传播、新闻宣传,“量质域效”实现新的突破。大力传承航天精神,宣传老一辈航天人先进事迹,推树新时代先进个人及团队,建设航天三线红色教育基地,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航天思想政治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构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深入实施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凝聚干事创业磅礴力量。

激浊扬清树正气,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和水平。坚持严的主基调,紧扣“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制定实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探索构建查析并举、查改并行、查治并重的“查析改治”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制定落实党组28条措施。对中央巡视整改任务进行再推进、再确认、再深化,推进巡视巡察政治体检全覆盖。制定落实关于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意见的具体措施,构建“大监督”格局。

三、建功新时代、喜迎20D,奋力开创高质量D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崭新局面

航天科工党组将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紧扣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工作主线,一体学习领会、整体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本行业本领域的原创性、战略性、系统性重要论述,重点围绕党的20D提出的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开创新实践、取得新成效。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政治定力转化为更强的装备战斗力。持续健全完善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工作机制,以主动对标对表、加强实绩实效作为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实践检验。

发挥思想引领优势,将理论功力转化为更强的发展推动力。落实“三新一高”战略部署,全面聚焦主责主业,将理论学习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真招实策,夺取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完成科研生产经营任务“两个成果”。

彰显堡垒先锋作用,将组织活力转化为更强的创新引领力。进一步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将高站位、高标准、高水平贯穿党的建设各方面全过程。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重大装备、重大需求,发挥党领导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推动一批“专精特新”项目取得新的突破。

打造干事创业舞台,将人才智力转化为更强的核心竞争力。深化干部工作体系,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立足于自己培养“铸剑”队伍,广聚英才打造人才高地,形成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

厚植精神文化底蕴,将精神伟力转化为更强的实践行动力。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把航天精神传承好弘扬好发展好,以理想信念团结职工、以共同价值鼓舞职工,培育可堪大任的航天强国建设者和航天事业接班人。

涵养风清气正生态,将斗争威力转化为更强的企业发展内生动力。聚焦“国之大者”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发挥巡视巡察监督网的系统优势和整体作用。

着力提升年轻干部的政治定力、实干能力、担当魄力

***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中青年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从2019年春季学期开始,***总书记先后6次出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年轻干部提出殷切期望。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校(以下简称华能党校)作为华能集团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党性修养的红色熔炉,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华能集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聚焦提升年轻干部政治定力、实干能力、担当魄力抓培训,持续开展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助力打造担重任、敢作为、善作为的年轻干部队伍。

一、夯实政治定力,挺起忠诚干净“硬脊梁”

涵养政治定力是领导干部的终身必修课。***总书记指出,和平建设时期检验一名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华能党校充分发挥在干部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不断夯实增强政治定力的素质基础。一是拧紧“总开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上的“总开关”。华能党校牢牢把握学习研究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中心任务,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坚决做到理论教育入脑入心,党性教育刻骨铭心,引导年轻干部不断树牢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补足“思想钙”。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华能党校积极营造领会思想、苦研精思、融会贯通的学习研究气氛,筑牢“强根铸魂”的使命意识,切实增强年轻干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坚定性、自觉性,塑造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在扎实开展DS学习教育的同时,切实做好现实问题研究,坚定年轻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三是擦亮“红底色”。红色是党校的底色。华能党校坚定不移将党校姓党贯穿党校工作的全过程,着力开发红色培训教材、营造红色校园环境、打造红色宣传载体,形成了红心向党、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
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业文化遗产、红色资源等开展教学,组织年轻干部赴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等革命教育基地追寻红色记忆、接受红色教育,引导年轻干部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培养实干能力,锻造治企兴企“擎旗手”

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华能党校积极引导学员立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际,精心安排设计教学环节,不断提高年轻干部干事创业能力。一是增强判断力。紧紧围绕华能事业发展对人才队伍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邀请集团公司党组成员、集团公司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围绕重点工作进行专题辅导和座谈交流,深化年轻干部对党中央精神和集团各项战略部署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的认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加强工作谋划、狠抓工作落实。二是提升领悟力。立足年轻干部队伍结构现状,开发重点培训项目,深入推进履职能力培训,注重引导年轻干部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
聚焦公司发展重点难点问题,聚焦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冲着问题去攻关,奔着难题去破解,在教学和研究中不断加深年轻干部对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增强国有企业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重大意义的深度认同感,坚定年轻干部走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道路、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强化执行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围绕集团公司战略任务和重点工作安排开展培训,将党中央精神的解读和华能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将中央DS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党校知名专家解读与华能重大工程建设的案例结合起来,将课堂面授和行动学习结合起来,以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师资安排、教学管理保障教学效果,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锤炼担当魄力,磨砺履职尽责“铁肩膀”

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和政治本色。华能党校在教学实践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学员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知行合一中不断筑牢年轻干部担当作为的坚实根基。一是运用榜样教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做到身边人讲身边事,让年轻干部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教育启迪年轻干部对党忠诚、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二是推广案例教学。通过邀请纪检监察专家深入讲授国有企业发生的腐败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以案释纪,进行警示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引导年轻干部自警自省、慎独慎微。三是开展党性分析。通过严格“三会一课”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召开专题组Z生活H,要求年轻干部对照JC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是否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围绕在党校的理论学习,结合走上工作岗位以来个人在党性锻炼方面情况,查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四是组织现场教学。通过加大现场教学和情景教学力度,注重利用重大纪念日,适时开展针对性思想教育,上好生动深刻的新中国历史课、爱国主义教育课、新时代思政课;
通过组织年轻干部到廉洁教育基地沉浸式观摩,引导年轻干部检身正己,自觉增强党性修养,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不断加强从业道德修养,保持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和浩然正气。

奋力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赶考之路

安保亮

***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通过D建引领,系统整合,形成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通过D建赋能,“土地刨金”,实现集体经济强筋壮骨、消薄提质;
通过抓党风带民风,不断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努力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赶考之路。

一、强化D建引领,以互融互促推动协同作战

***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我们聚焦抓D建促乡村振兴主战场、主任务,以构建D建新格局为着力点,建强农村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系,推动实现“1+1>2”的整体效能。

坚持强力推动。建立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合力参与的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形成区委统筹、镇办负责、村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出台抓D建促乡村振兴融合赋能实施方案,开展农村基层D建整村示范,精准攻坚专项行动,实现一村一特色、村村有亮点。

组织联建带动。紧紧抓住承建市级科创园区的重大机遇,以村企联建促乡村振兴为抓手,组织遴选辖区有实力、有前景的企业与园区的6个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村级党组织结成联建对象,以组织联建带动人才、土地、资本、信息等方面的要素流动共享;
聚合省内外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建设一批农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园区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等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多方行业联动。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开展战略合作,以政、校、企“三位一体”赋能乡村振兴。焦店镇郏山阳村借力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物业团队参与乡村治理,实现保洁一体化、管理精细化、治理现代化;
借助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的智力资源,为村庄发展提供规划设计,因地制宜打造个性化、品牌化的乡村名片,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二、聚焦D建赋能,以产业振兴推进共同富裕

***总书记指出,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新华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通过科学规划和有力推进,实现产业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抱团联姻”。

推行“一地四金”新模式。新华区焦店镇、村两级党组织齐发力,聚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组织引导群众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
用好中央、省、市集体经济扶持专项资金,入股企业或合作社变股金;
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平台,吸纳村民在企业就地打工挣薪金;
盘活土地等资源入股合作社或企业分现金。去年通过“一地四金”新模式,焦店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突破3.5万元。

探索农旅融合新路径。通过“政府+企业+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打造以创意农业、都市农业、认养农业和观光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田园综合体,增加农业附加值,为农户开拓增收新渠道。新华区香山党工委牵头成立香山文创旅游有限公司,坚持特色产业共育,做大做强片区优势产业,将辖区6个行政村连片开发,初步形成“春赏桃李花开,夏品瓜果甜香,秋看银杏金叶,冬眺高山雪景”的精品旅游带。

找准集体经济新亮点。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新华区曙光街道李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桥头堡”作用,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融合创生、资源活化利用、乡村建设规范、治理精细有效4项举措,用好项目造血、政策输血、金融活血政策,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消薄”向“强村”强劲发展,实现村集体从负债3000万元到固定资产20亿元的华丽蝶变。

三、坚持党风铸魂,以文明乡风打造精神高地

***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新华区着力提升农民整体精神面貌,营造向美向善的文明乡风,在铸魂强根上精准发力,以党风带民风,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打造红色雁阵。实施“头雁”“强雁”“护雁”三大工程,形成“群雁效应”。以书记强、D建强、发展强为目标,完善培养选拔机制、动态调整机制和定期考核机制,优化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从村“两委”干部、产业带头人、致富能手中挑选30人到广东、浙江、江苏等地跟岗学习,培养一批素质高、懂经营、会管理的乡村致富能手。

推动柔性引才。大力实施在外优秀人才“归根”工程,吸引鼓励高素质人才、外出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外引内培”双向发力,壮大懂农爱农、扎根农村的人才队伍,同时选派有产业、有技术、有经验、有意愿的“土专家”“田秀才”,“组团式”服务农村产业发展,实现乡土人才由零星分布向抱团集聚转变,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弘扬优良村风。党员带头亮身份、强担当,带领广大村民定家规、立家训,以“好党风”引领“好家风”促进“好村风”。组建党员宣讲团队伍,开设党员教育讲堂、技术培训讲堂、道德法治讲堂、村民议事会堂,开展帮扶春耕、政策宣讲、村风民风宣传等活动,通过发挥党员带头表率和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

(作者为中共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委书记)

探索D建引领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互融共进”新路子

杜焕来

***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走出一条D建引领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互融共进”新路子。

一、聚力“两个作用”,建设支部过硬村,促进乡村组织和人才振兴

泰山村位于新郑市龙湖镇西部,辖9个自然村,628户1932人,共有耕地1800亩,荒山荒沟2588亩。村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16名。该村积极创建“五星”支部,践行新郑市委提出的“用脚步丈量工作法”,加强能力作风建设,促进乡村组织和人才振兴。

争当好支书。泰山村党组织负责人从2007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5年来带领党员和群众听党话、跟党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把原来的“树少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姑娘嫁村外、后生光棍多”的穷山村,变成美丽富裕和谐的新山村,荣获“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河南省优秀‘双强’党支部书记”“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建设好班子。坚持D建引领班子建设,明确每个班子成员D建任务、目标和责任;
严格村“两委”干部管理制度,要求村“两委”干部签订目标责任书,公开承诺、履职尽责;
坚持“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四议两公开”制度,促进村“两委”干部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锻造好队伍。始终坚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党员教育培训,确保每年对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村优秀人才等轮训一遍;
连续五年每年评选15至20名优秀共产党员;
近3年共发展6名35岁以下、大专学历以上优秀积极分子入党;
在疫情防控和抗洪抢险危急关头锤炼党员队伍,成立4支48人党员志愿服务队,带领群众抗击疫情,无一人感染,抗击洪灾、确保群众安全,成为群众的主心骨。注重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振兴,实施招聘一批、发现一批、培养一批的人才振兴“三步走”策略,联合中原工学院等高校共同培养人才,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管理人才,培养和引进了200余名优秀人才,使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

严格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增强党员党性;
完善“一编三定”“党员积分”“党员联户”“党员承诺亮诺践诺”等制度,激发党员为民服务的积极性。

二、聚力“一村一品”,建设产业兴旺村,促进产业振兴

泰山村着力挖掘和利用当地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优势,以“一村一品”为主攻方向,把生态文化旅游作为主导产业,促进产业振兴。

推进生态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建设。村“两委”协调资金9000万元,先后建成了黄帝会盟祠、千稼集、孝道文化园、廉政长廊等生态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并注重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品质提升和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增加了村民收入。

开展“旅游+”建设。建设“旅游+会务与基层干部培训中心”,建有5家主题酒店,可同时接待1000人以上培训,已接待党员干部、社会企业培训20万人次。建设“旅游+中小学生研学游基地”,建有10个场馆,每天可接待1500名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教育活动。建设“旅游+田园”,种植樱桃等1000多亩,每年举办樱桃节。建设“旅游+民俗时尚宾馆”,建有床位800多张的农家民俗时尚宾馆。建设“旅游+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建有豆腐坊、粉皮坊、酱油坊、酒厂等,线上线下同步销售。通过开展“旅游+”建设和产业发展,仅每年村春节庙会游客就在40万人以上,年接待游客达300余万人次,年旅游收入9000多万元,村固定资产增长到近3亿元,集体产业盈利近千万元。

三、聚力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村,促进生态振兴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落实郑州市委启动建设5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的决策部署,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精品村。

做好村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聘请专家高起点、高标准制定村庄发展规划,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先后投入1亿多元,建成20余公里组组通公路,打深井16眼,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天然气使用全覆盖;
建设2座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推进厕所革命,建设10多座公共厕所,居民每家有水冲式厕所;
实施垃圾源头分类、就地减量,清运垃圾1000余立方米。

推进村庄“五化”建设。打造高颜值生态宜居村,促进生态振兴。推进村庄建设园林化,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栽花种草活动,美化绿化墙体3000余平方米,实现“村庄如园林”。推进村庄道路林荫化,在全村道路两侧补栽苗木1000余株,新增花草8000平方米,形成道路绿化风景带。推进家庭小院花园化,规范整治家庭小院,建设庭院花架300余个,使庭院宛如花园。推进农民田地林果化,种植大樱桃、葡萄、核桃等特色小杂果,发展蔬菜大棚。推进荒山荒沟森林化,实施山体修复和绿化工程,栽种各类苗木1000多万株,使2000余亩荒山荒沟变成森林公园,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4%。村庄“五化建设”使泰山村变为美丽乡村精品村。

四、聚力“三零”创建,建设平安法治村,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实行“三治”融合,深入开展“三零”创建,建设平安法治村,实现治理有效,培育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加强自治,促进社会和谐。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村民调员、信息员、治安员作用,发现问题后民调员第一时间介入,实行“小问题民调员解决,大问题村‘两委’解决”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本组、本村。

加强法治,确保村民平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成立普法宣传组,利用板报、标语、微信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增强村民法治观念。加强“四防”工作。防范欺诈诈骗行为,宣传反诈骗知识和案例,没有出现村民被诈骗现象;
防范安全事故,严格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检查制度;
防范非法宗教活动,倡导文明科学生活方式;
防范疫情传播,没有一人感染。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先后投入500多万元,构筑了视频监控网络,组织义务巡逻队开展24小时巡逻,采取“十户联防”等措施,确保村民平安。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组建党员应急义务救援队,购置了消防车、高空作业车、救护车、救援船等装备,多次参加救火、抗洪、抗疫等救援行动,如参加支援新乡等地抗击特大暴雨灾害救援行动,救助群众3000多人,捐助方便面等2350箱,获得“全国防灾减灾示范村”荣誉称号。加强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建立流动人口管理平台,依托“一村一警”机制,实现进村人员信息全掌握、全监管。实行依法治村,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加强德治,弘扬优秀文化。加大文化宣传阵地建设,投入100余万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图书阅览室、文体娱乐室;
培育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制订村规民约、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开展星级文明户、优秀共产党员、十佳青年等评选活动。大力弘扬黄帝文化、孝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塑造精神家园。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办“黄帝文化祈福节”;
每年重阳节给全村老人过集体生日;
建设红色博物馆和廉政文化长廊,深化DS和党风廉政教育。突出自治德治法治融合,防范在先、源头治理,弘扬正气、树立新风,实现了多年“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

五、聚力为民服务,建设文明幸福村,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实现共同富裕

推进文明幸福星创建工作,引领群众文明向善、共同富裕,成功创建河南省文明村。

建好用好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持续推进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数字D建”为技术手段实行网上通办相关事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积极学习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村民争做“四有新人”。

做好“四项服务”和推进快递进村。做好教育保障服务,自建了高标准的小学和幼儿园,学生不出村就可受到良好的教育。做好医疗卫生服务,自建村卫生院3800多平方米,病床50余张,村民的医疗保险由村集体上缴,村民一般的病不出村就可住院治疗,直接报销,泰山村获得“河南省卫生村”荣誉称号。做好养老服务,自建村养老公寓1万多平方米,供70岁以上老年人入住;
开展“评选健康老人”等活动。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全村5家集体企业拥有近500人的经营管理团队和专业员工,带动2000余村民就地就业,并鼓励村民创业致富。推进快递进村,更好服务农民生产生活。

实行“股份制”和“供给制”,推进实现共同富裕。村民加入集体经济合作社后,可享受各项服务和福利,取得股份分红;
2021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万元;
村民基本生活早已实行“供给制”,水电气费、米面油盐酱醋、养老及医疗保险等生活消费全部由村集体供给,实现了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有效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章建伟

***总书记强调,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北京市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正处在疏解、提质、增效的攻坚期和城市管理服务的转型期。近年来,东城区以推进D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等重大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D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着力破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不断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一、坚持D建引领,牢牢把握党组织领导社区治理主线

有效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要不断提升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发挥党的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保障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加强政治引领。政治引领是方向引领、根本引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总书记亲临东城区看望慰问干部群众时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核心区发展的强大动力。着眼发挥好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强化机制保障,建立D建引领、决策指挥、工作运行和监督考核四大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切实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二是建强战斗堡垒。改革基层社区治理,提高治理能力,更好服务基层群众,必须发挥好基层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坚持支部建在网格上,通过建立网格党组织,将社区各类党组织和党员纳入网格党组织管理,保证每个网格都有党的组织,每名党员都在网格内,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以网格党支部为基础、以楼门院党小组为细胞”的基层组织体系。明确网格党组织书记原则上由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中的党员社工担任,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三是打造红色头雁。社区工作者是社区精细化治理的终端实践者,也是社区精准化服务的终端提供者。聚焦建设一支讲政治、懂技术、会方法、善服务的东城社工队伍,牢牢抓住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这个重点,深入实施“头雁计划”,举办能力素质提升主体培训班,开展常态化培训,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书记抓D建、促治理、强服务的能力。聚焦培育社区治理骨干,在全区集中创建46个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完善“周接待”“月沙龙”“季培训”等机制,引导广大“东城社工”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二、强化鲜明基层导向,着力构建简约高效的社区治理体制

构建适应街道、社区工作特点和便民服务需要的基层管理体制,是有效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的关键。聚焦治理权力下放、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以创新精神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激活街道、社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一是推动治理权力下放。梳理形成106项街道内设机构职责清单,作为街道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建立街道职责准入制度,除街道职责清单以及涉及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社区建设和公共安全工作以外,其他职能部门不得随意向街道、社区安排工作。赋予街道重大事项意见建议权、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综合性事项统筹调度权、派驻机构人事建议和考核评价权,进一步加强街道党工委对地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完善“自下而上”的考核评价制度,将街道对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权重提高到30%,将普通干部、群众在D建主体责任考核中对街道的评价权重提高到50%,让街道和社区有职、有权、有物、有人,实现“条条围着块块转、街道社区围着群众转”。

二是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坚持面向社区、面向群众、面向问题,实行“六办一委一队四中心”模式,将街道机构从原来“向上对口”的25个科室,综合设置为“一对多”的综合保障、党群工作、平安建设、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社区建设6个办公室和街道纪工委以及街道综合执法队;
整合街道原有的4个事业单位,组建D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政务中心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使街道工作更加聚焦抓D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减少管理层级,由街道工委副书记和办事处副主任分别兼任“六办”主任,增加一名辖区社区党委书记担任街道工委委员,及时反映基层的问题和困难,使街道工委决策更接地气、更顺民意。

三是推动治理力量下沉。坚持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按照“区属、街管、街用”的原则,探索“1+5+N”模式,以街道城管执法队为主体,从公安、交通、消防等5个执法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综合执法队常驻街道,其他执法部门随时听候街道、社区“吹哨”,推动全区90%以上的执法力量下沉街道。选派140余名街道正科实职干部下到社区担任社区专员,每名社区专员负责指导协助1至3个社区党委开展工作,第一时间发现、协调、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三、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着力构建社区精细化治理格局

有效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根本在于坚持开放融合的价值取向,把各类治理力量组织动员起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是组织引领汇聚治理资源。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区域化D建协调议事平台,建立资源、需求、项目三个清单,吸纳1500余家驻地成员单位参加,由区、街道党员领导干部担任下一级D建协调委员会主任,加大对辖区资源的统筹协调力度,将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物业管理等治理热点纳入议事范围,实现社区治理由“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扎实开展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工作,结合群众需求、立足党员专长进行分类设岗,搭建医疗教育、法律咨询、矛盾化解等服务群众平台,推动2万余名在职党员常态化参与社区活动。

二是协商共治激发治理动能。推进“吹哨报到”向社区延伸,通过党员干部包社区、党代表接待日、记录民情日记等多种形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探索建立“楼门院长制”,将社区管理延伸到楼门院落,做到“大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网格”。以搭建“小院议事厅”“网格议事厅”等社区议事平台为切入点,创新开展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五民工作法”,拓展社区自治空间,有效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推动实现群众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自己管”。

三是多元参与凝聚治理合力。在推行“街巷长制”基础上,首创“小巷管家”社会动员机制,招募2000余名社区党员、群众任职“小巷管家”。研发市民随手拍App、社区“微网格”公众号,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探索商会自治,在簋街、南锣鼓巷主街等街区整治中,引导商会组织积极承接政府职能、制定自律公约、参与风貌管控导则编制。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每日动员保安、物业、下沉干部、志愿者等5000余人参与设立1170个社区卡口值守,用心用情做好涉疫风险人员排查落位管控和服务保障。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准化服务水平检验社区精细化治理成效

社区工作千万条,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为民服务宗旨,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社区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

一是健全服务群众全面响应机制。发挥网格化管理发源地的既有优势,依托三级网格化工作平台建立“吹哨”机制,问题发现、处置更加及时有效。制定街道“吹哨”事项清单,涵盖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14大类45项问题,并将每项具体问题分为3个等级,对不同等级问题设定不同的协调思路,建立“街道启动吹哨、部门快速响应、及时报到处置、结案反馈评价”全程闭环管理机制,实行“网上吹哨、一哨一考、全程追踪”。

二是推动“接诉即办”融入基层治理。将“接诉即办”作为D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紧紧围绕“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建立快速响应、上下联动等21项机制,形成区级大循环、街道小循环、社区微循环三级工作体系,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坚持未诉先办,探索“热线+网格”为民服务模式,建立“每月一题”机制,从群众关注的高频问题出发,梳理共性,举一反三,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通过一个案例带动一片治理,将矛盾消除在萌芽、问题化解在基层,变被动接诉为主动治理。

三是用心用情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围绕群众身边物业管理领域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深入推进D建引领物业管理提升“三率”工作和“局包社区”行动,推进在业主委员会中建立党组织,将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主委员会成员,并通过发展党员、选派D建指导员等方式,延伸党的工作手臂。建立由社区党委、社区民警、开发商、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组成的多方协调议事机制,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形成物业联盟、六方协作机制和“赵家楼模式”等典型经验,取得良好治理效果。

(作者为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坚定理想信念应把握三个维度

陈 立

***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面对剧烈的时代变迁,坚定理想信念尤为重要。人民军队肩负着推进强国强军、助力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必须顺时代之变、应时代之需,不断筑牢官兵理想信念根基,着力锻造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

一、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

理论上清醒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坚定执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实现人类自身解放的正确路径,奠定了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遵循。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才能使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之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之上。一要在领会精髓要义中深化认识。把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多读原著、勤学原文、深悟原理,准确把握这一科学思想体系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深刻感悟***总书记的坚定信仰信念、深厚人民情怀、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牢牢把握这一思想对于认识世界、把握规律、改造世界的重要指导作用,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理论认同。二要在把握理论脉络中深化认识。把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融会贯通、系统把握,深刻领会党的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鲜明品质,增进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理解,明白历史从何处走来、将走向哪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心,坚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念。三要在体悟真理力量中深化认识。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党、国家和军队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生动实践,引导广大官兵深刻感受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增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

***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培育人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和培植理想信念的肥沃土壤,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优势,有助于推动理想信念融入血脉、嵌入灵魂。一要深入挖掘,把握根本。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忠诚、重爱国、崇道义、守诚信、民为本、济天下的价值取向,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契合点,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对接起来,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结合起来,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丰厚理想信念的传统文化土壤。二要深入分析,找到症结。深入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新形势,分析党员干部文化素养现状,把握犯错误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道德失守、操守失贞、行为失范的特点规律,从传统文化角度查找问题症结、发现薄弱环节,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瞄准问题、有的放矢,提高教育培塑的针对性实效性。三要抓好融合,一体推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与推动DS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结合起来,与党内集中教育集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融入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和全过程,一体推进党性修养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使理想信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得到巩固升华。

三、以***强军思想熔铸

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强军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全面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对于人民军队和革命军人而言,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坚持用***强军思想铸造军魂,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一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学深悟透笃行***强军思想,不折不扣落实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围绕强化政治功能和提升组织力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抓好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考察,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直达基层、直达官兵。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军,坚决纠治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质量水平。二要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高标准抓好请示报告、督促检查、信息服务3项工作机制落实,完善监督问责工作机制,自觉做到党中央、中央军委、习主席发出的号召坚决响应、提出的要求坚决执行、赋予的任务坚决完成,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该担的责担起来、该做的事做到位。三要持续深化政治整训和思想清理。巩固肃清郭伯雄、徐才厚、房峰辉、张阳流毒影响成效,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旗帜鲜明与一切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损害党的利益的行为作坚决斗争,着力整顿思想、整顿用人、整顿组织、整顿纪律,坚持不懈打好意识形态领域主动仗,大力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赓续传承红色基因,重振政治纲纪、纯正政治生态,确保沿着党指引的方向砥砺奋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作者为军委后勤保障部政治工作局副主任)

全域提升“一统领三融合”质量 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于 玉

2013年11月28日,***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指出,发端于莱西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等,在全国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希望山东增强进取意识,勇探新路。近年来,青岛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顺应“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要求,强化抱团融合理念,以改革创新精神持续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探索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乡村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的“一统领三融合”新路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行稳致远。

一、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作用,着力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

***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以党支部为核心,搞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是“莱西经验”的最大贡献。近年来,顺应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打破就农村抓农村、就村庄抓村庄的路径依赖,以建强农村基层组织体系为重点,推动党的领导由单纯领导村级组织向全面统领区域内各类组织转变。

健全抓镇促村工作机制,强化镇党委的区域龙头作用。坚持“抓镇促村、整镇推进、整县提升”,出台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镇街作用的指导意见,为镇扩权赋能,增强镇党委推动区域融合功能。深化镇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放161项公共服务事项,让镇党委发挥“龙头”作用,成为乡村经济中心、治理中心、服务中心、资源整合中心。采取单独组建、行业联建、区域统建等方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合作社、农业园区等乡村生产力最活跃的地方。

全域优化村庄建制调整,夯实融合发展的组织基础。为解决村庄规模小、资源整合难等问题,全域完成村庄建制调整,行政村数量由5423个调整到811个,以组织融合推动村庄融合发展。村庄建制调整后,合理划分5028个网格,建强网格党组织,确定3万多个党员中心户,形成“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打破原建制村界限,根据党员年龄和特长等情况,因地制宜设置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文明实践等2715个专业党组织,为各类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建强推动抱团融合的头雁队伍。打破地域界限,通过村庄融合“挑”一批、在外能人“引”一批、本土人才“挖”一批、后备力量“育”一批等措施,统筹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开展112场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赴先进地区开展体悟实训、专业实训。将政治过硬、业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纳入专业化管理,待遇报酬按照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倍核定,平均超过10万元。健全“一肩挑”后村干部权力监督约束机制,全面禁止村干部及其亲属承揽本村工程,对已经承揽的村级工程实行复核备案、销号管理。

深化农村基层区域化D建,构建融合发展D建共同体。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城乡联建等方式,凝聚城乡各类组织,统筹各种资源。在镇村分别设立区域化D建联席会、共建议事会,吸纳驻区单位、两新组织负责人作为成员,确定4153个D建项目,协调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农产品惠民等难题6300多个。组织30个城市街道党工委与30个镇党委结成对子,推动D建联抓、发展联促、治理联推、服务联做。实施“四个一百”工程,组织百个机关党组织帮百村、百家企业联百村、群团优秀人才帮扶100个新型经营主体、城区学校与100个乡村薄弱学校结对共建。

二、推动乡村发展融合,以“组织的力量+市场的手段”加快共同富裕步伐

***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莱西会议”为村级组织确定的中心任务。针对农村发展资源散的实际,发挥组织的力量、运用市场的手段,整合区域内各类组织和发展资源要素,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发展由分散经营向抱团发展转变。

开展D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让沉睡资源活起来。坚持乡村公共资源“姓公不姓私”,坚决维护乡村公平正义,结合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扎实做好“清、收、合、管、用”五篇文章,夯实乡村融合发展基础。实行全域化清收,通过党组织牵头清、村干部和党员带头清、发动亲属配合清、带动群众主动清、适度奖励助力清、司法联动兜底清等举措,有效解决公共资源被侵占、闲置低效等问题。坚持依法依规、群众自愿,创新直接融合、折股量化、存量挂账等方式,推动近40%的建制调整村完成了集体资产融合。

创新“乡村公共资源+共富公司”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让融合发展平台优起来。坚定落实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运营的发展思路,健全以区市、镇、村三级共富公司为主的乡村产业发展平台,有效解决农民办不好、市场办不了的问题,打造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升级版”。区市级共富公司统筹县域资源综合利用,镇级共富公司抓好产业项目落地,村级共富公司承接小型乡村工程、资源开发利用等经营项目。把乡村公共资源、涉农政策资金导入共富公司,以乡村共富公司撬动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股权变资金、资金变项目、项目变收益。全市成立148个区市、镇、村三级乡村共富公司,总资产规模超过700亿元,实现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紧密结合。

健全乡村产业振兴收益链条,让村集体和农民富起来。围绕延长产业链,发挥乡村共富公司、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培育农产品加工、现代畜牧业两条千亿级产业链,农业“新六产”发展持续位居全省首位。聚焦提升价值链,整合全市农产品资源,打造“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连续两年位列中国区域公用品牌前10名;
搭建市、区市、镇三级产权交易平台,推动乡村公共资源竞拍交易透明化、资产价值最大化。健全完善利益链,引导村集体和农民将土地经营权、劳动力、资金等,入股乡村共富公司,巩固契约式、推广分红式、完善股权式利益联结机制,让村集体和农民享受更多增值收益。

三、推动乡村治理融合,加快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搞好民主政治配套建设,是“莱西经验”的重要创新。针对农村不同群体利益诉求日益多元的新情况,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融合体系,推动乡村治理由“村民自治”向“融合共治”转变。

强化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领导。加强党对村级组织的领导,把党的领导有关要求写入村级组织章程。在党组织领导下,调动村级各类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发挥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健全板凳亲情、广场夜话等民主协商机制,解决民生实事1.6万余件。推行“1+1+N”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每个村设立1个司法行政工作室、配备1名法律顾问、组建多个调解小组,获评第六届全国“法治政府奖”。

健全村级组织议事决策机制。顺应自治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分离运行的新形势,完善“五议一审两公开”议事决策程序,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贯穿全过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创新实施党员议事代表制度,推选一批议事能力强的党员议事代表,有效解决村庄建制调整后党员人数多、议事难组织等问题。

创新提升治理效能的载体。推广运用积分制,结合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设置积分标准和评定程序,建立系统激励约束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搭建“德育银行”“共富大食堂”等载体,把积分与兑换物品、提供社会化服务、发放福利等挂钩,让“软约束”有了“硬抓手”。建立“青诉即办”诉求解决信息化平台,完善自下而上逐级响应机制,有效回应群众利益诉求。

四、推动乡村服务融合,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搞好社会化服务配套建设,是“莱西经验”的实践探索。针对农村服务资源分散、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的实际,整合条块分散的服务资源,推动乡村服务由“粗放供给”向“精准配置”转变。

重心下移促融合。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平台,高质量建设10个市级、30个区市级示范片区,推动各类资源向示范片区集聚。市财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18亿元,以镇村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村党组织领办486个乡村夜校、庄户学院,挖掘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万余人。

力量下沉促融合。把乡村振兴一线作为锻炼干部的“赛马场”,面向各级机关干部和社会公开遴选200名优秀党员到村任职,选派20名优秀退役军人、43名商协会企业家会员、121名乡村金融助理助力乡村发展。市、区选派1300多名干部、组成217个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队队员兼任第一书记,实行集团作战。从“两代表一委员”中招募438名“乡村振兴红色合伙人”,面向全国选聘1500名“最美乡村设计师”,回引4076名在外能人返乡创业。

服务下放促融合。市财政投入15.6亿元,规范建设镇村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党群服务站,打造政治引领、服务融合、凝聚人心的综合阵地。落实“一站式”服务要求,除较大资金支出、合同项目等重大事项外,镇级其他管理服务事项全部下放行政村。出台农村社会工作规范,培育引导近5000家农村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组织投身乡村振兴,农业综合托管率达74%。

(作者为中共青岛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全链条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李 刚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国之大者、百年大计。新疆昌吉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年轻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突出政治标准、发现储备、培养历练、严管厚爱等4个方面,着力建设一支忠实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一、突出政治标准,严把年轻干部政治首关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首要一条是确保他们对党忠诚,要从政治上加强培养,把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和党内政治生活锻炼贯穿培养全过程。一是用好思想政治建设这个“利器”。突出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制定实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深入挖掘用好各类红色资源,做到远有规划、近有计划,推动新思想系统权威进教材、生动有效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不断提高年轻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用好党内政治生活这个“熔炉”。抓好年轻干部党性教育,用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DS学习教育等载体,常态化开展学习、宣讲、培训、宣传、普及、研讨等活动,推动年轻干部在“国之大者”中对标对表,在党性锤炼中锻造提升。三是用好政治素质考察这个“标尺”。始终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四个特别”政治标准,做深做实年轻干部政治素质考察,重点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进行考察识别,健全“正向量化指标”考核和“负面表现清单”评判机制,使政治素质具体起来、鲜明起来、落得下来。

二、突出发现储备,蓄足年轻干部源头活水

年轻干部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用战略眼光和全局观念统筹抓好年轻干部的源头储备,不仅要着眼未来5年、10年,还要着眼未来更长时间对年轻干部储备进行系统规划。一是广开进贤之路。充分发挥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干部“蓄水池”作用,打破地域、身份、部门界限,坚持从外地引进一批、基层储备一批、本地优选一批,深入开展“千名硕士进昌吉”和“千名大学生赴基层”引才储才专项行动,持续扩大招录选调生、“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和西部计划志愿者规模,不断拓宽年轻干部来源渠道。二是拓宽识别渠道。健全完善日常发现机制,综合运用年轻干部座谈会、集中培训、谈心谈话等方式,直接了解年轻干部的德才表现。大力促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支队伍”交流,建立统一遴选、专项遴选和系统遴选相结合机制,实现各方面年轻干部顺畅流转。三是延伸储备链条。常态化组织开展年轻干部工作专题调研,全面掌握年轻干部梯次配备、培养使用等情况。实施优秀年轻干部遴选储备工程,分级分类建立各层级年轻干部储备库,按照成熟型、潜力型、专业型进行分类管理,每年更新一次储备库,推进优秀年轻干部量足质优。

三、突出培养历练,推动年轻干部百炼成钢

选苗是前提、育苗是关键,要抓好“田间管理”,全面做好年轻干部培育工作,积极搭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平台,组织引导年轻干部学真本领、练真功夫,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一是注重教育培训淬炼。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科学设计专业化培训项目,提升经济发展类、依法治理类班次比例,帮助年轻干部增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本领和能力。建立学员“红黑榜”制度,创新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完善专题式、研讨式、案例式等培训模式,全方位提升培训师资质量、课程质量。二是注重实践实战磨炼。实施年轻干部“三个一批”实践锻炼工程,选派一批县处级干部到中央部委、援疆省市进行挂职锻炼,选派一批有培养潜力的年轻干部赴基层一线挂职历练,选派一批年轻干部赴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经济发展一线挂职工作,促使干部在实践实战中开拓眼界、增长才干。三是注重吃劲岗位锻炼。坚持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潜力大、有能力的年轻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放到扛重活、打硬仗的岗位,放到矛盾多、任务重、困难大的岗位锻炼,帮助他们不断增强应对突发事件、处理复杂问题和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能力。

四、突出严管厚爱,激励年轻干部奋发进取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要本着越是重点培养越要重点管理原则,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不断砥砺他们攻坚冲锋的锐气,弘扬一尘不染的正气。一是用当其时激励干部。制定支持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积极稳妥推动被问责和受处分干部重新使用,持续开展暖心“回访”行动,引导年轻干部正视问题、卸下包袱、担当作为。用足用好公务员职级晋升政策,大胆选拔使用经过实践检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让整个干部队伍都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二是用心用情关爱干部。建立科学考核评价机制,创新研发运用绩效考核智能管理系统和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相结合的干部智能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干部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健全完善“三必谈三必访”工作机制,落实好节假日休息、带薪休假、探亲等制度,加强与年轻干部的沟通交流,及时为年轻干部释疑解惑、加油鼓劲。三是从严从实监督干部。坚持抓早抓小,实行单位领导负责、组织部门关注、纪委监委协同“三位一体”包联方式,定期与年轻干部一对一谈心谈话,充分了解其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严抓好各项纪律规定落地,定期开展年轻干部廉政随访、交流座谈,强化八小时外监督,推动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作者为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常委、组织部长)

健全完善“四项机制” 全方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郑一明

***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吉林省四平市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全面落实***总书记视察四平“四个一定要”殷切嘱托,举全市之力奋进新征程过程中,牢固树立实干实绩实效鲜明导向,着力健全完善激励保护干部“四项机制”,形成“组织对干部负责、干部对工作负责”的良好局面。

一、健全完善教育培养机制,增强能力本领,让干部善于担当作为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我们把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作为领航工程,聚焦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多维度锻造干部担当作为、善做善成硬本领。

坚持政治引领,思想根基更加牢固。充分发挥各级党(干)校调训轮训主渠道和各部门(单位)经常性教育主阵地作用,跟进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教育引领广大干部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目前,“第一议题”、“定期务虚”、领导干部上讲台、述学评学考学等已经成为学习教育常态。创新构建工程化模式,从“学、听、干、悟”四个层面(理论中心组学、专题辅导听、结合实际干、融会贯通悟),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擦亮“四战四平”红色教育品牌,实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立根铸魂”行动计划,开发“六位一体”课程体系,拟定1至5天5套系列培训方案,累计培训党员干部超10万人次。

坚持专业提升,担当本领更加扎实。牢牢把握干部成长规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推动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针对干部的知识短板、能力弱项和经验盲区,接续开展法治政府建设、D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优秀年轻干部提升“七种能力”等专题培训;
巩固与浙江金华对口合作成果,围绕产业发展、财税金融、城乡建设、生态环保等开展专题培训50余期,培训干部9000余人次;
疫情防控期间,创新构建四平市疫情防控扁平化基层指挥体系,印制工作手册及明白卡3万余份,作为各下沉干部强化基层治理、打赢清零攻坚战教科书。通过各类专业培训,真正做到“精准滴灌”,使党员干部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得到新提升。

坚持一线锤炼,实战经验更加丰富。积极搭建干部成长平台,切实强化干部实践锻炼,有效提升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分批次组织干部到浙江金华等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开阔干部思想眼界;
围绕四平振兴发展排兵布阵,贯彻落实省委年轻干部“强基培苗”选育工程,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实践锻炼“三个一批”计划,选派300名干部奔赴攻坚一线淬火墩苗,到经济建设主战场、信访维稳第一线跟班学习、挂职锻炼,着力造就干事创业的行家里手和攻坚克难的先锋干将。

二、健全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坚持优中选优,让干部乐于担当作为

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我们始终把选贤任能、知人善任、人事相宜原则摆在首位,确保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突出政治标准,树立实干实绩风向标。政治标准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用人导向是反映政治生态的晴雨表。把政治素质考察作为第一关口,全域推行政治素质考察“一表一档一纪实”,做到首关不过、余关莫论。注重在信访维稳、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特别是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考察识别干部,挖深挖透干部政治表现,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对政治过硬、能力过硬的干部及时提拔使用,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坚决调整。近年来,在三大攻坚战一线提拔使用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突出的市管干部120余人,选人用人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以上。

突出事业为上,提升人岗相适匹配度。努力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注重抓“一把手”选配,面向有下一级党政正职经历的干部,精挑细选、千挑万选,达到“选好一个、善治一域、振兴一方”的效果;
坚持抓日常配备,充分考虑每名干部自身优势和班子当前、未来结构需要,常态化调整补充,坚决克服“优化结构只是换届时考虑的事儿”的思想倾向;
确保干部作用发挥,积极主动当好市委参谋助手,放心放手交任务、压担子,成功推行人大抓绿化、政协抓巡河、一二级巡视员抓督导、一级调研员抓巡察,调动各层级干部积极性,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突出典型引领,打造比学赶超赛马场。充分释放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开展“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好干部”选树活动,通过组织考察和平时了解,掌握在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干部典型431人。坚持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加大对表现突出干部的使用力度,推荐重用为县(市)区党政正职2人,提拔或晋升职级30余人,在全市干部中形成了“只要干得好、有业绩,不愁组织看不到”的广泛共识。

三、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能上能下,让干部勤于担当作为

建立科学精准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将动态监测与综合考评相结合,真正测出活力、考出压力、评出动力,做到让吃苦的吃香、埋头的出头、实干的实惠。

强化动态监测,实现干部跟踪管理。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管领导班子及市管干部常态化监测机制,把推进省、市党代会确定目标任务落实作为监测重点,制作量化测评表、监测流程图,建立月监测、季总结、年评议机制,活化运用现场看、随机听、重点核、列席察、赴家访等措施,全面掌握集中换届后班子运行情况和干部履职“活情况”。根据动态监测结果,对9名实绩突出、作风优良、群众公认的干部进一步使用或晋升职级,对2名作用发挥一般的干部进行了岗位调整,实现了干部考核考察方式更“活”、推动重点任务落地效果更“实”的预期目标。

强化综合考评,激发干部干事动力。实行组织部门联系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制度,制定市管领导班子和市管干部平时考核办法,近距离、多角度了解班子运行和干部一贯表现。成立综合督查考评领导小组,建立四平市督考信息管理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模式,纵深推进“督考合一”,优化“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党的建设成效评价”和“社会群众满意度评价”三张考卷,精准测量干部实绩贡献,用好“督考合一”指挥棒,有效解决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近年来,四平振兴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放管服改革考核均被评为优秀等次,是全省第一个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

强化结果运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充分运用各类考核结果,将综合考评与年度考核、任职考察、专项考核、任期考核相互补充印证,精准绘制“全息图像”,作为干部提拔使用重要依据。制定市管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处置办法、运用“三种常态”加强干部管理监督的实施办法,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占着位置不担当、不作为,完不成目标任务、在省市考核排名位次靠后,品行不端、影响恶劣、群众意见大的干部,果断处理,绝不姑息,先后调整不作为、慢作为干部20余人。

四、健全完善严管厚爱机制,注重多元鞭策,让干部敢于担当作为

好干部既是严格管理出来的,也是在真诚关爱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将严管厚爱、激励约束贯穿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尽最大努力让干部心情愉悦、心无旁骛想事、干事、成事。

唱响正向激励主基调,以组织关怀激发干部热情。全方位、常态化开展谈心活动,通过咬耳扯袖、答疑解惑,帮助干部解决好“想不通”“包袱重”“开小差”等问题。用活职级资源,以激励择优的导向,释放制度红利,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面向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干部,把“聚光灯”向驻村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乡镇机关选调生、驻村工作队队员聚焦,让基层干部工作有干头、事业有奔头。去年以来,提拔的市管干部中,有乡镇街道工作经历的占提拔总人数的20%以上。

系好从严监管风纪扣,以组织护航助力干部成长。常态开展政治监督、选人用人监督、担当作为监督和日常管理监督,严格执行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一报告两评议”、“凡提四必”、“三审一公示”等制度,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严从实抓好反馈整改。有效落实交流轮岗制度,采取“五项措施”,让同一职位任满3年的干部及时轮岗,任满5至10年的干部硬性交流,提振了工作干劲。县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异地交流干部不低于50%,既丰富了经历阅历,又防范了廉政风险。

把准容错纠错新标尺,以组织担当解开干部心结。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制定关于建立容错免责机制激励干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实施办法,细化容错纠错情形,科学界定范围,通过“六看六研判”,对符合容错情形、可免责的予以免责,对确须追究责任的依纪依规处理,对违纪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坚决防止借容错纠错搞纪律“松绑”。对影响期或处分期满干部,综合考虑本人所负责任、一贯表现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妥善安排使用。近年来,共有163名干部受处理处分影响期满后被提拔重用或晋升职级,为5名干部澄清正名,影响带动了一批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在奋进新征程上,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

(作者为中共吉林省四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多措并举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

赵月霞

***总书记指出,要常态化识别干部政治素质,确保各级领导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切实把政治素质考察摆在干部工作的突出位置,防止表面化、形式化、走过场。青海省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分析政治素质考察的难点,聚焦“谁把关、谁来考”“考什么”“怎么考”“结果怎么用”等一系列问题,谋实策、出真招,努力推动问题解决,让政治导向更加鲜明、政治标准更加具象、政治画像更加精准。

一、提高政治站位,让把关责任实起来

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必须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政治素质考察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

强化主体责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总书记关于选人用人重要论述和中央组织部关于政治素质考察相关要求,以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作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课程,推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落实好干部标准、严格把好政治关。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委领导班子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把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作为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政治不合格的干部坚决不用,对政治把关不严的严肃处理。出台党委(党组)推荐省管干部人选暂行办法,明确各地各单位党委(党组)向省委推荐干部时,必须把政治标准作为硬杠杠,实行考察对象政治表现和党风廉政情况“双鉴定”制度,落实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三签字”要求,切实发挥党组织政治把关作用。

压实具体责任。出台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组织部门和考察组的具体责任。组织部门对筛选掌握的干部人选进行严格审核,根据领导班子建设需要统筹制订考察工作方案,区分不同地区和岗位特点,对政治素质考察侧重点、正反向测评等注意事项作出重点说明,加强考察过程的跟踪指导。注重挑选有考察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考察组,实行考察组组长负责制,考察前先组织学习培训,明确政治素质考察要点,考察中对重点人选政治素质进行分析会诊,切实把两面人识别出来、挡在门外。

落实监督责任。把政治素质考察和政治把关责任落实情况纳入选人用人监督,结合省委巡视全覆盖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实行政治素质考察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推荐人选,或在推荐中把关不严,经考察了解政治上有问题的,考察工作不深入不细致,导致考察结果失真失实的,考察组故意隐瞒考察对象政治表现污点、掩盖瑕疵的,严肃追究党委(党组)、组织部门和考察组责任。

二、聚焦“两个维护”,将评价标尺亮起来

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必须在健全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上下功夫,全面校准政治素质考察“度、量、衡”。

把握核心要求。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5个方面,细化提出“17个是否”评价要点,着重考察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觉悟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重点看对“两个确立”的认识怎么样,是否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体化实践化。海西州把政治素质考察5个方面内容细化为30项具体指标,让政治素质考察精准聚焦,做到看得见、摸得着、把握得住。

紧扣青海实际。坚持把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甄别干部政治素质的“试金石”。对标“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着重考察干部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情况,重点看是否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落实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部署要求;
对标青海联疆络藏、稳疆固藏的政治责任,着重考察干部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情况,重点看是否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
对标“六个现代化新青海”的目标任务,着重考察干部建设产业“四地”的情况,重点看是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对标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要求,着重考察干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情况,重点看是否树牢正确政绩观,倾智倾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玉树、黄南等地结合涉藏地区实际,将干部是否存在“双重信仰”、参与宗教活动,是否在反分裂斗争中态度暧昧作为政治素质考察重要内容,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

关注重大表现。坚持把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作为考察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方面。注重看干部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扫黑除恶、涉藏维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中的态度立场和担当作为情况;
注重看干部在面对群众上访、处理矛盾纠纷、应对突发事件、防灾救灾应急处置中反映出的宗旨意识和驾驭能力、处置效果;
注重看干部在面对进退留转、职级晋升、评先表彰、福利待遇等涉及个人利益抉择时的态度胸襟和价值取向。通过这些具体言行事例识别干部是否在重大问题上头脑清醒、是否能经受住考验、是否具备应有的政治担当和政治能力。在市县乡换届中,500余名在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扛硬活打硬仗、一贯表现好的干部进入县市区领导班子。

三、注重立体施策,使方式方法活起来

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必须坚持近距离考察、多角度分析、具体化评价,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路径。

加强日常了解。建立常态化干部调研机制,及时组织换届后领导班子运行情况调研和日常干部无任用推荐考察,组织力量深入疫情防控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定期开展年轻干部专题调研,通过日常调研督查、年度目标考核、参加MZ生活H、实施干部培训期间考察等多种方式掌握干部政治表现。制定出台省管厅级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建立重要岗位干部政治表现纪实档案,常态化、多渠道以事察人、依事鉴人。

优化谈话方法。根据不同考察对象研究确定谈话范围,重点与“管他的”“他管的”“与他同级或共过事的”干部有针对性地了解情况,注重听取“对他有意见的”“和他闹过矛盾的”干部的评价意见。不简单限定谈话时间和形式,营造宽松互信的氛围,引导知情人结合具体事例介绍情况,打消顾虑讲真话实话心里话,切实把干部政治素质了解深、识别准。市县乡换届中,各考察组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谈话均在百人以上,全面掌握各方面情况。

延伸考察触角。在延伸考察实地察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家访式考察,深入考察对象居住地,与家人、邻里、社区工作人员见面访谈,听弦外之音、察不言之情,了解对干部八小时外和“政声人去后”的评价,切实把情况摸准摸透。市县乡换届中,通过家访式考察取消3名换届人选资格。

用好测评手段。梳理政治问题负面参考清单,列出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脱离群众,“不信马列信鬼神”等20条政治表现反向测评指标,以无记名方式进行民主测评。对测评反映出的问题及时甄别,经核查属实的,一律取消考察对象资格。海北州探索建立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测试制度,当面问、书面考,检验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基本政治素养。

深入分析研判。建立多部门联审机制,综合巡视、审计、信访、公安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干部人事档案审核等各方面情况,对所有符合资格条件人选过筛子,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坚持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干部,把一时与一贯、定量与定性、察人与察事结合起来,抓住干部重要行为特征加强分析研判,透过现象看本质,既放在同类型干部中比选甄别,又挖掘具体事例佐证,绘出干部政治素质“工笔画”。

四、坚持系统思维,把考察结果用起来

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必须坚持以考促学、以考促改、以考促建,把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内嵌到干部工作全过程,融入政治建设中,促进考察结果有效运用。

运用到干部育选管用工作中。把政治素质考察结果作为干部选拔、教育培养、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有针对性地加强理想信念和对党忠诚教育;
对政治上不合格的考察人选,不但取消考察对象资格,还要严肃处理,已在领导岗位的坚决调整下来;
加强对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
对政治素质好、有潜力的干部,放到艰苦复杂地方和关键吃劲岗位加强实践历练。

运用到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中。对政治素质考察反映出的班子建设问题及时向党委(党组)进行反馈,督促整改落实。在班子配备、结构优化等方面统筹考虑,提高班子整体功能。对搞一言堂、家长制的及时约谈,对闹无原则纠纷、搞不团结、不能形成合力的,及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提醒督促,改进不明显的果断进行调整。

运用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指导各级党组织建立健全“第一议题”制度,加强对“政治要件”落实情况督查督办,开展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格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推动干部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经常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

(作者为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以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干部建功立业

冯忠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选什么样的干部、从哪里选干部、怎么用干部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选人用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提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进一步明确了选人的标准、用人的关键。海南把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作为组织工作服务保障中心大局的内在要求,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实到自由贸易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做到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

一、突出政治标准,让优秀者优先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深刻理解并始终坚持这一要求,让更多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对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把好政治关。选用干部必须深入识别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看是不是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不是全面准确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不是忠诚干净担当。把政治素质考察摆在干部工作的突出位置,制定实施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核实施办法,探索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开展干部政治素质反向测评,防止政治考核虚化,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

把好品行关。选人用人,要坚持品行为本,把为人“品德”、工作“大德”、为民“公德”、生活“私德”作为衡量干部的重要依据,重点看干部为人是否走得正行得端、处事是否公平公道正派、为民是否真心热心诚心、生活是否检点洁身自好。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坚持近距离、多角度考察干部,不断细化、量化品行评价标准,不断拓展、优化考察识别方式,努力考准考实干部品行表现。

把好能力关。干部队伍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在选拔上要注重加强干部能力分析,坚持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相统一来衡量干部的专业素养,不搞简单的专业对口,注重实践经历磨练,把历练扎实、本领高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在培养上要突出教育培训的精准化,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不断丰富干部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加快知识更新,夯实干部履职尽责能力基础。今年,省委在全省大力实施“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实战化大培训、专业化大练兵、特色化大比武,帮助干部坚定信念、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提升本领。

二、突出实绩导向,让有为者有位

重实绩,就是要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考准考实干部工作实绩。

看干部干了什么事。评价干部,不但要看干部说了什么,更要看干部干了什么。要看干部干的事,是不是党中央提倡的、决定的,是不是同推动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要求一致的,是不是满足事业发展大局需要的,同时分清轻重、难易、缓急,分清政绩和“政绩工程”,科学公平地评价干部业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体现新发展理念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那些真干事、干真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使用起来,激励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锚定省八次党代会提出的“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扎扎实实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行稳致远。

看干部干了多少事。看干部干了多少事,要分清干部是主导、协作还是配合,根据贡献大小、作用发挥情况,科学合理认定实绩。要注重区分地区的资源禀赋、基础水平、发展阶段和主体功能区定位等不同,合理确定考核内容,分类设置考核指标和权重,防止那些因客观条件好而主观不努力的干部坐享其成。要根据党政综合、经济发展、执法监督、公共事务、群团组织等不同部门的职能职责,实事求是提出考核要求,个性化设计“考卷”,精准刻度干部干了多少事、干的事效果怎么样。

看干部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要科学设置考核评价要素,强化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等情况的考核,引导党员干部把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要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从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特别是对公共服务部门和窗口单位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在一定范围内听取公众意见,并合理设置群众评价在干部考核中的分值权重,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三、突出实干导向,让能干者能上

重实干,就是要积极为实干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位置。

打破论资排辈。必要的台阶资历是积累领导经验所需要的,但讲台阶不能抠台阶,论资历不能唯资历。必须冲破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束缚,不看资历看能力,不看经历看实力,对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及时大胆使用。特别是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上,要着眼近期需求和长远战略需要,敢于打破隐性台阶,用当其时、用其所长。去年市县乡换届期间,全省选拔了76名80后干部到市县领导班子任职,每个县(市、区)都择优配备了90后乡镇党政正职,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拓宽来源渠道。选人用人应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要打开视野、不拘一格,坚持干部工作“一盘棋”,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发掘好干部,除党政机关外,还要注重从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法定机构中选拔优秀人才。近年来,统筹用好调任、聘任等多种方式,不断畅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渠道,探索建立随用随考的常态化补员机制,从中央国家部委、兄弟省市、高校等单位引进了43名优秀干部来琼担任重要部门领导职务,近期又再次面向全国公开选聘4名省属企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不断满足自由贸易港建设个性化、多样化的用人需求。特别是中央组织部先后选派415名优秀干部来琼挂职,一批挂职干部留任海南,在自由贸易港建设重要领域和关键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确保人岗相适。坚持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用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配备什么样的人。省级党政工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班子注重配备熟悉自由贸易港建设核心业务的干部;
专业性较强的部门领导班子注重选配具备相关行业经历或专业背景的干部;
市县领导班子注重配备视野开阔、执行能力强、社会管理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
重点园区领导班子注重配备熟悉产业政策、规划发展、招商引资、项目运作等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变革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干部,特别是在选配吃劲和关键岗位干部时,注重把那些经历吃劲岗位扎实锻炼、经受住重大斗争考验、领导经验比较丰富的干部选出来,把合适的人选放到合适的岗位上,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突出担当导向,让吃苦者吃香

组织为干部担当,是干部为事业担当的前提和保证。要让干部感受到埋头苦干不会被埋没,迎难而上身旁有后盾,敢闯敢试无后顾之忧,干部才能放开手脚、心无旁骛干事业。

注重在困难艰苦地区发现干部。建立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主动发现干部机制,让那些扎根基层、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老黄牛”式干部得甜头、有奔头。把基层一线作为干部全周期培养使用的“练兵场”,逐步形成干部向一线输送、在一线锻炼、从一线选拔的成长链条,注重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探索将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事关系挂在市县一级相应单位工作机制,落实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打破阻碍基层干部晋升的“天花板”,畅通干部上升通道,激励更多干部向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流动。

注重从急难险重任务中选拔干部。坚持把急难险重任务作为考验干部能力素质的主战场、试金石,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砥砺磨练,培养担当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特别是在今年8月突发疫情的紧急关头,第一时间选派了6000多名省直单位年轻干部,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到三亚等疫情防控最前线抗击疫情、经受锻炼。对那些面对矛盾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挺身而出,经受得住考验、战胜得了挑战的干部,及时予以褒奖。五年来,共选拔重用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干部2041人次,在去年换届期间,61名在重大斗争一线表现优异、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的干部得到提拔使用,营造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

注重在改革发展前沿识别干部。实施营商环境领跑工程,推行“揭榜挂帅”行动,选派优秀干部到有关中央单位和省区市自贸试验区跟班学习,为干部施展才能、奋勇争先提供舞台。近距离、全方位考察识别干部在改革开放一线的表现,看是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看是否敢于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同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印发《海南省自由贸易港公职人员容错纠错办法(试行)》,发挥公职人员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查处诬告陷害和重新使用受处理处分干部典型案例的导向作用,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给干部干事创业吃下“定心丸”。

(作者为中共海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海南省副省长)

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 汇聚起新时代新征程磅礴力量

汪一光

***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20D”专题研讨班上深刻指出,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搞好这5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新时代新征程,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更加迫切需要激励各级干部担当作为。湖南省各级组织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省委相关政策措施,坚持思想建设先行、正确导向引领、明责赋能并重、严管厚爱结合,着力构建担当作为激励机制,持续调动广大干部创新有为、奋发争先的积极性,凝聚起新时代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一、强化思想教育,铸牢担当之魂

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贯穿始终,教育引导各级干部恪守政治忠诚、强化政治自觉,提升担当的思想境界、作为的精神状态、干事的内生动力。

抓实干部理论武装。深入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健全及时跟进学习、开展集中培训的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干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要把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结合起来,与学习***总书记对湖南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引导各级干部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原理、明方向、增动力,强化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真正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根本政治担当。

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建立健全DS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深化“四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充分挖掘湖南DS资源和红色资源“富矿”,建好用好红色教育基地,精心打造“半条被子”“断肠明志”等湖南党性教育品牌,推动各级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政治担当、历史担当和责任担当。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MZ生活H、“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把担当作为情况纳入对照JC的重要内容,用好用足批评和自我批评锐利武器,引导各级干部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更加坚定地为完成新时代新使命不懈奋斗。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分析干部队伍思想状况,加强谈心谈话和教育引导,纠正“躺平”“佛系”心态,鼓励发扬务实担当优良作风。

二、树牢鲜明导向,引领担当之风

把选人用人的标准鲜明立起来,把选贤任能的导向切实树起来,真正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让敢担当、善作为、勇争先蔚然成风。

树牢选人用人风向标。突出重实干实绩实效,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统筹事业发展需求侧和干部选拔供给侧,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建立“赛场选马”制度,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定期分析研判机制、综合比选择优机制,完善干部岗位匹配度分析办法和备选台账制度,真正把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业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充分发挥考核区分优劣、奖优罚劣、激励担当、促进发展指挥棒作用,使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牵头抓好干部考核工作,统筹加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突出对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工作实绩等情况考核。持续深化政治建设考察,落实落细年度考核、绩效考核,扎实开展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日常调研,优化调整考评指标体系,注重考人与考事相结合,近距离、全方位考准考实干部担当作为情况。强化考核考察成果运用,把考核结果同干部育选管用结合起来,以考核激励担当者、约束庸懒者、鞭策无为者。

畅通能上能下双行道。贯彻落实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研究出台更具操作性的措施办法,进一步细化下的情形、畅通下的渠道,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定期开展领导班子担当作为情况专项调研,深入开展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科学建立干部履职负面清单。把干部担当作为情况纳入巡视巡察和选人用人专项检查重要内容,完善领导干部履职用权主要风险提示清单制度,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三、锻造过硬本领,夯实担当之基

健全实施按需施训的素质培养机制,推动干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突出专业训练推动干部能为。围绕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加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培养,有针对性地帮助干部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充分用好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校等资源,统筹加强换届后新任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培训、公务员专业培训、基层干部主题培训和优秀年轻干部轮训,分类开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应急处突、公共卫生等专题培训,引导干部提高“七种能力”、增强“八项本领”,以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素养破题解难、答题交卷。

突出实践锻炼推动干部会为。健全常态化实践锻炼机制,着眼推进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任务需要,推动广大干部到吃劲岗位、基层一线、困难艰苦地区摔打磨炼,到科技创新、产业建设、人才强省、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主阵地建功立业。全面排查选调生接受基层锻炼情况,确保年轻干部“墩苗”真墩实练、取得实效。创新开展项目式挂职,选拔省直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市县党政班子挂职,加大选派年轻干部担任科技副县(市、区)长力度,引导干部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

突出斗争历练推动干部善为。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重大斗争一线去强筋壮骨,围绕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要求,引导干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稳经济稳增长、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等战场真刀真枪历练,在斗争中学会斗争。注重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通过专班跟进式考察、嵌入督查式考察、蹲点调研式考察等方式,到工作现场、前沿阵地掌握最直接情况,从中评判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能力担当,推动干部主动在斗争中历练,在重大考验中砥砺担当履职的能力。

四、注重激励保护,提振担当之勇

健全落实干部激励和保护机制,用心用情为担当者送温暖、挡风雨、鼓士气,浓厚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良好氛围。

完善关心关爱举措,让担当者安心安业。全面落实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的要求,健全干部待遇激励保障制度体系,巩固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成果,全面推行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在政策、待遇等方面向基层干部特别是工作在困难艰苦地区干部给予更大倾斜。组织开展看望慰问、休假疗养、心理健康干预和咨询等,把组织温暖浸润到干部心坎上。

细化容错纠错举措,为担当者撑腰鼓劲。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情况,对干部的失误错误进行综合分析,该容错的大胆容错。探索建立失实举报澄清机制,及时为受到不实举报影响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积极稳妥使用受处理处分期满、符合有关条件的干部,为干部干事创业提气鼓劲。

加大宣传表彰力度,向担当者学习看齐。完善党内表彰机制,常态化开展“担当作为好干部”“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评选活动,选树、表彰和宣传一批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的闯创干典型。大力宣传担当作为典型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

五、把握科学方法,提升担当之效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建立示范引领、责任追究、精细管理一体推进干部担当作为的机制,以科学方法促进工作高效。

以上率下引领担当。加强政绩观教育和专题培训,把担当作为情况纳入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示范带动。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以领导干部带头干带动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生动格局。

精准追责推动担当。准确把握政策界限,精准识别干部担当表现,注意甄别知行分离的假担当、应景造势的瞎担当、照搬照抄的懒担当、乱铺摊子的乱担当、守成怕乱的慢担当、得过且过的散担当。综合运用巡视巡察、考核考察、审计信访等结果,定期分析研判干部担当作为情况。对不胜任、不适宜、不担当的干部,该调整的果断调整,该问责的严肃问责,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履职尽责、失职追责。

闭环管理促进担当。建立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每项任务列出清晰明确的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和时限清单,使每个岗位职责和分工清晰、每项工作程序和目标清晰,做到可比较、可检验、可考核。对定下的事情、部署的工作,及时跟踪督导问效,一抓到底。总结推广民意调查、群众评议、媒体问政等做法,强化监督,推动干部更好履职尽责、勇担使命。

(作者为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加强人才自主培养 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侯建国

***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强人才自主培养,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一、充分认识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的重大意义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使用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必须以更高的站位和更长远的眼光去认识,从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角度去看待,把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摆在突出位置。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是加快建成人才强国的战略要求。面向2035年,我国要建成人才强国、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大批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能有效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高水平科技人才。以发展的眼光看,当前30岁至40岁左右的青年科技人才,到2035年时将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中坚和骨干力量,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学术影响力决定了人才强国建设的基础。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2035年建成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长远之计、固本之策、战略之举。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与此同时,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科技创新不断加大打压遏制力度,企图阻碍迟滞我国科技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步。青年科技人才决定着科技创新的活力和未来。我们要真正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加快实现科技发展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根本转变,早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坚定自主创新的决心和意志,加快青年科技人才自主培养使用的步伐,努力打造一支可堪重任的青年优秀人才队伍。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是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的内在要求。青年科技人才对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青年是创新意识最强、创新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的群体,青年时期是人才成长的“黄金期”,是最容易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的阶段。青年人才的知识积累、学科视野、战略眼光、创新意识,直接影响着创新人才队伍的整体能力、创新活力和学术影响力,也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科技创新的实力和水平。世界科技强国都把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持续推动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二、坚持因才施策,立足科研实践,着力为青年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平台和创造机会

立足科研实践是培养造就高水平科技人才的根本途径。要坚持实践标准,遵循人才培养、使用和发展规律,支持更多优秀青年人才通过干中学、学中用,在科技创新中更好地成长成才、更早地脱颖而出。

要为青年人才创造提出并挑战科技难题的机会。鼓励青年人才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独立思考、敢于提出并挑战科学前沿问题与关键技术难题,最大限度发挥青年人才创新潜能。中科院通过实施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试点,坚持严选题、精选人,给予一批40岁以下青年人为主的科研团队大力度、长周期的稳定支持,让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聚焦基础前沿交叉领域和方向开展攻关。设立院长基金青年特别项目,支持开展颠覆性、非共识等选题研究,充分激发青年人才创造力。

要为青年人才创造更多担纲领衔的机会。加强制度机制优化设计,保障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在科研组织体系改革中,中科院建立先定事、后选人的选拔机制,不拘一格遴选一批有潜力、善组织、专业强、有使命感责任感的中青年领军人才,并给予重点支持。在此基础上,推行首席科学家制,支持青年人才担当重任,让他们带着责任干、带着压力干、带着动力干,在带领团队完成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磨练成长。在中科院重大项目“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组织实施中,明确青年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的比例。学习传承“两弹一星”工程的成功经验,在关键技术攻关类专项中实行“两总制”,鼓励青年人担任技术负责人。在研究单位推行科研部门负责人任期制,明确青年人才比例要求,不断优化人才梯队。

要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好实践历练的平台。充分利用我国科技创新的广阔天地,把优秀科技人才凝聚培养与重大科技任务、重大科研布局、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多为青年人才干事创业搭台子、压担子,以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建制化优势,利用大平台、大任务,跨学科、跨领域组建大团队,为青年人才搭建实践平台、提供创新舞台,激励他们担当作为、产出重大成果。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成功发射北斗导航卫星、“悟空号”“墨子号”等77颗卫星,一线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3岁,型号“两总”及主任设计师中35岁以下青年比例超过50%,一大批青年人才在承担国家重大任务中很好地得到历练成长。

要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大培养支持的力度。健全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支持工作体系,在青年人才最需要支持的阶段,加大资助力度,根据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对青年人才予以分类支持。中科院始终坚持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为各类人才成长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独具特色的人才工作体系,使人才计划相互衔接、人才政策相互贯通、人才成长路径全链条覆盖。成立青年创新促进会,实施“人才项目支持+科研交流平台”等综合支持措施,鼓励35岁以下青年开展跨领域、跨学科的交流合作,自主培养造就青年带头人,已累计支持超过5000人。

要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加强青年人才自主培养并不意味着封闭培养。要加大青年人才国际化培养力度,遴选支持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到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学习深造。鼓励青年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参加高层次学术论坛,拓宽学术视野,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支持青年人才充分利用大科学装置,积极参与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与国际一流专家学者的合作。

三、坚持因材施教,深化科教融合,着力加快紧缺急需领域人才自主培养

研究生培养是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要坚持科研与育人并举,创新科教融合、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浓厚科研兴趣、科学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科研生力军,为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源头活水。

突出服务国家需求。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重点建设一批新兴前沿学科,推进基础学科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交叉融合,推进紧缺领域人才培养。加大碳达峰碳中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关键基础软件等国家急需领域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实现科研活动与人才培养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立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和具有奇才、偏才特质学生的早期发现和选拔培养机制,探索创新基础研究人才长周期、贯通式培养模式。面向国家关键核心科技领域和紧缺急需领域,探索建立项目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融合,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联合打造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高水平双导师队伍,培育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改进课程教学方式,大力推行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加强学生质疑精神和科技原创意识的培养。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强化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的系统性和前沿性,注重创新创造课程和实验实践课程的特色性和实用性,推动重大科技进展及时进课堂、进教材,形成实践育人的工作体系。

四、坚持D建引领,夯实理想信念根基,为青年科技人才营造创新科技、报国为民的良好创新生态

***总书记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不仅需要青年科技人才练就过硬本领,更需要他们坚定为党工作、为国奉献的理想信念。加大人才自主培养,必须进一步强化D建引领,汇聚一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自觉为党和国家科技创新事业不懈奋斗。

持续加强政治方向的引领感召。强化政治理论教育,创新方式方法,推动青年科技人才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理解,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科技人才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研国家之所需,增强积极主动投身现代化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使命责任。

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保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优秀党员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用情、用心、用力做好青年科技人才工作,信任、帮助、支持青年人才,注重人文关怀,努力协调解决青年科技人才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安身、安心、安业,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创新事业中。

持续加强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弘扬。教育引导青年科技人才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格,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近年来,中科院建设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传承老科学家精神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行动”专项工作,深入挖掘和宣传优秀科学家事迹,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树报国之志、定强国之念。组建以老科学家名字等命名的青年攻关突击队,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打造理想信念坚定的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持续加强创新环境的培育塑造。落实好执行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为人才松绑、支持青年人才成长的各项政策要求,“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健全完善科研评价制度体系,充分释放人才活力。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导向,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维护学术尊严和价值,对学术不端零容忍。鼓励质疑批判,宽容失败探索,让真正专注做事的青年科技人才受到尊重、得到支持、发挥作用。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王 宁

***总书记反复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并指出,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2015年1月和2020年1月,***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时都对加强党的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们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从组织上落实从严治党;
强调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云南省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省政治生态持续好转,全面从严治党焕发新气象。

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
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过去一段时间,云南政治生态严重恶化,给全省的从政环境、发展环境乃至党风政风民风造成恶劣影响。省委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子在于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没有抓实。对此,省委坚决负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坚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从严加强理论武装。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省委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举办专题研讨班和读书班,深入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加强理论学习培训,推动理论武装不断走深走心走实。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关键的是淬炼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省委坚持把加强对党忠诚教育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DS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持续深化“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等主题实践活动,使忠诚成为云南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严明政治纪律规矩。政治纪律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保证。省委深入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围绕“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政治纪律查起,严肃追责问责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力等突出问题。今年以来,全省共查处违反政治纪律案件178件、处分183人。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

二、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鲜明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总书记强调,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对政治生活危害最烈,端正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治本之策。过去一段时期,云南用人生态遭受破坏,用人导向严重扭曲,侵蚀了干部队伍的肌体,挫伤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省委深刻认识到,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省委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结合、树立导向与严格程序并重、源头“清淤”与制度“防污”并举,推动选人用人风气不断好转。2021年,云南选人用人工作民主评议结果,总体评价“好”的占96.4%,比2020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严格政治把关。选人用人,政治标准是第一位标准。省委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核,坚持平时考察、专项考察、年度考察以及干部任前考察和换届考察相结合,制定5个方面15条正向指标、8个方面22条反向指标,考准考实政治素质,强化结果运用,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已在领导岗位上的坚决调整下来。

树立鲜明导向。用人导向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省委鲜明提出树立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谁干事就支持谁,谁干成事就重用谁。常态化开展干部一线蹲点调研,稳妥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建立日常发现、动态管理、递进培养、适时使用、能上能下的全链条机制。2021年11月以来,省级组建20多个调研组,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强边固防、疫情防控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形成拥有1500余名干部的优秀干部库,对29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省管干部作出组织调整,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更加鲜明。

匡正用人风气。用人风气是政治生态的“晴雨表”。省委对近三年来选人用人工作民主评议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选人用人监督和专项整治,严格执行“凡提四必”等制度规定,常态开展“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对20个单位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对2021年度“带病提拔”的33名省管干部选拔任用过程进行倒查,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的任人唯亲、划线站队、拉帮结派等问题得到有效纠治,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高。2021年,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情况评价为“好”的占96.4%,比2020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三、大力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推动各级干部作风进一步严起来实起来

***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强调要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我省各级干部作风持续好转、精气神不断提振,但不学习政策、不研究工作、不思考问题、不推动落实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省委深刻认识到,云南仍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没有好的工作作风,就跑不好新时代的接力赛,跑不出加速度,就闯不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省委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基础上,大力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着力加强作风建设、改善营商环境、锻造过硬队伍。这项工作开展8个多月来,成效不断显现,各级班子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作风更实了,各级干部专心干事、奋发进取的动力更足了,各地区各部门奋勇争先、比学赶超的氛围更浓了。

注重讲方法、讲效率、讲质量。工作的方法、效率和质量,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的成色。注重讲方法,省委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抓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推动工作严起来、细起来、实起来。注重讲效率,强化效率意识,推动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成为规矩和常态。注重讲质量,教育引导干部把工作做到最好,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倡导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文山会海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的老大难。省委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年度发文、会议计划,少开会、开短会、开解决问题的会,少发文、发短文、发管用的文,真正让广大机关干部走出办公室、会议室,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留出更多的时间研究具体问题、解决问题。省委、省政府这样要求,也带头这样做,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全程不到1小时。今年上半年,省级发文同比减少43%,省级会议同比减少30%。

坚持重基层、重调研、重实效。想问题、作决策、定政策,最怕的是脱离基层、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省委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大力推动干部经常下基层,把办公室搬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一线,多开现场会、观摩会、推进会,让干部在现场看、现场悟、现场学。深入开展调研,在深化省情认识基础上,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了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产业强省、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中老铁路沿线开发等一系列三年行动,力争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实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企业和群众普遍反映,办事更方便、更高效了。大力推行“媒体问政”,由各州(市)和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直面群众关切,现场回答、现场承诺,切实推动干部作风转变。

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总书记反复强调,权力不论大小,只要不受制约和监督,都可能被滥用。大量案件表明,腐败的“受病之处”正是权力,腐败的“致病之源”也是权力,“围猎”的着力之点无一不是权力。2020年1月,***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要求我们强化权力制约监督,加强各方面监督,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减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省委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突出重点和关键,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权力规范运行、不被滥用。

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责任越重大、岗位越重要,就越要加强监督。省委制定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省委常委班子带头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等制度,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加强对“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查办,严肃查处“裙带腐败”“衙内腐败”问题,广泛开展领导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专项行动,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不断向善向好。

突出重点领域。资金资源密集领域,往往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省委紧盯国企、金融、矿产资源等领域,从2022年开始,由省级领导牵头、省直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全覆盖蹲点调研,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通过一个领域一个领域集中整肃、一个系统一个系统集中治理,全面从严、系统治理的思路更加清晰、举措更加有力。

完善监督机制。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省委常委会会议定期听取纪检监察工作汇报,带头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融会贯通。省委主要领导深入人大、司法、审计、财政、统计等部门座谈了解情况,推动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相互协调。针对2021年审计指出的问题,紧盯不放、监督整改,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贯通协调、权威高效的监督机制建设成效不断凸显。

五、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方针方略,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深化反腐败斗争

***总书记强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十年磨一剑。在***总书记的亲自部署推动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腐败斗争历史新篇章。省委坚持把一体推进“三不腐”贯穿到正风肃纪反腐全过程各方面,加大健全制度、堵塞漏洞、完善治理力度,充分发挥标本兼治综合效应。

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不敢”是前提,要以严格的执纪执法增强制度刚性。省委针对2021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十一届省委第一轮巡视发现的问题,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全省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大起底、大排查,现场交办任务、压实整改责任。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9380件,其中立案审查省管干部案件58件,发挥了有力的震慑作用。

扎紧扎牢不能腐的笼子。“不能”是关键,要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省委抓住政策制定权、审批监管权、执法司法权等关键点,深入推动审批监管、执法司法、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注重在健全完善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形成制度闭环、构建约束机制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了一批管权用权制度机制,广大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进一步增强。

切实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不想”是根本,要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靠提高党性觉悟,从思想源头消除贪腐之念。省委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持续开展“肃流毒、除影响、清源头、树正气”专项行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深化拓展“清廉云南”行动,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推动全省党风政风持续向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呈现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一体构建、共同推进的良好态势。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我们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信心决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净化优化政治生态,以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迎接党的20D胜利召开!

(作者为中共云南省委书记)

激励干部精神抖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始终保持百年大党生机活力的战略考量,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制度成果。《规定》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鲜明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对于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总书记强调,对干部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把标准降低到不违纪违法就行的水平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作为全面从严管党治吏的重大举措,出台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试行7年来,在解决干部下的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促使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务必把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管严管实、建好建强,让干部精神抖擞起来,通过新陈代谢保持生机活力和组织机能健康。此次修订,就是要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以自我革命精神锻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增强信心斗志,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实现能下,根本目的是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干部能上能下本是正常的规则,但长期以来,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普遍存在,上来容易下去难。从实际情况看,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洗礼,干部队伍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仍存在一些与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不适应的现象。比如,有的政治能力不过硬,缺乏应有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推动落地见效上存在明显差距;
有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想为;
有的能力平庸、思路不清,不会为;
有的急功近利、盲目蛮干,乱作为,等等。如果任由这些庸懒散躺、推拖绕躲的人占着位子不干事,必将贻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新修订的《规定》,着眼解决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聚焦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这个重点和难点,对具体情形、分析研判、核实认定、调整程序、调整方式、工作责任等内容进行优化完善,进一步提高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将有力推动形成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下的鲜明导向,激励广大干部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在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健全和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责任制。党委(党组)书记和组织部长要带头坚持原则、敢于担当、不怕得罪人,推动《规定》精准落地见成效。要坚持实事求是、公道正派,正确把握政策界限,准确认定下的情形,充分研判下的依据,严格履行下的程序,合理运用下的方式,注重用好干部考核考察、巡视巡察、审计、统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民主评议、信访等方面结果,使干部下之有据、下得服气。要严明工作纪律,不得搞好人主义,不得避重就轻、以党纪政务处分规避组织调整或者以组织调整代替党纪政务处分,不得借机打击报复。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对下的干部不“一棍子打死”、一下了之,加强跟踪教育管理,引导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对认真汲取教训、积极努力工作,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且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可以进一步使用、晋升职级或者提拔职务,使之有盼头、有干劲,推动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要强化督促检查,把《规定》执行情况纳入党委(党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报告两评议”、巡视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等内容,纳入党委(党组)书记年度考核述职内容,对执行不力的严肃问责。要引导社会各方面正确看待干部进退留转,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舆论氛围,推动能上能下常态化。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修订颁布《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答记者问

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公开发布之际,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规定》修订和贯彻实施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这次修订《规定》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战略高度,对全面从严治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制定实施专门规定,采取有力措施,在解决干部下的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干部队伍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迫切需要把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管严管实、建好建强,把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好、保护好。从实际情况看,干部队伍整体上是过硬的,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但也存在一些与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不适应的现象,尤其是有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庸懒散躺、推拖绕躲,严重贻误事业发展。党中央决定修订,就是要以高标准严要求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激励全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新修订的《规定》,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总结吸收近年来干部队伍建设新鲜经验,鲜明亮出了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对于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激励广大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问:这次修订《规定》的总体考虑有哪些?

答:修订过程中,总体上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聚焦突出问题。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难点是解决能下问题,主要是怎样把那些存在一定问题、但还不到严重违纪违法程度的干部调整下来。这次修订重点围绕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细化完善具体情形、调整程序、调整方式等。二是加大推进力度。在适用范围上,将国有企事业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增列为参照执行范围;
在具体情形上,严格干部管理标准,体现严的主基调。三是强化责任担当。明确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的责任,建立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纪实报备制度。四是注重衔接协调。作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专门规定,注意把握与问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组织处理规定等相关法规制度的关系,努力形成制度合力。

问:这次修订主要有哪些变化?

答:这次修订新增6条内容,整合、删除7条,涉及干部下的渠道、适用范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主要情形、分析研判、核实认定、调整程序、调整方式、工作责任等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第一,整合下的渠道。重点围绕解决能下问题,对此前规定的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健康原因、问责、党纪政务处分等渠道进行整合,突出了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组织调整。现有党内法规制度已有明确规定的,留下制度接口,不重复规定。

第二,充实完善不适宜担任现职的主要情形。坚持对干部高标准严要求,重点针对近年来从严管理干部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从政治表现、理想信念、斗争精神、政绩观、执行组织纪律、担当作为、能力素质、工作作风、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了不适宜担任现职的15种具体情形。

第三,优化核实认定和调整程序。《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有关方面特别是组织(人事)部门的组织实施、日常管理责任,强调要把功夫下在平时,深化对干部的日常了解,定期分析研判考核考察、巡视巡察、审计、统计等情况,准确识别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优化了调整程序,明确在核实认定环节,可以根据需要与干部本人谈话听取说明;
在组织决定前,根据干部双重管理规定,要求主管方按规定程序征求协管方意见。

第四,增加调整安排方式。根据新修订的公务员法等制度规定,对此前规定的“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的表述作了修改,增加了“提前退休”调整安排方式,明确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可办理提前退休。为破解职数制约瓶颈,对调整安排时有关超职数报批和消化问题作出专门规定。

问:这次修订对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有哪些新要求?

答: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责任重大,要坚持原则、敢于担当,讲究方法、把握政策,既积极又稳妥地加以推进,确保取得良好效果。新修订的《规定》对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准确把握政策界限。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不是为下而下,目的是激励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忠诚履职、担当尽责。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正确把握政策界限,注意区分问题性质、主客观原因、情节轻重、危害程度等,结合干部一贯表现、认识态度、改正情况等,给予准确认定,作出合理调整安排,保护好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第二,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坚持抓早抓小,当干部出现苗头性、倾向性或者轻微问题时,要及时予以提醒、谈话、函询、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诫勉,帮助干部认识问题、认真改正,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要把年度考核结果作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综合用好干部考核考察、巡视巡察、审计、统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民主评议、信访等方面的成果,动态掌握干部现实表现,准确认定“谁该下”。

第三,实现常态化推进。新修订的《规定》明确提出,要推进能上能下常态化。干部的上与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加强工作统筹、职数统筹,强化全周期管理,把推进能上能下与日常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领导班子换届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工作平稳有序。要强化后续跟踪教育管理,对认真汲取教训、积极努力工作,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且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可以进一步使用、晋升职级或者提拔职务。

第四,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新修订的《规定》进一步强化了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成员的责任,强调要健全相关工作责任制,把《规定》执行情况纳入党委(党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报告两评议”、巡视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等内容,纳入党委(党组)书记年度考核述职内容,以推动《规定》要求落实到位。

问:对抓好新修订的《规定》贯彻落实有什么考虑?

答: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扛起责任,把贯彻执行《规定》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的重要任务来抓,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引导、激励、约束作用。一是加强学习培训。中央组织部将适时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做好政策解读。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规定》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培训的重点内容,同干部任用条例、问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组织处理规定等相关法规制度贯通起来学习贯彻,准确把握精神要义和实践要求。二是细化配套政策。各地区各部门可以依据本《规定》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细则,通过进一步细化完善、探索方法,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三是加强跟踪问效。坚持督帮结合,适时开展调研评估,及时解决《规定》落实中的突出问题。对制度执行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四是建立纪实报备制度。为全面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做好这方面工作,要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每年向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报备上年度相关情况。五是营造良好氛围。教育干部增强组织观念,正确看待进退留转,大力破除“官本位”思想,创造有利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

第一条  为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建设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根据《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坚持事业为上、人事相宜,坚持依法依规、积极稳妥,着力解决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促使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列入公务员法管理的其他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应当结合实际分类施策,严格执行问责、党纪政务处分、组织处理、辞职、职务任期、退休等有关制度规定,畅通干部下的渠道。

本规定主要规范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领导职务所作的组织调整。

第五条  不适宜担任现职,主要指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与所任职务要求不符,不宜在现岗位继续任职。干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被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应当及时予以调整:

(一)政治能力不过硬,缺乏应有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推动落地见效上存在明显差距的;

(二)理想信念动摇,在涉及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不坚定、态度暧昧,关键时刻经不住考验的;

(三)担当和斗争精神不强,在事关党和国家利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紧要关头临阵退缩,在急难险重任务、重大风险考验面前消极逃避或者应对处置不力的;

(四)政绩观存在偏差,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积极不作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乱作为的;

(五)违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独断专行或者软弱涣散、自行其是,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组织作出的决定,在领导班子中闹无原则纠纷,或者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破坏所在地方、单位政治生态的;

(六)组织观念淡薄,不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组织的分配、调动、交流等决定的;

(七)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精神状态差,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敷衍塞责,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上心、不尽力,工作推拖绕躲、贻误事业发展的;

(八)领导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履行职责、按要求完成目标任务,重大战略、重要改革、重点工作推进不力,所负责的工作较长时间处于落后状态或者出现较大失误的;

(九)违规决策或者决策论证不充分、不慎重,造成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损失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公共利益损害等后果的;

(十)作风不严不实,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严格,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造成不良影响的;

(十一)品行不端,行为失范,违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造成不良影响的;

(十二)因存在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等情况,按照有关规定需要组织调整的;

(十三)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或者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以及民主测评优秀和称职得票率达不到三分之二,经认定确属不适宜担任现职的;

(十四)因健康原因无法正常履行工作职责1年以上的;

(十五)其他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

第六条  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组织调整的有关职责。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当把功夫下在平时,深化对干部的日常了解,定期分析研判考核考察、巡视巡察、审计、统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民主评议、信访举报等有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情况,动态掌握干部现实表现,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或者轻微问题的,及时予以提醒、谈话、函询、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诫勉,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及时启动调整程序。

第七条  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核实认定。组织(人事)部门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进行核实,作出客观评价和准确认定。注重听取群众反映、了解群众口碑,特别是听取工作对象、服务对象等相关人员的意见。必要时可以与干部本人谈话听取说明。

(二)提出建议。组织(人事)部门根据调查核实和分析研判结果,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提出调整建议。调整建议包括调整原因、调整方式、安排去向等内容。

(三)组织决定。党委(党组)召开会议集体研究,作出调整决定。作出决定前,应当听取有关方面意见。涉及干部双重管理的,主管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征求协管方意见。

(四)谈话。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同志与调整对象进行谈话,宣布组织决定,认真细致做好思想工作。

(五)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任免程序。一般在1个月内办理调整干部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手续。对选举和依法任免的干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章程和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八条  干部本人对调整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核或者提出申诉。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调整决定的执行。

第九条  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应当根据其一贯表现和工作需要,区分不同情形,采取平职调整、转任职级公务员、免职、降职等方式予以调整,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可以办理提前退休。

对非个人原因或者健康原因不能胜任现职岗位的,应当从事业需要和关心爱护干部出发,予以妥善安排。

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原则上在职数范围内安排。暂时超职数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和机构编制部门同意,并明确消化时限,一般应在1年内消化。

第十条  对被调整的干部,应当跟踪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工作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管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对认真汲取教训、积极努力工作,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且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可以进一步使用、晋升职级或者提拔职务。

第十一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调整原因、安排方式和后续管理等情况进行纪实,每年1月底前向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报备上年度相关情况。

第十二条  健全和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责任制,党委(党组)应当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应当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组织(人事)部门应当自觉承担具体工作责任,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结合日常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领导班子换届等工作,推进能上能下常态化。

第十三条  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正确把握政策界限,保护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宽容改革探索、先行先试等工作中的失误。

第十四条  严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纪律,不得搞好人主义,不得避重就轻、以党纪政务处分规避组织调整或者以组织调整代替党纪政务处分,不得借机打击报复。

第十五条  积极营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环境和舆论氛围,加强督促检查,把本规定执行情况纳入党委(党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报告两评议”、巡视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等内容,纳入党委(党组)书记年度考核述职内容。对严重不负责任,或者违反有关工作纪律要求的,应当追究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成员、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六条  各地区各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推荐访问:(18篇)党建研究文稿汇编 文稿 党建 汇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