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10篇(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2023-03-16 08:15:1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10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10篇(全文完整)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看到征文的身影吧,征文具有主题鲜明、内容清楚的特点。怎么写征文才能避免踩雷呢?这次为您整理了10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一

这个暑假到乡下,问了奶奶才知道以前的生活有多么穷和苦。

奶奶说,她小时候住在山上,山路很崎岖上下很不方便。那时候很穷,生病了没钱看病,只能听天由命。房子很小,是用木头、烂泥和石头造的,如果漏了也只能烂泥和石头修。家里的马桶不是冲水马桶,而是木桶,多了就倒专门装粪的大缸里。上厕所没有纸只能用破裤子破衣服代替,洗洗反复用。那时候没有电,晚上没有灯只有煤油灯,大热天没有电扇,只能用手摇蒲扇。一日三餐有时吃不饱,平时只吃些自己种的蔬菜,没有肉吃。生活中买什么都要用票,例如粮票、肉票、布票……奶奶九岁才开始上学,学校是一间平房,只有一位老师教,上了四年就不上了,主要是经济问题,当时一年学费要四块钱,对当时来说已经很贵了。十三岁开始到地里干活,干到十九岁才转到厂里干活,这时国家才有了起色。

现在国家富裕了,强大了,人民生活水平也奔小康了。

家家住起了钢筋混凝土造的高楼,哪怕狂风暴雨也能安然无恙。家里有空调,不怕冷也不怕热,生活用品一应俱全。马路四通八达,有汽车、火车、高铁、飞机等,出行方便。网络科技也很发达,像一张巨大的蛛蛛网,可以在线预约医疗门诊;也可以在线预约订购各种票,例如火车票、飞机票、电影票以及各种门票等等;可以在线跟远方的亲朋好友视频聊天;也可以导航、GPS定位,不怕找不到要去的地方……

学校好大好美啊!教学楼是四层的,有三栋。还有体育馆,塑胶跑道的操场,不论风霜雨雪我们都可以安然地上体育课。学校里,到处是高大挺拔的的大树,绿油油的小草。学校还有许多活动让校园变得丰富多彩。

改革开放四十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没有这四十年,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二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祖国大地沧桑飞变,改革开放四十年,我的家乡靳杖子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前村里各家各户住的是草房,步步是土路,到处是垃圾。那时候下雨天得穿水鞋,轿车根本开不进来,自行车陷到坑里就得用棍子剜,晴天的时候道也不好走,秸秆什么的几乎把道都占满了。东一个坑,西一个坎儿的,风一刮就尘土飞扬,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可现在就不一样了。

那一天里,我们一家四口在去奶奶家的路上,我打开车窗,又一次嗅到了家乡的味道—花香。每次回到故乡,总是老远就看到那条悠长的林荫小道。雾气朦朦的清晨,爸爸骑着车,载着我在小道上穿梭。我伸出小手,轻轻掠过树梢,冰冰的雾气沾湿我的手尖。深吸一口气,故乡那淡淡的土香混着湿湿的水气钻进我的喉咙,凉透我的心田。家乡的槐树总是在淡淡的放着清香。等到二月一过,它便绽放出一张张白花花的笑脸,静静地把醉人的香气送到千家万户。

故乡是富饶的。走进硕果累累的果园,让你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你瞧,那如抹了胭脂般的苹果,红得那么鲜艳,红得那么可爱;玛瑙似的红果,金灿灿的梨,一个个像一张张微笑的小脸儿,在互相交谈着。低处的田野里,金黄的谷穗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龇着牙咧着嘴的玉米……

乡村之美,不仅要有美的外表,还要有美的内涵,家乡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挖掘文化底蕴,保护历史传承,家家户户都有仿古门楼,镶着花边的水泥路穿过街头小巷,夜晚一盏盏路灯守护在小路两旁,一个个舞者们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在广场上尽情的潇洒舞姿,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村里还有“山楂树之恋”、“恒河漂流”等旅游景点,吸引了各地游客。

走一走,看一看,小山村的变化让我信心百倍。我为生活在如此“绿富美”的山村里倍感骄傲和自豪。我要努力学习,准备长大了也为家乡的建设奉献一份力。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三

对于人的一生,5年时间或许很短暂,但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刚参加工作的那5年却让我最难忘却。

1990年至1995年期间,我毕业后被分配到原泗阳县邮电局从事载波设备维护工作。记得刚工作那会儿,我是跟班实习,负责乡镇载波设备维护。那时候,单位不提供正常维护车辆,交通又不方便,我和跟班师傅带足电阻、电容、电感和三极管、二极管等维护必需的晶体管元器件,备齐烙铁、松香、万用表、跳线等维护工具和器材,便骑着自行车一起上路了。

那时,县城至乡镇电路数量极其紧缺,一般乡镇只能开通单路载波机,中心乡镇开通3路载波机,当时最发达的乡镇——“酒乡”洋河镇也只开通两台3路载波机。为保证电路忙时不中断,我们白天对磁石交换机进行整体清洁、干电池及振铃系统测试、塞绳塞孔维护更换等工作。而载波设备性能检测和载波电路预检预修工作只能利用夜间进行,那时候的设备都是晶体管分立元件,还没有集成电路,也基本没有备板,“跑电路”、查障碍、修复障碍的一系列过程都是通过我们手工操作完成。通常,一个邮电支局(或邮电所)需要一天时间,次日再赶往下一个支局(所),往返一圈,往往需要一个星期左右。

起初,我有些承受不了,第一回下乡甚至腿上都被自行车磨破了皮,但不久便适应了。有时候,在赶往下一站的途中,骑行在乡间小路上,头脑回想着上一站的某个设备障碍被修复、完成了某项作业计划,再看看路边的“田园风光”,心情真是愉悦,小小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便油然而生。

一年后,我被安排到县局载波室工作,从事长途载波机维护,具体负责泗阳开往淮阴(今淮安)方向的ZM305长途载波机“包机”工作。ZM305是一台12路载波机,大家都视若“珍宝”,我更感到责任巨大,生怕其哪天突然“尥蹶子”,甚至一段时间觉都睡不踏实。在载波室期间,我是上“三班倒”,一边机房值班,正常做好设备巡视、电路检测调度和维修派工,一边利用一切“碎片”时间,迅速通读《ZM305说明书》,熟悉电路原理,掌握维护规程,进而制订出维护作业计划。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往往是我和ZM305“亲密接触”之时,根据作业计划,很多维护检测项目通常需要夜间电路闲时进行。此时,我便小心翼翼地进行设备自测,然后再与淮阴端局进行设备A、B端系统全程对测,对偏离值及时进行校正,确保电路始终处于正常状态。在我的精心呵护下,ZM305似乎和我结下了深厚情谊,直至四年后离开载波室,它从未和我“红过脸”,没有发生任何重大故障。

在载波室工作,整天与设备为伴,设备工作声音充盈耳畔,特别是上夜班时候即使没有设备检测计划,也很难入睡。但我却很快适应了那样的工作环境和模式,因为,我把上夜班的时间,当做我学习技术、“体检”设备的最佳时机。

1995年底,我离开了载波室,离开了那些曾与我朝夕相伴的载波机,到一个新的岗位上工作。此后不久,随着通信技术升级,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载波这一传输方式逐渐被更为先进的光纤和数字传输技术取代。

如今,我时常想起那5年维护载波设备的日子。我总感觉,那段时光充实而美好,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似乎从未离我远去……

我好怀念那难忘的5年!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四

生于九十年代的我,无法想象父辈们所经历过的日子,却亲身感受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三十年前,我的家乡红城人民还穿着颜色单调布料粗糙的衣服,人们还吃着不可选择的供应粮,可如今全变了。以前坑洼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一辆辆“奔驰”“本田”替代了那些破旧的自行车,吸尘器吸走了扫帚,绿色食品割舍了人们对大鱼大肉的眷恋,时代在进步,我的家乡也在进步。

那当初狭窄的街道如今已改建成宽阔繁华的步行街。逛街逛累了,街中心还有长长的休闲椅让我们歇歇脚;以往过年过节时才能见到的热闹景象,现在已不稀奇了。大街上、农贸市场、超市里,到处都是购物、玩耍的人,好象每天都是过节一样!

那时的学校很多都是一座座破旧的土木结构房屋,土墙斑驳脱落,窗户上一块玻璃都没有,一到冬天,呼呼的寒风凛冽刺骨,遇到下雨,雨点从破瓦片上的窟窿里落下“滴答”的声音与朗朗的读书声凑成了不和谐的曲子……往事不堪回首,自从改革开放后,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泥泞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柏油马路,路的两旁都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孩子们也坐在舒适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不再有寒冷之忧。

我们的祖国日益富强起来,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

九七年香港回归,九九年澳门回归,零八年黑瞎子岛的回归使中国成为了陆地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在非典、百年不遇的南方罕见雪灾和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面前,中华儿女们众志成城,击败了种种困难。体育事业也蒸蒸日上,自从许海峰摘得奥运首枚金牌之后,中华体育健儿自告奋勇,在四年一次的奥运会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就是靠着这股力量,中国荣幸地成为了二零零八年奥运会的举办国家,中华人民也成为了奥运的主人。同时,也向外国人证明了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神六、神七在世界人民的欢呼声中,带着中国人盼望已久的心愿升上了天空。

改革开放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幸福,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我坚信,祖国的未来将会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五

10月13日,学校和南京慈润未保中心志愿者组织我们去参观了江苏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图片展,1978-2018年,江苏有着很大的变化。

我看见改革开放前,那些长辈们住的是破旧矮房,也没有什么高楼大厦,那时的人民整天吃不饱。而四十年后,高楼大厦密密麻麻,道路平坦,环境美丽,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中国的今天离不开那些无私的英雄人物,更离不开奋斗在各行各业的人民。

我看见当时,人们只能凭粮票、油票、肉票等按计划购买食品,大家的一日三餐十分简单。而改革开放后,票证逐步取消,到20世纪90年代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取代票证的是人们手中越来越多的银行卡,会员卡,健身卡,公交卡,水电缴费卡。.。.。.如今;刷卡消费,手机支付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出改革开放40年人民群众收入提高,科技发展和社会面进步。科技产品发展更快,从以前不能打字,咔机的电恼,发展到现在各类笔记本电脑。最早的数字BB机,到现在的各类手机。.。.。.在改革开放前,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都不一样。在改革开放后,各种日用品都方便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前,一年照不到一张照,穿不上一套衣服,只有一穿鞋子。鞋子他们特别珍惜,脏了用粉笔擦,下雨天不穿,小了给弟弟妹妹穿,有一句话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让我记忆深刻。现如今,一年好几双鞋子。

在展会结语,我看见了最后一张张图,让我感动了。那些各行各业的人民在努力为祖国奋斗,祖国才有了今天这美好的生话。我尊重他们,他们的精神值得学习。我想:长大了,我也要加入努力的一员,建设未来美好的祖国。

祖国的变化,是靠各行各业的人民谱写出的,他们的努力奋斗,才创造了今天的生话。今天的参观,让我知道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要努力学习,回报祖国,长大建设最好的祖国。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篇六

为了把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机结合,更好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参加全省教育系统开展的以“复兴强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活动,我区将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读书征文活动,我校将积极参加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征文内容积极向上,结合阅读《伟大的复兴之路》和《强国之路》丛书,或反映改革开放的其他书籍,联系自身实际,写身边生活的变化,讲改革开放的故事,谈民族的伟大复兴,感党恩情,热爱祖国,热爱武进,努力学习,筑梦未来。

2、征文必须原创,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小学生征文字数在1000字以内。每篇征文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学校、年级及联系方式,注明指导老师。

3、各征文必须经班主任或语文老师认真修改,以电子稿形式报送至邮箱(xx)。征文报送的截止日期为20xx年4月20日。

4、报送篇数:三年级每班至少1篇;四年级每班2篇以上;五、六年级每班至少3篇。

因活动很多,请各班及早落实。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七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从1998年邮电分营算起,今年又是电信企业公司化运作20年。对于电信企业,今年可谓是“双喜双庆”之年。

40年与2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都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通信行业,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通信技术和手段从“丑小鸭”变为了“白天鹅”,不仅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也同时惠及了亿万人民;而经过20年的市场化运作,电信企业也像是从蹒跚学步的孩子逐渐长大和成熟,成为世界知名的通信运营企业。这些,都是改革开放以及电信重组的伟大成果。作为这场变革的亲历者,回望这个过程,我不禁感慨系之……

这样一组数据见证着40年和20年来通信的发展与进步:

1992年12月13日,响水县开通4000门程控电话,至此,盐城市各县市(区)全部实现市话程控化;

1995年,响水县与全市电话号码同步升到7位,通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8年12月,邮电分营;

2007年8月18日,江苏全省固定电话号码统一升至8位,成为全国第一个告别“7位”电话号码的省份;

这期间,寻呼机、移动电话、小灵通和宽带相继“登台亮相”。

1998年邮电分营前,我任县局办公室主任已有10年,工作上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分营时因为种种原因,我被调整到了市场经营部当主任。岗位的变化,让进入一个陌生领域的我一时感到茫然和无措。但我很快意识到,市场部的设立其实是电信公司化和走向市场化的起点,我能成为这个部门的第一任主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开拓性意义的,是我的幸运。

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后,首要的任务当然是市场的挖掘和拓展。显然,我得熟悉市场理论,更得研究市场需求和营销手段。于是,我带着问题边学习边摸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收获了经验和体会。那段期间,我相继在《邮电企业管理》《人民邮电》报和《江苏邮电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关于加强市场部建设以及市场细分等方面的理论文章十余篇,并为《人民邮电》报组织过一个市场细分的专版,一篇关于市场细分的征文还获得省公司二等奖。在我与同事们的共同策划和努力下,公司业务发展和市场开拓取得了显著成绩,不断推出的一些发展新举措,有的曾引起过省、市公司的重视,兄弟公司时常有人来公司考察学习。

其次面临的问题是业务宣传。公司市场化运作后,业务宣传被放到了突出位置。不仅大幅广告、横幅标语越来越多地在户外亮相,电视广告、流动宣传车、气膜门等多种宣传手段和方式,日益被广泛应用,业务宣传单页的策划、制作和发放,更是常态。在小灵通发展的初始阶段,我创作的拟人化传单《小灵通的自述》,因语言生动活泼且可读性强,受到客户广泛好评,引得兄弟公司竞相“盗版”,对促进小灵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层出不穷的新业务,不仅极大满足了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也提高了电信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最为令人欣慰的,是电信员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在这个过程中都有了长足的提升。

电信企业公司化运作的轨迹,从20年来企业内部的机构设置和变迁上,亦可见一斑。记得邮电分营初期,省公司层面上直接与市场有关的部门,只有市场经营部,不久又增设了大客户部,再后来又曾分别设立过政企客户部、家庭客户部、个人客户部以及号百公司、系统集成公司、客户中心……随着形势发展和业务规模的需要,现在又有了渠道中心、ICT中心、物联网运营中心、企业信息化部和发展规划部,等等。总之,机构的设置和名称一直在不断地优化和调整中。透过机构设置和改革,表明电信企业在市场化、专业化经营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扎实前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想,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国策是一股强劲的春风,公司化运行机制则是中国电信这艘大船上的风帆。携40年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和20年公司化运作的成功经验,中国电信这艘大船一定能够扬帆远航,驶向更为辽阔的海洋,驶向灿烂辉煌的未来!这,不仅将激励一代代电信人为之不懈追求和努力奉献,也是作为一名通信老兵的我最大的心愿和期盼!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篇八

作为改革开放的同龄人,我上大学的时候正赶上电信业的大发展时期。现在回顾那个时代的电信业,真可以用一句话形容:“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中国联通刚刚成立,中国移动还是中国电信的一部分,手机还叫“大哥大”,长途电话费还要0.7元/分钟……虽然是计算机系的学生,很多同学进大学前没有见过计算机,更不懂“多媒体通信”是什么概念。

我大学里学习的专业是“数据与图像通信”,顾名思义,重点学习科目应该是“数据通信”和“图像通信”。现在回忆起来,只记得被“香农定理”虐得不轻,课堂上学习的各种编码和算法,后来发现都是纸上谈兵。毕业20周年同学聚会,发现同专业70多名同学,仅有几位现在从事了数据(IP)专业,从事图像专业的只有我一位,相比其他人的“不务正业”,我算是难得的“从一而终”了。

工作后人力资源部不知道是不是看到了我的大学专业,直接把我分配到了多媒体局图像公司,负责会议电视业务。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是认识了专业设备CODEC,中文名称“编解码器”,利用2M/E1电路传输。当时的上网速率普遍是128K,2M算是高速了。因为活动图像编码后速率还是很高,压缩到2M才能达到电视级的效果。在用网线传输文字都嫌奢侈的年代,我们已经开始传输图像了,当然算是高科技。顺便我也学习了一堆会议室的常用外设,矩阵、调音台、电视机等等,所有联线摸一遍,还学习了如何焊接音视频接头。虽然图像编码知识生活中用不上,但是多媒体系统联线知识倒是很实用,从此自己搭一个家庭影院什么的不在话下,缺什么线材自己做,比如几年前我就自己动手设计了让手机和功放直连,让音箱可以直接播放网络音乐。不过现在智能音箱可以直接完成这个功能,我的那套设备也无用武之地了。

我们机房里管着会议电视全国网、集团网、省网、本地网三级多套设备,那时各个系统所用的设备品牌都不一样,颇有传输“七国八制”的风范。我最初认识的会议电视的系统是威泰公司的,外国一位华裔设计的编码算法,经过优化比ISO国际标准效率还高,被大公司收购后成为私有协议,带来缺陷是不能和其他厂家互通。设备装在机柜里,足有半人高,附带一台29吋电视机,笨重而厚实。那时候设备不稳定,经常需要重启、插拔板块,板卡极大,需要两个人同时用力插,而且插后也许会好,也许不好,需要再次插拔。我们会评选谁的手比较“仙”,一次就能插好,谁的手比较“霉”,插之前一定要先洗手。维护人的三板斧“重启、插拔、换板子”就是这么来的,都是经验之谈啊。

2003年,全国网进行设备升级,各个厂家都派人带设备来选型,我第一次认识到了中兴和华为的设备。中兴的设备那时候还很粗糙,接口居然是一块外接板,测试时参数不对,工程师现场开始焊板子,我是又惊讶又佩服。到了2006年,省网升级,中兴中标,此时的中兴已经是一体化设备,再也没有外接的那些板卡,传输线路也升级到了8M,采用4条E1电路捆绑的方式,编码采用MPEG-2方式,达到了广播级的水平,号称“高清会议系统”。

2017年,省网再次升级,之前的“高清”已经只能算“标清”,现在的高清是1080P、4K。传输带宽变成了50M,因为是动态H.264编码,高清码流能够高达每秒40多兆。幸亏现在传输不断升级,只用一根网线就能实现百兆带宽,如果再用以前的E1电路,无法想象50M电路如何实现。之前机房里荟萃了专业排名前四位厂家的设备,几番退网后倒是中兴和华为一统天下了。

最初的会议电视只能传送图像,厂家利用T.120传输协议进行PPT等同步数据显示,但是效果不好。2006年后,厂家是用转换器将PC信号转换为视频信号显示,传送PPT就不能传送会场画面了,PPT效果也不够清晰。现在上了高清系统,可以在码流中单独划分出数据带宽进行双流传送了,不但可以传送会场画面的同时传送PPT,PPT显示也非常清晰。以前是“见面不能见字”,现在是“见面又能见字”。以前是“见字如面”,而借助科技发展,如今的视频通信已经可以将“见面”变得如“见字”一样简单了,能够“见面”,当然就不满足“见字”了。

视频业务曾经因为大带宽、时延敏感被称为“流量杀手”,一直不温不火,现在终于迎来了发展的高峰,从专业的会议电视到手机“抖音”APP,已经覆盖全方位的客户,不再有曲高和寡之感了。这一切离不开电信技术的发展,不光是视频业务的技术革命——从H.261到H.264编码,占用带宽小了,视频质量高了;更是传输和IP、无线等多专业的协同发展,给视频业务提供了便利可靠的支撑平台,加上“提速降费”的政策,才能有视频业务大发展的契机。

从事会议电视业务20年,顶着“资深专家”的名号,我心里其实是惴惴不安的,因为技术发展太快了,自己一放松就会落后,没有“吃老本”的本钱。不光是工作上,我们的生活也是日新月异,几年前谁能想到手机能替代钱包?可以随时随地借到共享单车?如今这个时代,还真得“活到老、学到老”。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篇九

黄昏时分,是一天中庄里人最为闲适的时候。吃过晚饭,就去邻居家串门。女人们纳着鞋底,扯扯东家的长,拉拉西家的短。男人们抽着旱烟锅子,侃着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或者他们的传奇故事。在一行行渐密的针脚里,在缭缭散尽的烟雾里,天色暗淡了下去。人们也渐次回到各自的家中,点燃油灯,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弥补一天没有干完的活。

四十年前的西北农村,大多数地方都还没有通上电,晚上照明就点一盏油灯。以前的油灯用清油做燃料,即当地的。胡麻油。我的家乡在渭河上游,位于黄土高原西部边缘和秦岭西北部交界地带,气候温凉,适宜胡麻的生长,因此,胡麻是家乡普遍种植的油料作物。用胡麻籽压榨出的胡麻油,色泽金黄透明,味儿香浓。煎炸炒或拌凉菜,制作糕点都可用。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爱美的女人把它当做头油抹在发上,黑亮油光,清香怡人,更显娇媚。如将胡麻油倒入碗中,用棉线或棉花搓成捻子,放入其中,就制成了最简易的照明工具——清油灯盏。由于胡麻油特有的香味,会招来一些不速之客,老鼠、邻家的狗、馋嘴的猫会瞅准时机,乘虚而入,跑到灯碗跟前,将清油偷吃掉或将油碗打翻在地,令人防不胜防,很是无奈。

煤油灯时代的到来,解决了人们的后顾之忧。记忆中我们家有一盏古铜油灯,小巧精致,由底座、支柱、油箱和捻子组成,约一拃多高。它放置在炕头的窗台上,每当夜晚来临,一听到大人说:把灯点着!在暗夜里等急了的我们姊妹便争抢着拿起火柴,迫不及待的“哧”地划亮,凑到灯盏前,点燃捻子。顿时,微弱的火苗由暗到明,驱走了夜的黑暗。一家人围坐灯前,有事干时,各知其事,大人们赶着做做自己的活儿,孩子们看书做作业。没事干时,畅所欲言,大人讲故事,孩子们听着,孩子们也给大人分享他们的有趣故事,不时引出一阵阵欢笑,小小的一簇光焰为漆黑而静寂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因此,当时的人们对煤油灯是赞不绝口:“煤油灯,是宝贝,点起来容易吹起来快,狗儿不舔猫不害。”

用了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煤油灯的不足:油烟大,味儿太冲。早上起来洗脸时,俩鼻孔都熏得黑黑的,那跃动的火苗在为人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在肆意地释放出黑烟,时间一长,灯盏旁的窗扇和墙角都被熏染的黑咕隆咚。有的时候,孩子们做作业离灯盏太近,一不留意就会把额前的刘海给烧着,丝滑黑亮的发前突兀地留下了一绺焦黄,的确令女孩子尴尬不已。

当蜡烛走进千家万户时,油灯已完成了它的使命。那时用的蜡烛多为白色,比手指头略粗一些,长约20公分左右。比起油灯,优点也很多:无怪味、少油烟,用不着再搓捻子、添灯油,移动起来也轻便,自然也就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不过,蜡烛得随时修剪燃过的烛芯,调节烛火的大小。于是,孩子们在写作业的同时,又有了新的任务。手巧的只需轻轻一剪,便将烛火调到恰到好处,手笨一点的一不小心会将烛火弄灭,在黑暗中难免会招来一阵抱怨声。

点蜡烛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在接通电灯后的近二十年来,几乎每个家庭的抽屉里仍然有蜡烛的身影,尤其在停电的夜晚,它又重新被捧到桌上,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有一次,我修剪烛芯时,拿起剪刀的手不由得停了下来,烛芯不知什么时候生出了漂亮的灯花,绽成了一朵美丽的莲。大人们说,灯花的出现预示着即将有美好的事情发生。我出神的望着灯苗欢快跃动的舞姿,聆听它不时发出的噼啪声响,沉浸在生命的欢愉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西北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也陆续接通了电,电灯走进了每个家庭,照亮了千家万户,山乡的夜晚从此不再漆黑。记得刚刚照上电灯时,那种欣喜绝不亚于现在的孩子考上清华北大。当电表安装好,接上开关的灯绳后,轻轻拉一下,随着“咔嚓”一声响,接通了电源,灯泡的亮光照亮了整个屋子,也照亮了人们的心田,让人内心无比敞亮。

习惯了在油灯和蜡烛的昏暗光照下生活的我们,觉得这小小的灯泡是那样的神奇!于是,趁着大人不在的时候,悄悄地拉一下灯绳,瞅着亮了的灯泡,又赶紧拉灭,享受一下开关那令人愉悦的声响,并和着动听的“咔嚓”声的节奏,轻声说着:“电——灯——”

八十年代中期,家里又有了一盏台灯,橙色的灯罩下有一只磨砂灯泡,底座上的圆形开关可以任意调节灯的亮度,轻轻旋转开关按钮,光线由暗淡渐渐明朗,当年那可是最时尚前卫的护眼台灯了。我们姊妹几个每晚挤在那盏台灯前写作业,柔和的光线保护了我们的双眼,一缕淡淡的橙色让心无比温暖,我们感受着父母的爱与关怀,同时,也看到祖国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如今,明亮又节能的LED灯占据了市场,成为了人们照明的新宠。夜晚走在大街小巷,灯火辉煌,万家通明。当年流行的时尚“电器”——手电筒也被手机替代,成了一些家庭的收藏品。

我们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家乡的发展变化,一盏油灯、一秉烛光、一只灯泡,映证着一段历史的变迁,成为了一个时代永远的记忆。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篇十

小时候的冬天,最享受的就是盘坐在后炕上玩着小木马看着母亲在灶台上忙活。母亲揪一把晾干的豆蔓或者几根捡回来的干树枝填炉膛里,然后坐在小板凳上拉风箱。如果是在冬天的傍晚时分,随着风箱的呼啦呼啦声,炉灶的火光一闪一闪映红了窑梁顶子,也映红了母亲的脸。顺着火光,我看到母亲年轻的脸忽明忽暗,甚是好看。

那会我家住的那个土窑洞可真叫个土啊! 说是窑洞,其实说白了还是穴居建筑。就是在那向阳的黄土坡坡上掏出个大大的洞,按窑匠的标配就叫"三丈进深,掏空一丈零五"。为防不堪重负的土窑顶塌下来,就砍来几棵枣树横着架到窑顶上撑着,然后窑内用小麦秸秆和泥薄薄涂抹一层,这样既可防止土墙风化开裂落土,又达到了面光墙固的装饰效果。最后找木匠打造安装一副门窗,黄土高原特有的穴居建筑就基本成型了。

窑洞里靠墙必须要盘有一方土炕,炕头连着炉灶。只要家里生火做饭,土炕什么时候也是热乎乎的,尤其是后炕温度更高。这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取暖方式。夏天的时候拿块石头将炕洞堵上,烧柴火产生的烟和火不经过土炕径直从烟囱溜走了 。这也是为什么黄土高原的窑洞冬暖夏凉的缘由所在。

童年时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土”。大小山梁,沟沟壑壑,黄陌陌,光颓颓。尤其冬天时分,没了树木的遮蔽,到处裸露着一片土黄,荒凉而空旷,街头院畔常常尘土飞扬。每到早晚时分,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叭哒叭哒的风箱声此起彼伏,袅袅炊烟像仙女的衣带漫舞飘荡,经久不散。每到这时灰头土脸的父亲弯着山脊一样的腰身挑着水或背着柴走进院门,走进我们烟薰火燎的土窑洞……

那时候,住新的土窑洞那可是种奢侈。但由于烟薰火燎的缘故,一般也奢侈不了几年,窑洞便成了个黑黢黪的土钵钵了。加上潮湿盐碱,窑顶上就渐渐会有带着麦秸的土屑落下来。到了夜里睡在炕上,常有土屑闯进我的嘴里、鼻里和梦里,使我的少儿时代充斥着满满一股泥土味。

关于童年回忆,最美好的也就来源于冬天的这方热炕头了。我从小身体瘦弱,十分怕冷。寒冬时分最喜窝在暖暖的后炕上,看母亲变戏法似的做出各种美食:红薯面条、玉米面发糕、南瓜小米粥……最喜欢的还数芝麻薄饼,薄薄的一层饼,撒上芝麻粒,经过柴火的烘烤,双面金黄,轻轻捏起一块(太薄,害怕捏碎)咬一口,薄饼的脆加上芝麻的香,通舌尖弥漫至咽喉,回想起来其味无穷。

有时去外面玩,跑急岔气了,肚子就很厉害的疼起来,妈妈赶紧让我爬到后炕上,不一会功夫感觉肚皮热乎乎的,咕噜咕噜响几声,肚子居然不疼了。这后炕简直太神奇了。

后来上学的缘故搬到县城居住,家家户户燃煤做饭取暖。好在出租房内也有一方炕,连同炕头的炉灶都是红砖打造而成 ,看上去比我家的土炕气派多了。不管怎样,冬天的热炕头算是保住了。只是一早一晚家家户户的烟囱浓烟滚滚,到处充斥着浓浓的碳烟味,没有重工业的小城冬天也烟霾弥漫。享受热炕头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烟霾刺激下先是嗓子不舒服,又痒又疼,接着肺部不堪重负,咳嗽起来没完没了。这时我只盼望着冬天快点过去。

近些年,城乡发展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石楼县新城旧街到处高楼林立,住宅小区越来越多。人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装修风格各有千秋,有中式有欧式,但很多人家仍会选择一个卧室打炕。当然这炕不再是土炕,也不过火。而是新型的经过改良的木炕,用一个时髦的词讲,叫“榻榻米”。榻榻米因个人喜好,有高有低,内部空心,待冬天地暖供上后,整个炕上不分前后左右都是热乎乎的,不管睡哪都是“后炕”,都是热炕头。我认为现在的人们打炕打的是一种情结,一种吃水不忘挖井人,忆苦思甜的情结,一种黄土高原人誓不忘本的传统情结。除此之外,这也是土生土长的石楼人为自己打的“小九九”,从小习惯在炕上吃爬坐卧,家里有方炕,连同心眼里也是喜悦的,滋润的,踏实的,安全感足足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自从今年集中供暖后,热炕头依旧,甚至比以往更热。而石楼冬季的空气从未有过的清新,蓝天白云重见天日,每年冬天必患的咳疾也离我远去了。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10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推荐访问:改革开放 征文 十周年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10篇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