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博公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教学设计父母21篇

发布时间:2023-07-17 15:45:03 来源:网友投稿

教学设计父母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读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学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父母21篇,供大家参考。

教学设计父母21篇

教学设计父母 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读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带、歌曲碟、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抓住字眼 谈话揭题。

师板书“爱”字,提问: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些什么?指名回答(爸爸妈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同学之间的友爱、爱劳动、爱祖国??)教师小结:在这么多的爱中,有一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就是妈妈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导入新课。在爱的前面板书:妈妈的 并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 培养情感

(一)初步感知 激发情感

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激发情感,让学生初步体会书中从哪几件事描写了妈妈的爱。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3.划出课文中的生字,并连着词读一读。

(二)检查学情 及时反馈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带读。

2.自由读全文,分小组讨论:课文把妈妈的爱比作什么?

5.指名说一说,引出并板书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遮雨的伞 滴落的泪甜甜的吻

三、细读课文 体会情感

〈1〉、再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中写的是什么事把妈妈的爱比作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甜甜的吻?

〈2〉、你们从小长这么大,你觉得那件事使你亲身感受到妈妈的爱。指名回答,学生选哪一节,就从哪一节开始学,重点指导读好一节。

指名读,学生评读。再自读自悟后四人小组讨论:读了这一节还有没有不懂的词、句。指名回答后再讨论:每一句诗应怎样读才能充分表达出感(教师先范读、然后学生试着体会读,再指名读,评一评(让学生懂得妈妈的爱是无私的)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想一想:在这一节里,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清凉的风)

(2)提问:妈妈拿着扇子,汗水怎么会湿透了她的衣裳?(在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是妈妈坐在床边为孩子扇扇子,尽管天气炎热,她不顾自己,一心想着自己的孩子,所以汗水湿透了妈妈的衣裳。)

理解“湿透”、“衣衫”的意思。

(3)告诉学生: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这是孩子亲身感受到的清凉的风就是妈妈的爱。

读时让学生体会出享受妈妈的爱的这种幸福温馨的感情。

(4)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2.采取以上学习方式,读好另外二节。

(1)指名读。想一想:在这一节里,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指的是滴落的泪)

(3)理解“遮雨”“很烫”“额头”的意思。

(4)要求学生读出一定的语气,感受妈妈的爱是那样真挚。读第三节的最后一句要读得慢些,教师范读。

男生读第二节,女生读第三节。

师: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夏天妈妈给我扇风,雨天妈妈为我遮伞,生病了,妈妈为我着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多么平常的小事。师问:你能再说说生活中妈妈对你的爱吗?(四人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体会妈妈的爱在这些小事中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这一节。想一想:读了这一自然段后,你知道了什么?

(读了这一节,我知道书上说的小姐姐懂得:“三八”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她为妈妈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她对妈妈的爱,并祝妈妈节日快乐。我还知道妈妈的爱指的是妈妈对孩子甜甜的吻。)

理解“亲吻”“脸颊”“献”的意思。

(2)齐读最后一句并回答:读了最后一句,你是怎样想的?

(我想:最后一句是书上的小姐姐,其实也包括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妈妈的爱里一天天地长大,没有妈妈的爱就没有我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3)出示问题:四人小组讨论:妈妈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妈妈的爱。指名回答(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教师小结板书:爱妈妈

三、总结全文 激发情感

同学们想的、说的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爱里成长起来的,夏天,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雨天,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我们生病的时候,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当我们懂事了,或者有一点进步的时候,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是幸福的微笑。妈妈给了我们许多许多的爱,我们也要用爱回报妈妈,我们永远永远地爱我们的妈妈。

四、深化朗读 熏陶情感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五、齐唱歌曲表达情感

(播放歌碟)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附板书:
12

妈 清凉的风 爱 妈 遮雨的伞 妈 的 滴落的泪

爱 甜甜的吻

教学设计父母 第2篇

教材分析:

《说说我自己》这一节口语交际课,是苏教版三班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出现的教学内容,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介绍我自己。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要提高同学的口语表达力量,还可以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由于同学在一起共同学习已经有近三年的时间了,因此,介绍的内容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肤浅的外表特征上,教材对如何介绍自己提出了要求:要抓住自己的特点来说,要说真话;
对如何听别人介绍也提出了要求,要留意听,看看有哪些补充。在交际时,引导同学介绍自己时能抓住自己的特点,有详有略,把事情说完整,听者作出评价。另外要创设恰当的交际场,让同学进入角色,有话可说。

教学背景:

学校三班级的同学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了近三年的时间,在相互间的了解方面,他们既对对方有所了解(外貌、衣着、性格等),但又对对方缺乏更深刻的了解(爱好、特长、优缺点等);
在语言表达方面,他们既具有肯定的口语表达力量,又缺乏较为完整、独到而又生动形象的描述。应当说,在三班级开展口语交际力量的训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三班级同学在身体心理等方面同低班级相比,也在静静地发生着改变,开展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不仅对同学口语表达力量的提高有所关心,对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加同学之间的友情也大有裨益。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活动,使同学进一步熟悉自我,学会真实、客观地介绍自己的相貌特点、性格特征。

2、进一步培育同学与人交际的力量,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3、学会倾听,同时在听的过程中能进行初步的分析,并在听后准时赐予肯定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

学会正确地熟悉、评价自己,在介绍自己的过程中能够紧紧抓住特点。

教学预备:

1、同学本人的肖像画或照片

2、采访身边熟识的人,看看他们眼中的自己是怎么样的。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范例引路,明确说的要点;

2、创设情境,激发说的爱好。

学习方法:

明确要求,抓住要点,主动参加,大胆表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猜谜语。

师:小伴侣们都喜爱猜谜语吧,今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两条谜语,都是猜我们班中的同学的,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1)小小男孩脑瓜大,眼睛大大嘴多话。爱运动来爱玩耍,惋惜学习没人夸。

(2)个子高高一女孩,皮肤白白发长长,爱学习来爱劳动,成果优异人人夸。

2、指名提问:你为什么能这么快猜中这两位同学呢?

老师引导同学回答后小结板书:外貌,性别,体形特征,年龄,性格,爱好

3、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与别人不同之处,同桌跟你相处久了,只了解你的外貌可不肯定了解你的“个性”。今日我们就放开了心怀,把自己介绍清晰,好吗?

二、细读提示,明确要求

读《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要求,找出自己认为要留意的地方划上线,并读给其他同学听。

三、示范引路,快乐说话

1、课件(出示百度搜寻猪猪侠图片):猪猪侠的自述。

2、同桌或小组内相互介绍自己,要求听者作出评价或补充。

3、指名在全班中介绍自己,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发觉不足,请加以补充,听完后作出评价。

四、突出重点,详细介绍

1、导入:正由于每个人都不同,你说的“自己”也要突出自己的特点。先想想,自己性格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自己最喜爱做的事是什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自己是个怎样的人?然后把咱们交际的话题补充完整。板书:××的我

2、争论:怎样把自己介绍得更加生动详细?

3、用事例说话,使自己介绍得更详细,更生动。(板书:详细事例)

4、课件(百度搜寻视频):聪慧英勇的猪猪侠

5、评价:猪猪侠的介绍详细吗?(通过引用典型详细的事例,能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

五、设置考场,秀出自己

1、出示要求:我班将于六一儿童节举办校内雏鹰展新姿活动,凡属于本班同学可报名参赛,谁介绍自己得具体、详细、生动、就有机会获奖。届时邀请我班的老师担当评委,进行一个简洁的考试,请大家预备一下。

2、在四人小组内练习介绍自己,可从名字、外貌、性格、详细的事例等几方面来综合介绍一下自己。

3、课件:

(1)说话要求:详细、流畅

(2)听者要求:仔细听,作评价

4、“雏鹰秀”选拔赛。(邀请几位老师做评委,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接受老师的考核。)

5、评奖:评出班级十大雏鹰新秀奖

六、总结评价,拓展延长

同学们,在这节口语交际课堂上,大家主动参加,爱好很浓,信任收获也不少。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在这里作更详细更深化的介绍了。现在我给你们每人发一张口语交际评价表。带回去之后给自己的亲戚伴侣做一个自我介绍。让他们给你打打分,下周再把评价表交回来。好吗?

教学设计父母 第3篇

一 教学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章基本脉络。

2 品析词句,能够对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有自己的体会。

3 初步尝试在遵循原作的基础上改写小说情节并加入合理想象。

二 教学重难点:

1 体悟词句中蕴含的情感。

2 对文本的改写融入情感与想象。

三 教学对象及课时:八年级 一课时

四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五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 完成生字词预习,全班齐读。

濑户 ( ) 褴褛 ( )

女佣 ( ) 酬谢 ( )

失魂落魄 ( ) 一妥百妥( )

2 直接入题

同学们,你们好。你们有没有试过把一篇小说改成叙事诗?今天我们来尝试一下改写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

有人曾这样评价这篇文章:故事简单,语言朴素。但是在简单的故事背后有着复杂的矛盾关系,在朴素的语言背后又蕴含着多种真情。今天我们的学习就运用改写小说的方式,围绕着故事情节和语言这两个话题来展开。

(二)环节一 ——读故事,体会简单故事背后的矛盾冲突。

1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的1-5段,结合学案老师改写的叙事诗填空,并观察这些词语间有什么联系。

2 请几位同学抢答填空,并谈谈自己对词语间关系的发现。

总结:作者采用对比为我们创设了人物之间的矛盾。两家人,一富一穷,一个孩子成群,一个膝下无子,一个到处讨生计,一个衣食无忧。正是鲜明的对照让我们的主人公在矛盾冲突中登台,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同学们,如果我们要将小说改写成叙事诗,一定要遵循文章原有的矛盾冲突。齐读改写内容。

4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的6-15段,找找作者在这里设置了哪些波澜?

5 请两位同学起来说说。

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就围绕在送与要的矛盾之间。作者在很简短的篇幅中就制造了三次矛盾,在叙事手法上我们叫它“一波三折”。

(三)环节二 ——品味文本,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多层情感。

1 请同学朗读6-15段(开火车),并将自己喜爱的词和句子画下来。

2 点评同学的朗读。

3 请同学起来说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词语。

总结:同学们找的词往往都是刻画人物神态的。作者虽然着墨不多,但却运用神态的变化将人物送子要子时的痛苦表达地淋漓尽致。我们在改写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用上这些词。

4 请同学起来说自己觉得包含情感的句子,先读,再说,再读,力争读出情感。

总结:这些朴素的语言没有任何华丽辞藻的雕琢,但却是父母的肺腑之言,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亲子之爱是天下最纯真的感情。

5 请齐读15段。

6提醒同学注意两个隐藏信息。

作者采用留白的方式,在文章的很多地方都给读者留有想象空间,去推理故

事中的情境和人物的感受,去体验这对父母痛的深度。我们在改写的时候,要注意补充合理的想象。

7 请大家齐读老师的改写内容,并尝试运用母亲的口吻改写要回小女儿的环节。

8 同学展示作品。

9 教师展示。

(四)总结全文,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颗父母之心。全班齐读。

(五)布置作业

从贵妇人的角度改写结尾,加入自己的合理想象和情感体验。

教学设计父母 第4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在自读、自悟、讨论、交流中体会文中父母对孩子的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课文和拓展文章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MV《让爱住我家》听了这首歌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你的感受吗?你能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首歌想要表达的情感吗?(生答:爱)

因为有了父母的爱,所以我们感到幸福;因为有了父母的爱,所以我们感到甜蜜;因为有了爱,每个家庭才有了温暖。可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一对父母,却要将自已的亲生骨肉送给别人,难道他们不爱自已的孩子了吗?

二、初读感知:

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来读这篇《父母心》

读书要求:

1、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

1、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给我们描述这样一个一波三折的感人肺腑的亲子故事,哪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画出来同桌之间读一读。

2、展示朗读并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个画面。(想把父母对子女的爱体现出来,该怎样去读?)指导朗读。

3、讨论(幻灯):

穷夫妻最后决定把孩子留在身边,你认为把孩子留在身边好,还是送给贵妇人去过那种富足的生活好?说出为什么。

四、小结:

就是因为这份亲情、这份爱与不舍让我们看到了父母的爱有多么的伟大。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含义。

提炼升华:

我相信同学们不仅体会到了文中父母对子女的爱,也体会到了我们的父母对自已的那份无私的爱。父母的爱就是那清晨一杯浓浓的牛奶;父母的爱就是你生病时那双焦急的双眼。我们该怎样秋回报父母的这份爱,这份心呢?

五、扩展阅读:

《盒里的头发》《父亲的爱》《一朵玫瑰花》《孩子 快抓紧妈妈的手》这些文章里有写母爱的,有写父爱的,也有写子女的爱的。哪篇文章你最喜欢,把受感动的总分读给大家听。(随机点评)

最让我感动的是《孩子 , 快抓紧妈妈的手》。大家都知道,20xx年5月12日和今年的4月14日我国的汶川和玉树发生了两次破坏性极强的地震,地震使很多家庭受到重创,这首诗诠释着人间最温情最深沉的爱。谁愿意与我一起朗诵。(课件播放背景音乐及玉树地震后图片)

六、总结:希望玉树我们的同胞们能早日走出阴霾重建美好家园。孩子们,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爱我们的父母陪在身边,我们应该珍惜父母的这份爱、这份情。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播放《让爱住我家》)

七、作业:

制作一张卡片送给父母,以表达你对他们的理解、感谢,可提上收集的格言、诗歌等。

教学设计父母 第5篇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五课。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是一组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和熏陶的文章,因此在教学上要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品味稳重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通过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物,体会父母兄弟间的至爱亲情,做到懂亲情、惜亲情、感亲情。

《父母的心》便是这一单元中颇具特色的一篇文章,它是日本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一篇小小说,作者以他惯有的柔腻的纤细笔触,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通过父母几次将孩子送走又要回的曲折情节,告诉我们再优越的条件也割舍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纵然有千万个理由,也不能把自己的亲生骨肉送给别人,进一步体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崇高,让我们窥见的是一颗真挚的爱子之心,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文章充分体现了小小说的写作特点:情节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结构严谨,而且也展示了作者的个人写作风格: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因此,在讲述中,必须让学生重点体会文章的两美:结构美和情感美。

在阅读方法上,采用学生齐读,自由朗读等多种方法,切身体会文中平实语言中饱含的深情。在情感体悟上,我通过深情讲述故事,通过让学生回忆父母对自己的爱心来理解父母的爱心。在内容情节上,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进行合理的想象,体会文章波澜起伏的结构特点,揣摩人物的心理。在拓展上,让同学们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从而达到理解父母的爱心并学会爱他们。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小说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文章思路理解课文一波三折的写法,并体会跌宕起伏这一妙处。

2、通过精读曲折的情节理解人物个性。

3、通过完成探究练习二,展开合理想象,完成小练笔并更深刻准确地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悟父母深情,乌鸦反哺,学会关爱自己的父母。

四、重点难点

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

搜集有关作者情况。

收集有关父爱母爱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语:同学们,你可曾记得,是谁第一次牵着你的小手蹒跚学步,是谁第一次为你背上小书包,是谁在你哭泣时拥你入怀,是谁在你生病时为你守候,是谁冒着雨为你送伞,又是谁唱在你耳边嘘寒问暖?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你开始讨厌这种关心,开始躲避这种亲情。你们时常想:父母怎么这么烦?父母也不时感叹:这孩子怎么了,怎么就不了解父母的心呢?同学们,你们理解解父母的心吗?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一起去了解去体会一下《父母的心》。

2、你能展示有关作者的情况吗?

学生用心聆听,回答:父母。

多媒体展示课题《父母的心》。

指名展示搜集到的作者情况。

大屏幕展示: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雪国》《古都》《千羽鹤》《伊豆的舞女》(成名作),1968年以《雪国》一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所以他特别渴望父爱和母爱。

(二)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让我们带着一颗善解人意的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大屏幕展示:

复述故事时应注意:

(1)抓住主要事物

(2)语言生动简明

2、梳理故事情节

同学们是否觉得文中的父母很可恶,居然把自己的孩子当货物一样一个个送给别人?具体说说换回孩子的时间及理由。

3、你觉得每次的理由都充分吗?同学们认为,应该送走那个孩子好呢?

小结:正如俗语所说:手心肉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

4、本文的内容其实也挺简单,就是讲一对夫妇送走又要回孩子的故事,为什么我们读的时候会感到感人至深呢?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完成以下问题。

指名复述小说梗概,其他同学结合复述注意事项进行点评。

不是,一是因为送给一个又换来换去,最后又换回来了;
二是因为生活困顿,迫不得已。

大屏幕出示:

梳理故事情节

送走()——()换()

——()换()——要回()

时间事件理由

当天傍晚送长子

第二天早晨用二儿子换回长子接班人

第二天傍晚用女儿换回二儿子像婆婆

第三天上午要回小女儿太小

理由不充分,很牵强,正因为牵强,才更能看出他们的不忍心送走孩子。每个都是掌上珠,送走哪一个都舍不得。

故事情节曲折,大屏幕展示: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三)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你还能从文章哪些地方看出父母舍不得孩子?(点拨:是不是他们觉得送走一个少一些负担,日子能好过一些,所以如释重负呢?因此要抓住送孩子时的神态语言等描写。)

⑴、读课文,抓细节

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

师小结:看来真是父母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从语言描写可以看出:

⑵、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小结:这却是文中父母的肺腑之言,他们认为挚爱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在优厚的物质条件,也不可能动摇这份天下最诚挚、最浓郁的感情,无论怎么说,这句话体现的是父母对儿女那份浓浓的爱,这颗心,是穷父母的性格特征。

3、每每回忆亲情,心中温馨幸福的感觉总是多,为什么作者的作品却充满了淡淡的哀愁?(指导学生结合背景了解)

小结:正如古人说,文如其人,所以在创作中总能体现浓浓的爱心和从心底挥之不去的淡淡的哀愁。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

小组选代表展示后大屏幕展示:

眼含热泪——无精打采——失魂落魄——痛哭失声

指名一生深情朗读15自然段语言描写。

生各抒己见,鼓励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

和作者的遭遇有关,有了从小失去亲人的遭遇,才有了对人间亲情更强烈的渴望。

(四)课堂练笔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文中的父母深深爱着他们的孩子,却不得已三番五次送走孩子,他们的心里一定是很复杂的。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妻子的心理活动。(探究练习二)

⑴。财主夫人要一个孩子时:

⑵。送走长子时:

⑶。用次子换长子时:

⑷。用小女儿换回次子

⑸。要回女儿时:

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进行小练笔。

每生挑选两个练习写话。

指名课堂展示,其他同学做简单必要的点评。

每个情境重点词语详见教参。

(五)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我们在平时一定收集并积累了不少有关父爱母爱的故事、谚语、格言、诗歌,和同学交流一下好吗?

2、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母亲在女儿过13岁生日时,带她去滑雪,结果,由于玩的高兴,他们在雪地里迷了路,再加上过度的劳累与饥饿,女儿晕倒在地,母亲焦急万分,正当这时,母亲看到了救援飞机,但由于母女俩穿的都是与雪的颜色相近的羽绒服,救援人员并没有发现他们……但女儿醒来时,发信自己躺在医院的床上,而母亲却不幸去世了。原来,母亲为了让救援的直升机从空中发现他们,用石头划破血管,然后再血迹中爬出十几米的距离。母亲因流血过多而永远闭上了双眼,但她的女儿却获救了。

4、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让我们走进自己的父母,说说我们的父母最让你感动的事儿。

小结:说到这儿,同学们还对父母的唠叨,过分的关心反感埋怨吗?让我们共同对疼爱关心我们的父母说一声:谢谢你,爸爸妈妈!

最后让我们一起祝愿文中的父母和几个儿女能在这份浓浓的爱中度过生活的难关,愿一家人能幸福快乐地生活。生自由展示

大屏幕出示谚语: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谚语)

娘想儿,长江水;
儿想娘,扁担长。(中国谚语)

岁月给母亲忧愁,但未使她的爱减去半分。(华兹华斯)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柯罗里)

生用心聆听故事。

用一句话说说父母亲做的让自己感动的事。

(六)课堂练笔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文中的父母深深爱着他们的孩子,却不得已三番五次送走孩子,他们的心里一定是很复杂的。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妻子的心理活动。(探究练习二)

⑴。财主夫人要一个孩子时:

⑵。送走长子时:

⑶。用次子换长子时:

⑷。用小女儿换回次子

⑸。要回女儿时:

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进行小练笔。

完成后全班交流。

(七)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些什么?

点拨:

⑴。从积累到的词语、名言、诗歌等上说。

⑵。从本文情节曲折的写法上说。

⑶。从体会学习到的情感上上说。

⑷。从复述故事梗概的注意事项上说。生自由发言

(八)作业布置

1、爱是相互的,在我们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回报父母呢?比如做件让他们欣慰的事儿,说句温暖的话,或者和父母谈谈心,也可以把你学到的谚语诗歌抄一首送给父母。

2、故事的结尾写道“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尽管大多数人已经很欣慰,认为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可是有人仍为他们一家的生活担忧,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怎样,请展开想象力,为课文写个续。

七、教学反思

学生热情很高,要展示的谚语诗歌很多,都要分享自己父母的平凡而伟大事情,在这个环节上,多出预设时间,应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学会收,可让学生课后交流。

本节课我是用心在备,用情在讲,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演讲,表演天赋,牢牢的把握住学生的思绪,情绪,让他们在读中品味了文中平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在分析中了故事情节曲折的写作特点。对于现在生活条件不错的独生子女来说,可能对故事中父母被逼无奈的做法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因此在讲课时,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感受,加强渲染感情的力度,理解父母的爱子之心,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并学习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教学设计父母 第6篇

教材分析 《父母的心》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人家,又索回来的感人故事,说明了优厚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这个单元的课文是围绕着“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这一主题来安排的。从作者的编排意图看,目的是要学生理解父母之爱心,做到“我爱我家,我爱我亲人”。

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作者及小说的故事情节,准备讲述父母对我们的爱心故事。

教师:查阅作者的相关材料,准备投影仪、多媒体,制作课件。

设计思路 这篇小说虽构思新颖,情节吸引人,但内容还是较为简单,于是首先我以课外相关文章来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接着又紧扣课文,通过辩论、讲故事,音乐影片的播放等形式,把学生情感一步一步地调动激发起来,让学生真正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心灵深处产生要感激父母,要报答父母的强烈愿望,实现了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的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欣赏文学作品,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2、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以《南国都市报》上的《母亲以手喂熊救爱子》的故事,导入新课。(见幻灯片2)

导语:同学们,老师这段时间在《南国都市报》上看到一篇文章,内容很令人感动。请同学们先看看幻灯片,文章的题目是《五岁幼儿被铁笼中的黑熊咬住小手,母亲以手“喂”熊救爱子》,画面上的是病床上的母子俩,文章讲的是这位母亲带着5岁的儿子到抚顺市劳动公园里玩,当他们走到黑熊所在的笼子附近时候,工作人员正准备把黑熊搬到室内过冬,已经将笼子外的铁丝网拆除,这时不知不觉中,这孩子走近黑熊,拿一块糖伸向黑熊,于是小手被黑熊咬住了。这一刻,母爱化为巨大的勇气,使母亲将双手伸进熊嘴里,一只手代替小手喂给黑熊,另一只手护住儿子的小手,拼命的从熊嘴里往外拉,后来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这位勇敢的母亲以双手重伤(其中一只手肌腱断裂)的代价保住了儿子的小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感到母爱的伟大和崇高。下面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篇表达父母崇高爱心的文章,这就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篇短篇小说《父母的心》。(板出课题。见幻灯片3)

2、作者简介(见幻灯片4)

(二)学生速读,整体感知课文。

师:同学们,老师前一节课已经布置你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再给你们一点点时间速读或浏览课文,然后一起来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请同学们先看幻灯片5。(只要同学讲之有理就行,老师要多鼓励他们。)

(1)、文章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你们认为父母的心是怎样的?请读文章后给予补充:

父母的心是——————(见幻灯片6)明确:父母的心是纯洁的、无私的、崇高的、伟大的……

(2)、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可文中的父母却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走,这是什么原因?(见幻灯片7)明确:贫穷、多子等原因。

(3)、本来父母打算把孩子送出去,这可使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何最后又不送了,原因是什么?你能说出具体的原因吗?(见幻灯片8)

学生讨论交流,最好能从课文中找出父母送孩子时的心情的句子。

明确:简单的说是太爱孩子了,舍不得孩子离开,宁愿饿死______

具体原因:1、送大儿子的原因(是让他过上好的生活,减轻家庭负担)

2、二儿子换大儿子的原因(大儿子,我们家的接班人)

3、女儿换二儿子的原因(和去逝的婆婆一模一样)补充提问:这次顺利吗?不顺利。原因有二:一是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
二是那位妈妈提出的理由表面上似乎很可笑,实际上是孝顺的问题,而孝顺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华,所以财主夫人不得不答应。我们中国也有孝顺的传统文化,记得电视上有一则广告,妈妈给奶奶洗脚,妈妈下班回来,儿子也端着一盆水叫妈妈洗脚,这就是言传身教的孝顺的传统文化。

4、索回女儿的原因(她太小,总是担心,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老师引导学生小结:小说通过______的故事,表达了贫穷父母的______之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体验,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本有了自己的了解和理解。特别是第三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整体把握了小说“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又让学生体会到“手心肉,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的难割难舍的亲子之情。)

(三)探究交流,理解课文(见幻灯片9)

师: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生1:我同意这个观点,对方条件那么好,送去的孩子可以得到很好的教育,又可以继承财产,将来也可以帮助其他兄弟姐妹,加上财主夫人也很善良,何乐而不为?

生2:我不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要是送我,我可不同意!困难是暂时的,现在他们父母不是正在找工作吗?把我和兄弟姐妹隔开,我的心灵会受到伤害,其实,困难的环境并不见得是坏事,困难可以锻炼人的性格,磨练人的意志_____

(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场面热烈)

师:同学们,同意或不同意,大家都说得很有道理,都有各自的理由,希望大家课后给这个故事续写,设想一下,这一家人团聚后的命运怎样。(要求不少于200字)(通过这个问题的辩论,让同学们各抒己见,一方面既锻炼了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给他们张扬个性,表达自己对问题独特看法的舞台,增强了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见幻灯片10)

师:同学们,其实啊,亲子之情是人类共同的感情,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这样感人的故事,哪位同学也来说说父母对我们的爱心故事吧!让同学和你一起分享父母那甜蜜的爱。(自由发言),(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感到父母之爱不是凭空的说教,其实平时父母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充满着爱意,这种爱像涓涓的流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馨和幸福。)

(五)感情升华(见幻灯片11,播放音乐影片)

师:同学们,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连“乌鸦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最大愿望,可我们做儿女的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诗句告诉我们:小草报答不完太阳的光辉,我们做儿女的永远报答不完父母养育之恩情。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刻苦学习,更加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报答父母,做到“我爱我家,我爱我亲人。”在这一节课就将结束的时候,让我们再来欣赏音乐《母亲》,来感受一下音乐家又是怎样歌唱父母对儿女崇高的爱心的。(同学们静静的观赏音乐影片,许多同学眼里噙着泪花)

《母亲》阎维文演唱 你入学的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这个人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不论你干啥,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

你身在他乡有人在牵挂;
你回到家里边有人沏热茶;
你躺在病床上有人她掉眼泪;
你露出笑容有人乐开花。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这个人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多富有,不管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课后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其中较满意有两个点:一是我紧扣课文内容提出了“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这个有争议的问题,让同学们辩论,真是精彩、激烈,同学们的许多思想现实、观点鲜明,这是我们老师始料不及的。二是我紧扣课文,开发课外资源,以课外相关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我上课时报刊上文章的运用,谚语、名言、诗歌的引用,电视广告的活用,音乐的播放等等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特别是课堂即将结束时,我又通过音乐影片的播放,借助多媒体的特殊效果去震撼学生的心灵,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起到很好的熏陶感染作用,实现了这节课的最高学习目标。

教学设计父母 第7篇

教材分析:

《父母的心》是日本现当代作家川端康成所写的一篇小小说。作者以他惯有的纤细笔触和哀怨的情调,记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一个感人肺腑的至亲至爱的故事。故事篇幅短小,内容简单,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以传神的神态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展现其充满矛盾冲突而又细腻丰富的心理,深刻地表现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崇高爱心这一作品主题。

学情分析: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初二的学生,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小说的分析方法,能够通过分析小说三要素,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加上同单元《甜甜的泥土》的学习,对“小小说”这一小说中的特殊文体特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学生对本文故事情节的把握应该很到位,能归纳出其“一波三折”的特点。相比较而言,可能会对文中主人公——穷父母,他们送走孩子和要回孩子的心理动机有所质疑;
对于作者川端康成写作本文的感情基调——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理解上可能也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立足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侧重于引导他们品味分析作者对主人公——穷父母神态描写的相关语句,从而理解父母的充满矛盾冲突而又细腻丰富的心理,进而理解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崇高爱心这一作品主题。再通过反复阅读作品,补充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来引导学生对作品文风——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的感悟。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作者以神态描写间接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3、过程和方法:比较阅读 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以分析文中描写人物的神态语句,体会人物心理,了解穷父母无论是送走孩子还是要回孩子都是出于一颗崇高的爱心。

2、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根据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改写作品,以第一人称进行心理描写,并和原文进行比较,哪一种写法更能表现父母的爱心?

3、方式方法:“三到”的阅读法 比较阅读 。

4、课时安排:一课时。

5、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题

1、互动游戏——心有灵犀

要求两位学生合作,一人面向屏幕,并将屏幕上所展现的词语“愤怒” “兴奋”

“失望”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让背向屏幕的同伴猜其所表现的是哪一种心情。

2、交流谈论——游戏启示

提问:从刚才的游戏中,关于人物描写大家获得了怎样的写法启示?

学生交流:如“通过动作、神态等外部描写可以间接表现人物丰富的心理世界”

(设计说明:根据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它在塔的最底部,奠定了人类学习的基础。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者用感官接触事物,接受事物的刺激,由此形成的感觉印象是认识的起点,其特点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直接反应外部世界”,因此,我设计游戏这一环节,旨在以直接的动手、表演加深学生对游戏目的的认识,促进学生把经验升华为概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解题

教师讲述: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由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所写的短篇小说《父母的心》,探究作家又是通过怎样的写法来展现文中父母的一颗怎样的心?

4、网络搜索,走进作家

①要求学生通过“百度”这一搜索引擎,查找作者的生平经历、文风特点。

②讨论交流,分享资料

(设计说明:“教是为了不教”,旨在通过这一环节,传授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和观念,使他们懂得如何利用家庭中的网络设施,使之成为自己学习的辅助工具,而不是单一的游戏、聊天等)

二、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情节

1、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设计说明:建构主义认为,任何一种他人对文本的阅读都会带入阅读者本人的主观感受,从而影响学生个体对文本的自我解读。)

2、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穷父母对子女的情素,他们三次换送自己孩子,最终决定一个也不送)

4、分析本篇小说的三要素

学生交流:

人物:穷父母、四个孩子、贵妇人和她的女佣;

环境:航行在海上的轮船;

情节:开端,贵妇人想要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发展,穷父母三次换送子女给贵妇人;

高潮,穷父母要回自己的女儿;

结局,穷人一家六口又团员团聚了。

3、你认为本文故事围绕穷父母送不送孩子情节有何特点?作用怎样?

学生交流:

情节特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作用: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引人入胜;
更突出了曲目穷父母内心的矛盾和对子女的爱。

4、讨论阅读本文时在语速、感情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并范读。

教师指点:语速舒缓,语带无奈、哀怨,读出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5、换位思考,假如你是作品中的父母,你认为该不该送走孩子?

学生思考后,交流。

三、局部揣摩语句,体会心理

由于学生意见不统一,再读作品,思考:

出示课件:

1、 用“三到法”圈出穷父母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变化的词语,并写出自己的看法。

(三到——眼睛要看到,心里要想到,手里要写到)

2、 根据父母的神态变化,你觉得他们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试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结合父母要回孩子的理由。

学生交流:

贵妇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送走一个孩子,他可以过好日子,而且可以继承财主的家业,而且太太赠送的钱也可以让其他孩子生活得更好,但是孩子不在自己身边,他的生活会怎样呢…… ”

送走长子时:

“孩子,不要怨恨父母,我们都是为了你的未来好,也为了弟弟妹妹呀…… ”

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长子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再穷也不能送走呀…… ”

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二儿子从眉毛长相到说话的嗓门,都和我们那去世的妈妈一模一样,把他送走就好象把妈妈扔了,这实在太不孝顺了…… ”

要回女儿时:

“她太小了,没有父母在身边该怎样生活呀?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了…… ”

3、比较阅读,你认为用心理描写法和原文的神态描写法,在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冲突的效果有何异同。

学生交流:如神态法:含蓄,“此时无声胜有声”;
心理法:直白细腻

4、为何父母最后还是没有把孩子送掉?这说明了什么?你认为他们是怎样的父母?

学生读课文,然后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对文本相关神态描写语句的理解,我们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至爱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再优厚的物质条件,也是不可能动摇这份天下最诚挚、最浓郁的感情的。

5、请回忆你生活中父母照顾自己的往事,体会融融亲情。

四、拓展训练,妙笔生花

教师指导语:今天我们感受了父母对子女的崇高爱心,更学到了一种描写人物心理的方法——神态法。事实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动作、语言等方式来间接表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屏幕上的一个心情词语“遗憾”、“着急”、“激动”、“痛苦”“犹豫”进行一段动作或神态描写来表现这一心理,并上传到教师博客上交流。

1、学生练笔

2、讨论交流

五、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师生一起配乐讲述《男孩和苹果树的故事》,勉励孩子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珍惜家人所给与给予自己的一切……

(设计说明:语文学科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语文课程应在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给予学生人文的关爱、心灵的净化。)

六、作业检测,巩固升华

续写课文故事结尾,给人物设计一个合情合理的结局。

七、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日〕川端康成

主人公:穷父母

↙ ↘

情节 神态描写 → 体会心理

富人要求领养一个孩子 十分犹豫 一

送走长子 眼含热泪、难割难舍 切

次子换回长子 无精打采 为

女儿换回长子 失魂落魄 子

要回女儿 痛哭失声 女

教学反思: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最显著特点。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是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过程,是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识结构得以转换与发展。因此,无论是在教学设计环节,还是课堂教学环节,都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基点,以体会人物的神态和心理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而从学生的课堂参与看,的确也是较好实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既掌握一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也获得了心灵的净化。

此外,明白简洁的板书设计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板书的设计。关于本文的板书设计,其中“体会心理”部分,可以安排设计为由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补充完整,从而自然得出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崇高爱心,也明白了本文的写法之以神态描写间接表现人物心理。

教学设计父母 第8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深层次地体会父爱与母爱的区别,认识两种爱的原则。

3.认识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层次地理解父爱与母爱的区别

教学难点:认识两种爱的原则

【课时设计】1课时20分钟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环节】

一.导入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于丹

二.感知文本

本文属于议论文,课文主要阐述了怎样的观点?谈谈自己阅读的感受以及对文章的初步理解。

明确:阐述父爱和母爱的本质,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父爱和母爱共同促成了人的成熟。

三.深入文本

1.《爱的艺术》一书告诉读者:“爱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有关的”,那么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对爱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大家能不能通过课文快速地找出来。

明确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

年 龄 段 特 征

刚出生阶段(婴儿期) 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

8岁以下(幼儿期) 有被爱的意识,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8-10岁(童年期)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成长期) 开始呼唤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时期(成熟期) 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通过以上归纳,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可见,爱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随着人的生理年龄的增加就会逐渐成熟的。爱是一种能力。

2.了解了孩子的爱的发展过程,在作者看来,父母的爱有什么特点,他们各自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母爱的特点:母爱是无条件的。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取。

父爱的特点:父爱是有条件的。

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象。

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从孩子六岁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3.现在我们清楚了费罗姆的观点,请大家联系自身实际,想想自己的爸爸妈妈给你的爱,是否像作者分析的那样呢?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去实践成熟的爱,成就完美人生呢?

【结语】

在我们成长的磕磕绊绊中,总有无数的爱包围着我们,不光有来自父母的,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当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的爱而无比温馨时,我相信:这个时候的你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让我们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说声:“谢谢!”

【作业】

写下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并告诉他们。

教学设计父母 第9篇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做了解父母的测试卷,观看图片和视频,交流感受,调动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感悟父母的厚爱。

2、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古今感恩父母的故事、诗歌、名言,到诗歌朗诵等,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为主,教师只做适当点拨引导。

3、课程的实施采用自主活动式教学,展示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努力构建开放式、构建式课堂体系。

4、整节课分七个环节:

●、做一次反省

●看一部短片

●讲一段故事

●诵一段经典

●唱一首歌曲

●提一份倡议

●送一份祝福

教学目标:

1、重温父母厚爱,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学会感恩,培养责任感。

2、通过故事演讲活动,诗歌朗诵,歌曲的"演唱,写几句感谢的话送给父母或者老师。

3、通过课堂展示,培养合作意识,在展示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成就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感恩父母的故事、名言、诗歌等。

教师准备:上网搜集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指导学生学唱歌曲《感恩的心》,倡议书分好角色课下练习好。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父母是我们最亲爱的人,是无怨无悔为我们付出的人,可是对于自己的父母我们又了解多少呢?多媒体出示:《父母我们知多少》调查问卷。

三、欣赏图片,重温厚爱。

师:(播放多媒体图片)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义

学生观看图片,在校组内交流感受。

师:总结,是啊,动物都知道去感恩自己的父母,那作为我们人类在自己的父母年迈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多媒体出示(孝母故事)古今孝母的图片故事。

生自己说说身边的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故事。

出示经典(孝敬父母新三字经,游子吟等)

四、观看视频(孝行感天下)

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齐唱歌曲《感恩的心》

六、提一份建议

《孝敬父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七、送一份祝福

值20XX年来临之际用真诚的心用真挚的话语写几句话送给在座的老师或家长。

八、结语

全体起立再一次大声宣誓:孝敬父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教学设计父母 第10篇

教材解析:

《父母心》选自教科版语文教材小学4年级下册。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诠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深情地歌颂了无比珍贵的亲情与关爱他人的优秀品格。

设计理念:课文感人至深,文笔流畅,语言朴实。以“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为线索,以情感教育为依托,再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课文大量地记叙了人物的语言,以此来反映人物心理,揭示故事主题是其写作特点。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去揣摩、领会人物心理,从而体会人物情感,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作者概括生活组织材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发现与创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极其高尚的情操,这种情操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理解当有人要领养穷夫妻的孩子时他们内心的痛苦。他们同意领养是被贫穷逼得迫不得已,并不是不爱孩子。

教学准备:

挂图、录音机。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家中最牵挂我们的人是父母。俗语云:“可怜天下父母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写的文章《父母心》,来感受父母对儿女的那颗挚爱的心。(板书课题。)

评析:教师充满真挚情感的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学生“一听而惊,不忍弃去”。导语简洁明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交流。)

2、学生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分为3部分。

三、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师出示挂图,结合文本,提出问题。)

A、谁能说说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师交待出因轮船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所以本故事反复曲折的情节才能展开。)

B、你能理解“搭讪、后嗣”的意思吗?

C、文章开头对于贵夫人和穷夫妻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

D、贵夫人看到穷夫妻领的孩子是怎样想的?

(生小组合作探究,集体讨论、交流,师生评价。)

评析:教师利用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汇报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实践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探究研读,体会情感

(生对话朗读故事发展这部分,感悟文本内容。)

思考:A、这对穷夫妻起初为什么忍心把孩子送给贵夫人,是他们不爱孩子吗?是他们冷酷吗?

(生通过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理。感受父母送走孩子时肝肠寸断的心情。师指导朗读,通过读来体会情与血的交融。)

B、穷夫妻一共几次反悔?每次的理由是什么?理由充分吗?几次反悔能说明什么?

C、穷夫妻说:“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说明了什么?

D、贵夫人面对穷夫妻的几次反悔分别是什么态度?能看出她是怎样的人?

(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班上汇报 、师生评价。)

教师小结:这对夫妻终于明白了,送养孩子,表面看似乎减轻了经济负担,得到了金钱,但却背上了“情债”,父母的良心将一辈子受到谴责。所以最后选择全家生死永远在一起,这样虽苦犹乐。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对话朗读,从情感角度去解读文本,让学生入情入境感悟穷夫妻3次反悔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从而体会父母对儿女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五、总结学情,拓展延伸

师:穷夫妻的3次反悔,深深地感动了贵夫人,她理解并谅解了他们,最后做出了什么决定?你如何评价贵夫人?到此本文有了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发言,交流感受。)

师:平时生活中你的父母是如何关心疼爱你的?(生谈自己的亲身体验。)

(师适时播放歌曲《母亲》。)

师:你们的父母为你们付出了全部的爱,你现在一定有许多话要对父母说,那就把它写在心语卡片上送给他们吧!

六、教师总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草尚知回报,我们更要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我们要把父母的爱转化为动力好好学习,回报父母,报效祖国。

教学设计父母 第11篇

活动目的:

提高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情感,使其体验到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和爱护,以一种感激的心态更加刻苦的学习,报答父母。

活动过程:

《提纲》:

一、开场白

二、拷问心灵“妈妈洗脚”爱心公益广告赏析,反省“你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了吗?”

三、真情告白“给父母的一封信”配乐朗读。

四、感受你们的简简单单一两句话,就能使父母热泪盈眶(播放家长会父母流泪和欣慰的片段)

五、激情演绎舞蹈《妈妈》(双人舞)

六、我的话对你说父母的话(视频)+旧照片(音乐相册)

七、说出你的故事说出在你心灵深处让你感受到亲情可贵的真实故事

八、珍贵礼物写下心底深处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不求华丽,无需复杂,但定要真诚。写完后我们一起把它折成一颗心,回家时将这份朴实的礼物送给家里人。

九、感恩宣言全班起立朗读倡议书

十、老师的话进行,对同学做出期望。

具体流程:

播放《念亲恩》

少如:一曲感人肺腑的《念亲恩》,道出了多少为人子女者的心声。慈爱的父母赐与我们生命,给于我们关怀。

添铭:面对十几年的养育之恩,你可懂得感恩?

面对十几年的淳淳教导,你可有深切领悟?

少如:现在我宣布:初一11班“感恩父母,点亮亲情”主题班会

合:现在开始!

少如: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一播出就受到热烈的社会反响,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它如此受到关注呢?

添铭:现在请欣赏爱心公益广告《洗脚的故事》

播放《妈妈洗脚》爱心公益广告

少如: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更何况是至情至性的人类呢?

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深入大海,我们又怎能不常怀感恩之情呢?

添铭:为父母洗一次脚,送父母一朵小花,为父母做一顿饭,也许只是鸡毛蒜皮的一件小事,也能表达我们的爱意,可是大家好好想想,你做了吗?

(可适当请1—2位同学回答)

少如:在上个月的家长会中,大家都给爸爸妈妈写了信,说出了你的心底话。让我们来看看,她写了什么?

配乐诵读《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少如: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即使缺乏夸张修饰,但这平淡而质朴的话语,这饱含深情的只字片语,给于爸爸妈妈的,却是深深的,重重的感动。

添铭:当父母手捧着这珍贵的信时,当父母看着你们在学校的剪影,分享你们的悲伤快乐时,他们是如何的反应?让我们带大家去见证这动人的一幕。

播放家长会时片段

少如:是什么让父母热泪盈款,是什么让父母欣慰开颜?

正是你不经意间的那一丁点的关怀,那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思念。

添铭:看到父母对自己的一切如此动容,是否能触及你身体深处的那颗心呢?你想说点什么吗?(请同学发言)

请欣赏双人舞《母亲》

添铭:你好,请问你们的这个舞蹈是为了要表达什么吗?(采访舞者)

少如:好听的音乐,透露着深情的肢体语言,千言万语汇集成一个字:爱

添铭:爱,就要用于说出来。面对父母,你敢勇敢的说出你的爱吗?

合:让空气为我们传递爱意,让我们大声的说出:爸爸妈妈,我爱你

全班:爸爸妈妈,我爱你!

少如:爸爸妈妈听到了吗?

添铭:相信他们一定听到了,不信你听?

播放视频《妈妈有话说》制作家长录像

少如:文字是为了传递爱而诞生

添铭:语言是为了表达爱而存在

少如:在你十几年的生命当中,必定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发生在你与家人之间的故事。

添铭:说说让你影响深刻,最深受的感动的一幕吧,让我们去感受那浓浓的亲情,那深深的感动。

说出你的故事,请2个同学说说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秘密请两位家长常年不在身边的同学的家长参加主题班会,站在父母的角度说说说离开孩子外地工作的感想与对孩子的期望)

少如:相信这个时候,充斥在大家脑海的都是满满的回忆,满满感动。

添铭:那些现在,请大家拿出之前发下去的那张红纸,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话,不求华丽,无需复杂,但定要真诚。好,请将它折成一颗心,请大家周末带回家交给你的父母亲吧,我想这一定会是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

少如:生活中多少点点滴滴都凝聚了情,只要我们有一颗细腻的心,细细去体会,慢慢去感受,我们会明白,我们都生活在爱的海洋里。

添铭:我们知道我们曾让您失望过,曾经伤过您的心。但我们也深信,我们会是您的骄傲,我们会让您笑颜灿烂如花。

少如:现在,请我们起立共同宣誓,

有请领读宣誓人,副班长林烁:

亲爱的爸爸妈妈:

从现在开始,

在品德上让你们安心,

在学习上让你们放心

在生活上让你们省心

在行为上让你们开心

我们决不辜负父母心

宣誓人:XXX

添铭:请坐下。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欢喜和快乐都会随之而来,生活永远都阳光灿烂。

少如:请带着父母的殷切期待,带着你的梦想,乘上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添铭:路上春色正好

少如:天上太阳正晴

添铭:我们的主题班会逐渐接近尾声,有请班主任老师为我们发言。

老师的话

添铭: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期待与教诲

少如:人间最美是真情

人间最真是亲情

添铭:人间最珍贵的爱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

人间最无私的情感莫过于父母对于子女的情感

合:时光有限,亲情无限。

少如:我宣布:初一11班“感恩父母,点亮亲情”主题班会

合:到此结束。

教学设计父母 第12篇

活动目的:

1、阅读经典,体验感恩,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教育学生从小有一颗感恩的心。

3、通过活动增强同学的合作意识,为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出场宣布班会开始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三年中队“感恩”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欣赏配乐诗朗诵《感恩父母的爱》

主持人:我们对大自然心存感恩,因为她无私地给予我们一切生命的源泉。对师长心存感恩,因为他给了我教诲,让我抛却愚昧,懂得思考。对朋友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友爱,让我在孤寂无助时倾诉、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然而其中,最能激起我们心底最深的感恩的字眼莫过于“父母”。

主持人:首先,请欣赏配乐诗朗诵《感恩父母的爱》(两名同学朗诵)

《感恩父母的爱》

是您将我带到人间

教会我在成长中如何走过沟沟坎坎

是您领我认识世界

天寒地冻时将我双手放入怀中温暖

您用爱心穿引的线

那一针一线都是您的爱在悄悄蔓延

如果我是风筝您就是拉动风筝的线

如果我是一条船您就是灯塔是港湾

这就是父亲的爱这就是父亲的情

她柔柔如水轻轻如烟深沉如海恩重如山

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变桑田

但父母的爱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

三,欣赏小品《公共汽车上》及歌曲

主持人:我们很多人已经习惯接受别人的关爱,接受别人的帮助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渐渐忘记了感动忘记了说声谢谢也渐渐淡忘了幸福的感觉请看接下来的这一幕场景大家是否觉得似曾相识呢?

(公共汽车上孙子坐在座位上吃着零食,来接孙子回家的爷爷却一手拎着书包,一手吊着公共汽车上的吊环,随着汽车的开动停顿不停的东倒西歪……)

主持人:看完了小品,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1捡了东西是应该归还,可是小伙子,别人帮助了你,你应该心存感激,说声谢谢啊!

2你刚才的表现太不应该了。知道感恩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呀!

3小孙子的表现也很不应该,爷爷那么大年纪了,还要他拿书包。一点也不知道心疼爷爷。

你看爷爷站都站不稳了,应该把位置让给爷爷坐。

主持人: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欢喜快乐都会随之而来。生活永远都充满温暖的爱,在你生活中一定有许多感谢父母的温馨的片段,这种感觉是多么幸福啊!下面请欣赏独唱《父亲》和表演唱《烛光里的妈妈》(学生表演)

四、畅所欲言说感动

主持人:父母给了我们无限的感动,而更多的人则感动了世界,我们在感动中成长,在成长中感动。感动,是生命的一个过程,也许是短暂的,也许是一生的。感动,是生命的一种态度,也许是对自己,也许是对别人。但我们一直都在感受着每个生命给我们带来的感动。

(配乐诗朗诵:《感动》,)

过渡: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欢喜快乐都会随之而来生活永远都充满温暖的爱在你生活中一定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吧!

五、真情告白来感恩

主持人:在你们的`心形卡片上写上你的感激的话,送给你们最想谢谢的人吧!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学生在心形卡片上写下自己的真情告白)

选代表来发言你最想送给谁?

我想对你说——

过渡:听了同学们心灵的表白,我真的非常感动,对于爱,我们不能够只是不停地索取,还要懂得感谢与回报。

六、名人故事介绍

学生介绍名人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故事

七、感恩宣言

班长:请同学们起立、握拳、一句句跟读宣言。现在请跟我宣读·····

教学设计父母 第13篇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父母之爱”,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要引导学生在交际中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倾听时要尊重别人,积极回应,同时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教材内容可以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呈现了三位父母爱孩子的不同方式。这些事例在生活中比较有代表性,以此引发思考:你如何看待以上事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但教材中的事例是文字,教学中可以利用“家庭小剧场”来更生动地呈现。

第二部分联系实际,让学生交流“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经历时,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这是前一个话题的延伸,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更紧密。通过具体的事,可以体会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也可以和父母说说心里话,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第三部分是以“小贴士”的形式提示交际过程中的要点:“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将交际要点的做法具体化,引导学生真诚沟通。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口语交际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交际技巧,能表明自己的基本观点,认真倾听,但在如何选择恰当的材料,如何积极回应别人的观点这两点上还需要老师引导,教授具体的方法。因此,在交际过程中,老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工具和技巧。

教学目标

1、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2、能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3、从生活细节体会父母之爱,懂得感恩,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回应父母不同形式的爱。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父母之爱”

1、播放《感恩父母》视频。

2、分享观后感受。

3、生自由谈感受。

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

4、小结:是啊,天下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从你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倾注了自己无私的爱。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聊“父母之爱”。

板书:父母之爱

二、感受父母不同的爱的方式

过渡: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李强的爸爸和王小雅的妈妈是如何表达爱的吧!

1、播放小剧场。思考:两位父母爱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2、交流看法:

3、生自由回答。

4、小结:想让自己的观点明确,用上“我认为/觉得……”“我赞同/不赞同某某的观点……”等这样的思维小工具就是一种好方法。

板书:观点明确

三、观看小课堂,学习交际方法

1、播放小课堂。思考:小课堂中的同学们在讨论的时候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2、生自由回答。

3、小结:这几位同学在交流时,都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还选择了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有的是生活实际,有的是俗语名言,有的是名人事例,这样,就更有理有据,更能说服别人了。

板书:材料恰当(生活实际、俗语名言、名人事例……)

4、追问:在小课堂中,你还学到了什么?没发言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5、生自由回答。

6、小结:听的时候,我们要做到:尊重别人,积极回应(认真倾听,不打断……;
微笑赞许、眼神鼓励、拇指点赞……)

板书:尊重别人,积极回应

7、出示:

8、选择恰当的材料,表达观点。学了交际的小技巧,请你再谈谈你对课本中事例的看法。

9、指名学生,分享交流。

四、联系生活,分享感受

过渡:生活中,你有遇到过被骂、被揍、被宠爱、被委屈的时候吗?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请将自己与父母相处的方式选择一件事或一个镜头简单写下来,并小组合作交流,注意选用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1、小组合作交流。

2、填写评价表,每组评出一个“交际小达人”。

五、理解父母之爱

过渡:看了李强、王小雅的父母的做法,交流了我们自己爸爸妈妈的做法,我们知道了父母的爱不尽相同。回忆你印象最深的父母爱你的细节,说说你的看法,表达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1、生回忆思考。

2、指名学生,分享交流。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交流了——父母之爱。

交流的时候要注意——观点明确,材料恰当,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的回应。

通过交流,相信大家对于父母的爱一定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了解。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课后反思

本课口语交际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教材选取的三个典型事例呈现了父母不尽相同的爱。我在课前以这些文字为基础,设计好家庭情景剧剧本,并邀请学生和学生家长配合拍摄,让事例能在课堂上更加生动地展现,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同时,在教授口语交际的方法时,我也提前录好小课堂,让学生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
听的时候要认真,也以同样的方式去进行正反方辩论。让学生在范例的引导下学会交际的方法。此外,我还提供了一些材料,如名人故事、新闻、名人名言等,再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学以致用,表达观点: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不同观点的辩论。在教学中,各个环节可以再紧凑一些,尽可能地多让学生展示、交流。

此外,课堂之外还要让学生认识、理解不同形式的父母之爱,真正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能体谅父母,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感恩父母。

教学设计父母 第14篇

在这组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课文教学,事先布置同学观看自然奇观或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通过这次交际活动,使同学有意识地去发觉、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丰富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口语表达的力量。习作的要求是写一处自然景观,要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按肯定挨次写。

口语交际的教学可以参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一、启发谈话

老师启发同学回顾平常的生活经受,唤起对某一景物的表象。例如,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觉奇怪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进行过观看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怪的景象?通过师生之间自由自在的对话,为口语交际创设宽松的环境,随之鼓舞同学把自己了解的自然景观介绍给同学。

二、同学个人预备

依据老师提出的要求,静心回忆一下,有哪些景物让自己感到—惊异,预备怎样和同学沟通。

三、小组内沟通

组织小组成员轮番叙说,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推举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沟通。

四、指名试说,老师点评

依据各小组推举,先让同学上台试说,然后老师依据发言状况作出点评。如,景物的特点说清晰了没有,说的内容是否给大家新颖的感觉,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详细。

五、全班沟通

要求:

听的同学能提出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
说的同学能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习作教学可以参考以下教学思路:

一、作前指导

可在本次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启发同学说一说,预备写什么景物,这个景物有什么奇异的地方,准备分几方面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考虑好习作的内容和挨次。

二、作中指导

老师在同学中间巡察,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关心他们开拓思路;
准时发觉共性的问题,并随机点拨。

三、作后指导

完稿后,选几名同学把习作读给同学听,大家共同评议,然后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同学完成习作后,可以办一期以“奇妙的大自然”为主题的习作展览。

教学设计父母 第15篇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观看图片,交流感受,调动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感悟父母的厚爱。

2、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收集感恩父母的故事、诗歌、名言,到诗歌朗诵、编演小品、故事剧等,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为主,教师只做适当点拨引导。

3、课程的实施采用活动式教学,通过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编演故事剧等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充分展示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努力构建开放式、构建式课堂体系。

教学目标:

1、重温父母厚爱,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学会感恩,培养责任感。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深入生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在创造的能力。

3、通过课堂展示,培养合作意识,在展示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成就感。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感恩父母的故事、名言、诗歌、短剧等,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在加工。

教师准备:上网搜集图片、音乐等资料制作课件,设计教学流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旋律,你的心灵深处是否有某种触动,生活中需要我们感谢的人很多很多,我们首先要感激的是我们的父母,今天我们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进父母,学会感恩。

出示教学目标,一生读学习目标。

三、欣赏图片,重温厚爱。

师:(播放多媒体图片)母爱如水,细腻悠长,父爱如山,厚重深沉,观看图片,用母爱是什么,给了我什么;父爱是什么,给了我什么的句式谈感受。

学生观看图片,在校组内交流感受,然后在班内展示交流结果。

师:总结,是啊,母爱就是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温柔的抚摸,却给了我们无尽的温暖;
父爱就是一个默默的眼神,一个淡淡的微笑,却给了我们无尽的力量。

四、展示学习成果,体验父母恩情

师:羊有跪乳之意,鸦有反哺之恩。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下面我们就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激。

多媒体出示展示要求(温馨提示)和评价标准。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评价,然后再从大组内推选出最优秀作品在班内展示。

师巡回指导。

学生准备在班内展示的作品。

师“父母把我们养育长大,无怨无悔,但是我们却从未有恰当的机会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灵的窗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激。

第一组:亓晓斌、吕秦、陈红霞、尚玲玲四个女生朗诵诗歌《感恩父母》。

先由第一大组的一名学生作自我评价,指出本组展示作品的优点的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由班长和课代表作出评价。

第二组:亓晖和刘浩两个男生表演相声。(评价略)

第三组:亓妍、张珊、孟琳表演故事剧《感恩的心》。(评价略)

第四组:吕叶萍、王君、吕梦颖配乐朗诵诗歌《漂浮的云》。(评价略)

第五组:谷月、韩晓旭、李月表演相声《望子成龙》。(评价略)

第六组:徐晨演唱歌曲《爸爸妈妈》。(评价略)

学生表演都很投入,班长课代表评价恰到好处,其他学生也参与了评价,课堂气氛活跃。

师:看了大家的精彩展示,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我替你们的父母有你们这样优秀的儿女感到欣慰,感到自豪,替他们对大家表示感谢。

五、谈收获。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制定计划,指导行动。

师:面对父母无私的爱,再华美的语言也是苍白无力的,作为儿女的我们,没有理由不感恩父母,具体说说你打算怎样回报父母呢?

多媒体出示故事:《小女孩为何获得雷鸣般的掌声?》

学生读故事,从故事中体会到,感恩要从平凡的事情做起。

学生谈感恩打算,出示图片,启发学生从小事做起,随时感恩,并制定感恩计划,用计划督促行动,是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师:播放歌曲《我的父亲和母亲》最后祝愿天下父母永远安康长寿,愿天下儿女永远知恩图报。

教学设计父母 第16篇

一、目标要求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要爱自己的父母,尽自己所能的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沟通,掌握与父母之间冲突的方法,更好的改善亲子关系。

2、知识与能力

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重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长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培养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学会换位思考,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歌曲视频欣赏知道爱的冲突的产生;通过爱的冲突实例分析了解爱的冲突产生的原因、有何危害、如何化解;通过《情亲碰碰车》学会与父母沟通,换位思考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歌曲视频欣赏,讨论,探讨式教学

四、教学重难点:如何化解爱的冲突

五、教学过程

导入:欣赏歌曲《我想更懂你》。

师:歌曲中妈妈和儿子之间出现了什么?

生:爱的冲突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要孝敬父母长辈,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常上演着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爱的冲突”为什么会产生爱的冲突?冲突会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化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化解这场“爱的冲突”

化解“爱的冲突”(板书)

课堂活动一:爱的冲突

阿呆,14岁,来自北京,父母都是成功的商人,忙于事业的爸爸和妈妈中年得子,所以对孩子宠爱有加。让他上最好的学校,给他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

教学设计父母 第17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父母的心》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单元主题下的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贵夫人,又索回来的至亲至爱的故事,说明了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学生在之前已经有了《背影》、《甜甜的泥土》、《我的母亲》、《人琴俱亡》的情感铺垫,对亲情的感悟得到了酝酿,所以,学习这篇课文,更多的是真正自主阅读,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能碰撞出思想和心灵的火花,感情得到升华。

2、教学目标分析

依照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新课程理念,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所以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难词c

2、把握小说的内容和主旨,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能力目标:

1、学习小说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方法

2、能走进文本,探寻小说中作者蕴含的淡淡哀怨。

情感目标:

体会父母的心,激发学生换位思考,理解父母,关爱父母,感恩父母。

3、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学习和掌握小说“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笔法。感受父母心,学会换位思考,懂得感恩

教学难点:体会川端康成小说“淡淡的哀怨”风格。

4、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的融入作品,体会父母的心,激发学生换位思考,关爱父母的情感,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合适而抒情的背景音乐,与本文相似情节相关漫画的插入,将为整堂课营造浓浓的亲情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用心去感受父母,感恩父母。

二、【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读研结合合作讨论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题,设疑自探(5—10分钟)

1、【导入】同学们喜欢看漫画吗?老师有几幅漫画想要和你们共勉。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欣赏漫画。看完漫画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同学说一说)尽管历经沧海桑田,但永远不变的还是父母的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至爱亲情的文章《父母的心》。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通过同学们的预习老师有几个字词想要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来吧!以开火车的形式带读下列字词:

濑()佣()酬()舱()褴褛()

犹豫()失魂落魄()如数奉还()羡慕()

恭喜同学们挑战成功。

4、通过预习,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从体裁角度)

5、带着刚才的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疑问答案。

听一听

看一看

想一想

说一说

自由读文

积累字词

带读字词

学生质疑

朗读课文播放温馨的音乐欣赏漫画,创设温馨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回忆,让学生想起,让学生包围在这份浓浓的爱的氛围中,才能用心走进课文。

语文教学,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要抓好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

二、自学展示,解疑合探(10—15分钟)

1、请同学们跳读课文,边读边梳理故事情节并找出文章线索。

2、整体感知课文:抓线索,理情节:送走()()换()()换()要回()【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3、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手法的运用:

内容:

①符合生活的真实;

②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

③只有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更曲折、生动,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三、局部细品,质疑再探(5—10分钟)

1、穷夫妇每次“送”和“换”孩子的时候说的理由是什么?文中哪些词语刻画了他们的表情?请同学们找出穷夫妇四次换送子女时的表现,细细体会。

2、补全图表内容。

3、真情流露,体会爱。

4、感悟主题:讨论:穷人夫妇一开始为什么不

拒绝把孩子送给富太太?你赞成穷人要回孩子的做法吗?为什么?

【送,是一种爱;
不送也是一种爱】

4、展示主题:父母的心爱子之心

(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5、现在我们一同走近作者: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他是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亚洲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1899年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1926年写《伊豆的舞女》而成名。1968年因《雪国》《千羽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三年之后,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含煤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只字遗书。

四、归纳小结,学用延展(8—10分钟)

1、父母之爱是如此伟大,他们的心倾注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请仿写句子,理性提升:

父母的心是一缕春风,吹暖了我们的心田;

父母的心是一条溪流,带来了一路的欢歌;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挥动想像的翅膀:文中说“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设想一下,这家人在团聚以后命运会怎样,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字数250左右)

3、开动脑筋想一想:同学们一定知道很多赞美父爱母爱的古诗、诗歌、谚语、歌曲吧?快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课外积累: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谚语)

亲子之爱是人类共有的感情。-----(谚语)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娘想儿,长江水;
儿想娘扁担长。---(中国谚语)

找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抓线索

理情节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学生动手动脑,合作学习,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听取并及时补充

感悟主题

说一说

归纳主题

走近作者

积累作者相关常识

仿写句子

写一写

说一说

想一想

诉真情

各抒己见

倾听感悟

学会感恩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任何时候,对一篇文章的整体把握的训练,我们都不能忽略。

整体把握小说内容和主旨,用恰当的引导带领学生感知“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激发学生对美好人性的探求,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有一颗善良和美丽的心灵!

师生共同小结,领会小说主题

通过小结所学知识,深化学生的认知水平

情境的创设,情感的酝酿,要自始至终,让整堂课浓郁的亲情的芳香,惟其如此,学生才会得到亲情之美的熏陶,才能激发他们去聆听、去感受、去思考,才能去爱,去理解,去感恩。

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表达能力

挥动想像的翅膀

训练学生思维想像能力

加强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与积累,能学以致用

学生得到亲情之美的熏陶,才能激发他们去聆听、去感受、去思考,才能去爱,去理解,去感恩。

教学设计父母 第18篇

班会目的:

1使学生了解亲情,感悟亲情,理解亲情,学会感恩。

2丰富学生的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的亲情意识,由己及人,培养对亲人,对他人,进而对祖国的感情。

活动准备:

1准备节目,搜集相关的文章,歌曲,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制作相关课件。

3营造班会氛围:装饰教室,张贴对联等。

活动过程:

一、 主持人出场宣布班会开始

甲: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是什么呢?

乙:有人说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有人说是给予别人帮助。

甲:而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感谢帮助我们成长的每一个人。

乙: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甲:下面我宣布,初一四班《知恩感恩报恩》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父母默默地付出的爱

甲:然而其中,最能激起我们心底最深的感恩的字眼莫过于“父母”。

乙:是的,不论我们走到哪里,不论我们有多大年纪,在父母的心中,我们永远都是最可爱,最需要被保护的孩子。

甲:我们不断地接受着父母无私给予我们的爱的雨露。

乙:首先,请看真实故事《地震中最伟大的母亲》

甲:母亲十月怀胎给了他第一次生命,又在这次灾难中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这就是母亲的伟大,把生的希望留给自己的孩子。

乙:天底下所有父母的心都跟这位伟大的母亲一样,伟大、无私。以博大的胸怀关爱着子女,默默奉献着。

三,欣赏小品《如此儿子》

甲:我们很多人已经习惯接受爸爸妈妈的关爱,接受爸爸妈妈的帮助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乙:渐渐我们忘记了感动,忘记了说声谢谢,也渐渐淡忘了幸福的感觉,请看接下来的这一幕场景大家是否觉得似曾相识呢?

(小品表演)

甲:观察了大家羞涩的表情,我知道了这些事在我们大家身上都发生过对吗,

甲:看了这个小品,你有什么想说的"。四人小组讨论(一名学生,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很多事,可我们为爸爸妈妈做的事却很少)

乙:是啊,同学们。如果说我们的生活是一首歌,

甲:妈妈就是那美妙的音符。

乙:如果我们的生活是一幅画,

甲;
爸爸就是那艳丽的色彩。

乙:如果我们是一朵朵小花,

合;
长辈们就是春雨在浇洒。

甲:爱的寻访,真心的收藏,

乙:我们的成长足迹清晰可见,

甲:下面让我们闭上眼睛来寻找,来回顾成长中父母让你最感动的一件事

(生说自己的故事)

甲:多么伟大的父母,他们不求回报默默地付出,希望同学们好好珍惜。

乙(总结):我们向父母索取得太多,然而作为子女我们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你对父母的了解有多少?

四、统计“感恩调查问卷”每题一分,知道或做过得一分,5分以下的同学需要加重对父母爱的砝码。

甲:(总结):从刚才的一系列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我们对父母的付出和家长对我们的付出比较起来是多么微不足道啊!这个爱的天平似乎一直都是倾斜的,我们的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能接受好的教育,省吃俭用,日夜操劳!

乙:只要听到我们需要有关学习的资料,学校需要交什么的钱,穿什么样的衣服,爸爸妈妈毫不犹豫地掏钱,而面对几十元一件的自己心仪的衣服却斟酌再三,这就是我们的爸爸和妈妈。

甲:下面请看视频《一个感动千万个人的女孩——彭彩金》

乙:非常感人的事故,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的感想?

乙:对的,同学们说得很好,真是令我们惭愧不已,我们拥有这么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做得却远远比不上彩金姐姐。

五、 写“感恩卡”

甲:相信听了这些看了这些,你一定会有很多的话想对爸爸妈妈说吧。

乙:从父母那儿,我们索取了许多许多,物质上的,精神上的,谁能说得清?对他们的养育之恩,我们回报了多少?下面就请你把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在这小小的感恩卡上吧。(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在心形卡片上写下自己的真情告白)(选两三位位同学读出自己的真情告白)

甲:听了同学们心灵的表白,我真的非常感动,对于爱,我们不能够只是不停地索取,还要懂得感谢与回报。昨天的不懂事,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今日的感悟,决定明天的我们。

六、感恩宣言

甲:冰冷的冬天,凛冽的风,皑皑的白雪……

乙:温暖的阳光,慈祥的您,我们的父母双亲。

甲:父亲,是一缕阳光,丝丝屡屡地温暖着我们。

乙:母亲,是一缕春风,时时刻刻地抚慰着我们。

合: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源泉,就没有生命的可贵。没有父母,就没有了我们。

甲:是他们精心抚育我们长大,把最无私的爱给了我们。

乙:同学们,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而我们能为他们做的却很少很少,下面让我们跟着班长一起来宣誓

班长:请同学们起立、握拳、一句句跟读宣言。现在请跟我宣读······

材料:《感恩宣言》亲爱的爸爸妈妈——

从现在开始,

在思想品德上让你们安心;

在学习上让你们放心;

在生活上让你们省心;

我们决不辜负父母心。

甲:同学们真挚的誓言,激荡人心,我们的心也如东升的旭日,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我们相信我们的父母将会幸福安康每一天!现在我们请班主任老师讲话。

七、班主任总结发言

师(总结):父母的爱像阳光、像春风、像雨露,孩子得到父母的爱,就如同一株稚嫩的小芽得到了阳光雨露,在爱的天地里,同学们一天天长大;
父母得到孩子的爱,生活的艰辛,工作的疲累就会化作一种无比的幸福。这次主题班会活动中,我们体会父母的辛劳;
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
懂得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感情在情的沟通、爱的交融中建立起来。相信同学们今后能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做到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爱”的旋律将会在未来的日子奏响。

乙:非常感谢龙老师的总结发言。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在参加了这次主题班会以后,心里一定也不平静。

合:让我们心怀感恩,学会感恩,就让我们从这一刻开始,多为家长做一件小事,少让家长为我们操一份心吧,下面就让我们怀着这一颗颗感恩的心,一起大声唱出这首《感恩的心》吧。

合:初一四班《知恩感恩报恩》主题班会现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教学设计父母 第19篇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X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二、活动准备:

1、准备班会相关资料,搜集相关的文章、小品、电视纪录片、歌曲,自制录像片、课件,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学生利用双休日观察了解父母在一天之中都做了哪些事情。

3、开展“爸爸、妈妈给孩子一封信”活动。

4、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加班会。

三、活动开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班会正式开始前轻声播放音乐《母亲》,两主持人在音乐声中入场。)

X: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雨中的花雨伞有人给你打。

乙: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X:这个人就是娘呀!

乙:这个人就是妈。

X:这个人给予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

乙:不管你走多远,

X:无论你在干啥。

乙:为什么到啥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

X:那是因为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

乙:父母为我们付出了无私的爱!

X: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双亲。

合:我宣布沈阳大学新民师范附属小学二年二班“感恩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感受亲恩,体会亲情

a:初步感受,了解亲情

(1)真实故事《地震中的母亲》

X:在生活中,父亲永远给我们挡风雨,

乙:母亲永远牵着我们的手;

X:父母的爱是寒冬里的一把火,

乙:父母的爱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明,

合:父母的爱是危急时刻撑起我们生命的一片晴空!

X:请大家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地震中的母亲》(多媒体画面辅助)。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罕见的8。0级大地震。当时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哄着孩子睡觉。突然,地震发生了,楼房开始摇晃起来,母亲摔倒了,还没等她爬起来,房顶便朝孩子垮塌下来,母亲不假思索地扑过去,双膝跪地,身体向前匍匐着,双手支撑着地面,为孩子搭起一座人身帐篷。倒下的瓦块重重的砸在母亲身上,母亲忍着疼痛一动不动,因为她知道,她要是移动,瓦块就会砸到孩子身上,望着熟睡的孩子母亲嘴角露出了微笑。就这样的姿势,就这样坚持着,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救援人员赶到时,她还是这样的姿势。当救援人员把她身边的废墟清理开时,发现孩子毫发未伤,还是安详地睡着。人们在孩子的被里发现了一部手机,手机上有一条未发出的短信,写道: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妈妈永远爱你!在场所有看到短信的人都哭了。

(2)听后随感,畅所欲言

X: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有哪些感受呢?

乙:同学们,这是人世间最崇高的、最圣洁的、最勇敢的母爱,我们面对这样伟大而又无私的爱,内心当中充满了对这位母亲的爱,那么就让我们全体起立,用队礼表达我们对这位母亲的敬意吧!

(学生自由发言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b:深入感知,感悟亲情

(1)情景再现,触动情感。

X: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很多和地震中的母亲一样的父母,

乙:新民市梁山镇就有这样一户人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家庭。

请看纪录片《我的父亲、母亲》。

(2)联系自我谈体会。(教师引导,深入体会)

师:短片看完了,谁能说说这是个怎样的家庭?

师:父母是怎么做的?从这些可以看出父母是怎样的人?

师:孩子又是怎么做的?从这些可以看出孩子是怎样的人呢?

师:此时此刻,如果让你对片中人物说一句话,你最想说什么?

乙:这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父母,我们的父母其实也和他们一样,默默的为我们付出。

X: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为我们做过许多事,为我们付出很多。

乙:那谁能谈谈你的父母让你最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事吗?你又为父母做过什么事呢?

(采撷生活中美丽感人的生活细节,同学们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去感悟亲情。)

(三)辨别是非,自我反思

X:同学们,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父母对子女总是毫无私心、无怨无悔地付出,绝大多数孩子也能体谅父母、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乙:可是也有一些孩子,不懂事、不明事理,他们做事让父母很无奈、很伤心。

X:请大家看屏幕,看一看以下同学的做法对吗?如果不对,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乙:大家很有辨别能力,我想以后这些事再也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四)亲子互动,体会亲恩

X:现在我们想请一位同学和他的家长一起来回答下面这些问题(找一对父子或者母子)XXX同学,请你回答关于父母的问题,叔叔(阿姨),请您回答关于孩子的问题,好吗?(屏幕显示问题)

1、父母(孩子)的生日是哪一天,你是怎样给父母(孩子)过生日的?

2、知道父母(孩子)最爱吃什么呢?

3、知道父亲节、母亲节是哪一天吗?儿童节是哪一天?

4、周末你为父母(孩子)做哪些事情?

乙:看来,父母对孩子的了解总是多过孩子对父母的了解,父母给孩子的爱总是多过孩子给父母的爱,

X:同学们,看来我们对父母的关心真是太少了,请记住这两个日子吧!(主持人以手指示屏幕的显示:父亲节是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母亲节是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

乙:同学们,母亲节已经过去了,你送给母亲什么礼物?

(五)学会感恩,及时回报

X:下面请欣赏小品《母亲节的礼物》,看看他们送给母亲什么礼物?

乙:同学们,看完小品能告诉大家以后你会怎么做呢?

X:同学们真的懂事了,那么我想此时此刻,我们的爸爸、妈妈一定也有话想对我们说,请XX家长发言。

(家长代表发言2名)

乙:同学们,父母亲说出了内心最真挚的话语,我们还等什么,让我们从座位上走出来,到爸爸、妈妈面前,给他们一个深情的拥抱吧!

X:道上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

(六)情感升华,感恩一切

乙:同学们,在生活中除了父母还有许许多多关心我们的人。

X:老师、同学、朋友等等,他们都在我们身边支持我们,鼓励我们!

乙: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赐予……人自从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那就让我们感谢一切使你成长的人吧!

1、感谢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

2、感谢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

3、感谢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

4、感谢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了你温暖。

5、感谢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了你力量。

6、感谢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了你的蒙昧。

7、感谢绊倒你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你的双腿。

8、感谢欺你的人,因为他们增进了你的智慧。

9、感谢藐视你的人,因为他们觉醒了你的自尊。

10、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们磨炼了你的心志。

X:同学们,让我们用手语表演表达出我们内心的感谢吧!

(放歌曲《感恩的心》表演手语。)

乙:请班主任老师为我们此次班会做总结。

班主任老师讲话:

刚才这首歌唱出了我们心中的最想说的话。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其实父母并不需要你们轰轰烈烈的去为他们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感恩回报。除了父母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关心我们的人,我们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甚至我们的祖国都是关心我们的。所以只有互相付出爱,一个家庭才能美满;
大家都能献出爱,国家才能兴旺;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教学设计父母 第20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读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爱我们的祖国。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课前准备:

课件、课文录音带、歌曲碟。

教学过程:

一、抓住字眼 谈话导入。

导入新课:

师板书“爱”字,提问: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些什么?指名回答(爸爸妈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同学之间的友爱、爱劳动、爱祖国??)教师小结:在这么多的爱中,有一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就是妈妈的爱。今天,让我们走进爱的话题,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课《妈妈的爱》,补充板书,并齐读课题。

(评价:学生在导入时融情入境,谈到爱的话题,无人不感到心里温暖。增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解课文 培养情感

(一)初步感知 激发情感

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激发情感,让学生初步体会书中从哪几件事描写了妈妈的爱。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3.划出课文中的生字,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识字。

(评价: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得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记字、认字,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促进学生间的合作。)

(二)检查学情 及时反馈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带读。

2.自由读全文,分小组讨论:课文把妈妈的爱比作什么?

5.指名说一说,引出并板书妈妈的爱是:

清凉的风滴落的泪 遮雨的伞责备的目光 亲切的教诲

三、细读课文 体会情感

(一)再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中写的是什么事把妈妈的爱比作清凉的风、滴落的泪、遮雨的伞、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

(二)你们从小长这么大,你觉得那件事使你亲身感受到妈妈的爱。指名回答,学生选哪一节,就从哪一节开始学,重点指导读好一节。

指名读,学生评读。再自读自悟后四人小组讨论:读了这一节还有没有不懂的词、句。指名回答后再讨论:每一句诗应怎样读才能充分表达出感(教师先范读、然后学生试着体会读,再指名读,评一评。

(评价:通过朗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懂得妈妈的爱是无私的。)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想一想:在这一节里,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清凉的风)

(2)提问:妈妈拿着扇子,汗水怎么会湿透了她的衣裳?(在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是妈妈坐在床边为孩子扇扇子,尽管天气炎热,她不顾自己,一心想着自己的孩子,所以汗水湿透了妈妈的衣裳。)

理解“湿透”、“衣衫”的意思。

(3)告诉学生: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这是孩子亲身感受到的清凉的风就是妈妈的爱。

读时让学生体会出享受妈妈的爱的这种幸福温馨的感情。

(4)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2.采取以上学习方式,读好另外几节。

(1)指名读。想一想:在这一节里,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指的是滴落的泪)

(3)理解“遮雨”“很烫”“额头”的意思。

(4)要求学生读出一定的语气,感受妈妈的爱是那样真挚。读第三节的最后一句要读得慢些,教师范读。

男生读第二节,女生读第三节。

师: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夏天妈妈给我扇风,雨天妈妈为我遮伞,生病了,妈妈为我着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多么平常的小事。师问:你能再说说生活中妈妈对你的爱吗?(四人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体会妈妈的爱在这些小事中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学习第四节略。

4.学习第五小节。

(1)小组讨论学习:体会妈妈教育我们都是祖国的孩子,我们要从小爱我们的祖国。

(2)小组间进行朗读比赛

(三)出示问题:四人小组讨论:妈妈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妈妈的爱。指名回答(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教师小结板书:爱妈妈

三、总结全文 激发情感

同学们想的、说的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爱里成长起来的,夏天,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雨天,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我们生病的时候,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当我们做错事了,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妈妈的爱更是亲切的教诲。妈妈给了我们许多许多的爱,我们也要用爱回报妈妈,我们永远永远地爱我们的妈妈。

四、深化朗读 熏陶情感

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并利用写小诗、写亲情日记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五、齐唱歌曲表达情感

(播放歌碟)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六、作业

1.写一篇亲情日记,思考:怎样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2.利用这次教育机会,召开家长亲情会,并请孩子在家长会上把自己写的小诗读给妈妈听。

教学设计父母 第21篇

学习目标:

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课前学习欣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的心是--------- 阅读文章思考

2. 组织学生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后完善补充自己的思考小组交流,完善自己的思考

3. 教师引导小组互评代表的发言,并作适当的点评 评价,修改小组的发言稿

第二块:对比阅读: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交流:文章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在《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思考发言

2. 组织学生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 分组准备材料准备辩论

3.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爱是什么? 认真参考辩论总结评价

课后学习:

1.“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 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请你发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这种浓浓的爱。

2.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以“父母心”为话题组织一次交流会。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父母 教学设计父母21篇 教学设计父母(通用21篇) 父母课堂教学设计

Top