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6篇【优秀范文】

发布时间:2023-03-20 17:1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6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6篇【优秀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6篇《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认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

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可以用求已知比比值的方法来确定里的数;也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一个比的前项、后项同时扩大。]让学生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括号里的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口答)

4:3=2:1.5=x:4=1:2

提问;根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题里的x吗?

3.引入新课。

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板书: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2、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积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数x。

3、教学“试一试”。

提问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口答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

4、小结方法。

提问:你认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要怎样解比例?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道题,做在练习本上。

2、做练习六第8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

3、做练习六第l0题。

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奉上。要求写出检验过程。指名口答x的值和检验过程,老师板书检验过程。并说明检验时把x代入原来的比例,看两边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4、做练习六第11题。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看能写出多少个比例。

四、讲解思考题

提问:根据题意,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你想到什么?(积是1)两个外项的积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个内项吗?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六第6题第(1)~(4)题,第7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6题第(5)、(6)题,第9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29——30页例2和“练一练”,练习五第6-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你想不想继续往下学?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3/7 ×2 5/8 ×1 1/10 ×5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教学例2

出示例2的图,然后出示条件:

小芳做了10朵绸花,其中1/2是红花,2/5是绿花。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12 “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白是10朵中的1/2,然后出示问题

红花有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1/2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学生可能列式:10÷2=5(朵)

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中的1/2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在此基础上教学第(2)题,怎样解决

(2)绿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圈一圈,借助圈的过程理解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

10÷5×2=4(朵)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求10朵的2/5是多少也可以用10×2/5来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指出:

计算10×2/5可以先约分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计算,你明白了什么?

小组讨论:10朵的2/5,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

计算10×2/5时要先约分,实际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引导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练习五第6、7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8、9题。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的例2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2、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进行纳税的计算。

预习题:弄清什么是纳税?怎样纳税?纳税的意义是什么?(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询相关信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纳税的一些资料;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了解纳税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20xx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亿元。(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板书:纳税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5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6%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学生读题。

提问:想一想,题里的营业额的6%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你们会做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

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2.我们怎样计算呢?

方法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3.做“试一试”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200元的10%是多少?再加上5200元就是买摩托车共付的钱。

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

4.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

三、同步练习

1.练习二的第1、2题。

指名学生读题,让学生说明算式里的每个数据的意思。

学生独立思考后练习,交流时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解答情况。

2.练习二第3题。

学生读题后,教师简单介绍个人所得税的知识。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算式计算,然后交流。

四、拓展提高

1.练习二的第4题。

我国20xx年10月公布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不超过500元的 5%

超过500元~20xx元的 10%

超过20xx元~5000元的 15%

------

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爸爸月收入2500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在这道题中,李明的妈妈应纳税的收入是1800元吗?为什么?全班展开讨论李明妈妈的纳税的收入应为多少元?税率是多少?那么爸爸的收入是2500元,应纳税额为多少?他的税率又是多少呢?

介绍分段纳税,最后让学生分别求出李明的爸爸妈妈各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将三段不同的收税看作三个档次,先用总收入减去1600,看超过的部分是属于哪个档次,如果超过的部分少于500,属第一档次,用超出的部分乘以5%;如果超过的部分大于500小于20xx就属第二档次,第一档次的税肯定要交,用500乘5%,再用(超出部分-500)乘10%,然后相加;如果超过的部分大于20xx小于5000就属第三档次,第一、二档次的税肯定要交,用500乘5%,1500乘10%,(超出部分-20xx)乘15%,再相加。

关键是这里第一、二档次的,要全额交税。

五、课堂回顾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六、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纳税问题

营业额×5%=营业税

60×5%=3(万元)

答:应缴纳营业税3万元。

爸爸月收入2500元,应分两段来纳税:

2500-1600=900元

500×5%=25元

(900-500)×10%=40元

25+40=65元

答:爸爸应缴纳个人所得税65元

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四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

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知探究

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

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

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x=15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3)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5)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6)解:设航模小组有χ人。

χ+χ=25

(1+)χ=25

χ=25÷

χ=20

答:航模小组有20人。

三、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当堂测评

练习十第4、12、1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请教优秀学生,做到“一帮一、兵强兵”。

设计意图:

继续发挥线段图的作用,以方便学生理解,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后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

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什么是比例尺(自学书上内容,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图例1

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介绍数值比例尺

让学生看图。

“我们经常在地图上看到的比例尺有这两种: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有时也可以写成:1/100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

3.介绍线段比例尺

还有一种是线段比例尺(看北京地图),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的实际距离。”

4.介绍放大比例尺

出示图例2

“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下面就是一个弹簧零件的制作图纸。“

学生看图,“你知道比例‘2:1’表示什么意思吗?这也是一个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2:1

比较这个比例尺与上面的比例尺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都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不同点:一种是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另一种是图上距离大于实际距离。

5、总结

比例尺书写特征。

(1)观察:比例尺1:100000000

比例尺1/5000000

比例尺2:1

(2)看一看,比例尺书写形式有什么特征。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6、比例尺的化简和转化

“我们再看一下北京地图上的这个线段比例尺,这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厘米:50千米,你会把这个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吗?”

说明:这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所以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

“是把厘米化作米,还是把米化作厘米?为什么?”(因为把米化作

“50千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把50千米改写成5000000厘米。

“现在单位统一了,是多少比多少,怎样化简?”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5000000

教师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地图给学生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最后教师指出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10厘米:10米,要把后项的米化成

③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写出数值比例尺)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

2、完成课文练习八第1~3题。让学生完成第48页的“做一做”。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集体订正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求出的比例尺的前项是不是“1”。

四、课堂小结

(本课要点:1、比例尺的意义;2、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互化;3、注意单位名称的改写,如把千米和厘米的换算就是扩大或缩小100000倍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2、经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和运用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目标展示。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你能说说什么是比吗?举例说明比各部分的名称。

2、今天,我们要在比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新知识(板书:比例)。

3、看到这个数学新名词——比例,你的脑子里产生出哪些问题?

【老师有选择地板书如:什么是比例(或比例的意义),比例的组成及名称,比和比例的区别等。】

4、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我们从学习数学开始,几乎天天都用到等号,你能说出几个含有等号的式子吗?说说等号在式子中的作用是什么?(连接左右两边相等的两部分)

2、自主探究,初步形成印象。

(1)两个比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吗?

(2)你能在练习本上写出两个可以有用等号连接的比吗?

(3)和你小组内同学交流你写出的式子,并说明理由。

(4)学生汇报。

3、形成概念。

(1)像黑板上我们所列出的这些式子叫做比例。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吗?

(3)老师小结: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4、深化概念,巩固练习。

(1)你认为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吗?(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2)你能抓住这个关键写几个比例式吗?(2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多,并且和别人的不一样。)

〈二〉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比例各部分有自己的名称?你知道吗?

(预设:学生如果不清楚的话,教师说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找出黑板上这几个比例的内、外项。

3、比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1)把黑板上的这几个比例式写成分数形式。(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2)找出它们的内、外项。

(3)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三〉比和比例的区别。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3、小结: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比例有4项,比有2项。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表示()的式子叫做比例。

(2)、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是不是相等。

(3)、写出比值是的两个比():()和():(),写成比例是()。

(4)、选取48的4个因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2、课本32页国旗尺寸成比例吗?

3、课本33页“做一做”第2题。(用右图中的4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比例的变化有规律可循吗?若有能用已学的知识解释吗?如不能解释,课后请预习课本34页。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 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

2、 通过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 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2过程与方法:

讲解圆柱体表面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以及想象、概括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的平面化,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让同学们理解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2.2 教学难点:

能够分清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区别,合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工具

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在如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圆柱体,比如我手里面拿的水杯,你们知道他有哪些东西组成的吗?

生:同学们举手进行回答。

师:这个水杯有哪些面组成呢?

生:上底面、下底面、侧面

师:多媒体出示动画

师:我们可以看出它有三部分组成。

师:现在想一下这三部分都是什么图形?

生:上下底面(圆形),侧面(长方形)

师:把这三个面积加起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圆柱的表面积。

生:举手口述连线答案。

师:课件出示答案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些数量关系:

①柱体上下底面面积相等;

②圆柱体侧面长=底面圆周长

③圆柱体侧面宽=圆柱体高

二、探究新知

(一)、侧面积

师:我们现在来看看圆柱体的侧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举手发言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

师:多媒体出示答案

圆柱侧面积=长×宽=底面圆周长x高

师:现在我们看看在实际应用中是如何计算的。(多媒体出示问题)

1、已知圆柱体的底面圆半径为50px,高为125px,求一下这个圆柱体的侧面及时多少?

生:举手回答

师:多媒体出示答案

解:周长=2πr=2×2π=4π

侧面积=周长×高=4π×5=20πcm?

师:同学们要认真观察书写步骤。

(二)、表面积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圆柱体的表面积是怎么计算的。

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多媒体出示答案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侧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

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练习吧!

2、现在要制作一个底面半径为2dm,高为10dm的圆柱形铁桶,需要多少铁皮?

师:同学们可以先算出侧面积和底面积,然后再算表面积。

生:通过同学们互相竞争,增强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解析:

解:周长=2πr =2×2π =4π

侧面积=周长×高=4π×10=40π

底面圆面积=πr?=4π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 =40π+2x4π=40π+8π =48π

答:需要48πdm?铁皮

三、巩固练习

师:现在请大家看屏幕上面的这道题,能不能分小组解决问题。(课件出示题目)

1、 天气冷了,农村学生就要生火了,烟囱使用铁皮做的,一节烟囱长为20xxpx,烟囱的半径为100px,求制作这样的烟囱一节需要多少铁皮。

师:要找出题目的关键,理清思路,细心解题。

生:学生互相探讨交流,完成整个题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解析:

解:周长=2πr=2×4π=8π

表面积=侧面积=8π×10=80π

答:制作这样的烟囱一节需要80πcm?铁皮

师:接下来,再看一个题目,这次也要分组进行,看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课件出示题目)

2、 现在要砌一个圆柱形的水窖,预计水窖深3米,水窖底的底面直径为1.5米,现在求一下整个水窖需要抹去多少平方米的混凝土。

生:各小组在竞争中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

解析:周长=πd=1.5π

表面积=侧面积+下底面积=1.5π×3+2.25π=6.75π

答:整个水窖需要抹去6.75π平方米的混凝土

师:现在大家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出示题目)。

3、已知一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15700px?,其中圆柱体的底面半径50px,求圆柱体的高。

解:设圆柱体的高为h

根据: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

628=2×2πh+2×π2?

628=4πh+8π

628=4×3.14h+8×3.14

20=4h+8

h=4

答:圆柱体的高4米

7 作业布置

师:在作业本上面完成下面的2个题目。

1、一个圆柱体,如果底面半径为5,圆柱体高为10,那么,求一下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

解:周长=2πr=2×5π=10π

侧面积=周长×高=10π×10=100π

底面积=πr?=25π

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100π+2×25π=150π

2、现在要给一个圆柱形的纸质品涂上颜色,现在知道该艺术品的底面圆半径为50px,圆柱体高为125px,请同学们求出圆柱体的表面积。

解:周长=2πr=2×2π=4π

侧面积=周长×高=4π×5=20π

底面积=πr?=4π

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20π+4π=24π

课后小结

这堂课大家通过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使同学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图形面积问题。主要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建立丰富的想象,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在教学中涉及了学生互动,分组学习等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寻找知识、体会知识,并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板书

第2节 圆柱(圆柱的表面积)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6篇《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推荐访问:下册 数学 公开 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6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